房价有价无市,还能撑多久?

宜珠36335127


未来,房产将逐步剥离金融投资属性,回归其居住本性。但房价从有价无市到“撑不住”不会是一蹴而就完成的,将会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差异化严重,不同的区域、不同级别的城市"还能撑多久"的时间也会不一样,笔者将按城市的级别,对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别进行分析。

一线城市拥有极强的人口虹吸能力,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有着其他低级别城市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加之近年一线城市又是贯彻“房住不炒”精神最坚决、最彻底的城市,近年房价走势平稳,深圳前段时间甚至爆出房价“暴跌”18元的骇文。一线城市的房产由于近年稳定的关系,反而变成了“价值洼地”,具有了很强的保值、增值性。笔者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线城市的房产都会保持平稳,“还能撑很久”。

二线城市由于近年房价飙升,很多城市房价翻了一番都不止。虽然这些二线城市也具有一定的人口虹吸能力,但房价的暴涨造成投资门槛大幅提高,加上国家调控政策的日趋严厉,二线城市的行情已经发生分化。像杭州,南京等经济强劲的二线城市的房产也将拥有较强的保值增值性,但部分经济差强人意,房价泡沫较大的二线城市,已经开始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笔者认为,这些"资质较差"的二线城市的房价“撑不了多久了”,大概在今年十月份、最迟年底前会发生“撑不住”。

三、四线城市由于近年房价暴涨,已经到了历史上风险最大的时期,这些城市人口在逐渐流失,房子却越盖越多,越剩越多,房价早已脱离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笔者认为这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情况很不妙,房价“马上”就会“撑不住”了!


雨桐房产观察


呵呵,很多人有着一种执着,固执的认为房价的钥匙在政府,而政府根本不愿意房价狂跌:

因为这样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一部分人会成为负资产者,银行坏账大增,GDP大降影响收入收入等等。

当然,错误的观念还有人认为,房价一定会大跌:

因为有一种“大势所趋”在所难免:我国绝大部分人希望房价狂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外部势力也希望刺破我国的房价泡沫,而且上下其手做了不少动作。

以上这些想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一定是偏激了,从以下几点去分析,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第一: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弃供房贷,导致系统性风险呢?

最极端的状况是当房子价值一百万但是银行欠款九十万的时候,而且房价还在狂跌不能见底,这个时候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但是,如果房子价值为一百万,而欠款为八十万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弃供房贷的,只有那些高杠杆炒房客才有可能资金链断裂。而这些我想全社会没有人同情的,而且看情况(特别看过经济半小时以后感觉更加强烈)政府已经对这股势力厌恶至极了,有可能会痛下杀手。

第二,看起来期望房子狂跌的力量是人多势众,其实早就被“分化瓦解”了:

通过安置房、租售同权、人才房、共同产权、开盘价审核制度等神操作进行实质性的四五六折销售,稳稳的托起了房价。

而这些应该还不是底牌,如果真有难以止住的风险来袭,还有更厉害的办法,更神的操作,通过银行系统的按揭调整,完全可以让贷款者有惊无险的度过危机,在弃贷与续供之间找到新的续供的支柱。

所以,在2016年房价大涨以后,导致了一波购房热潮到如今已经两年多了,在这个两三年内,虽然看起来房价依然坚挺,但是各种抑制手段确实见效了,成交量大肆萎缩了,在各种漂亮的数据后面,已经隐藏着现金流短缺的巨大危机了。

只有交易才会让水活起来,地皮才能卖出去,税收才能源源不断,银行才能有更多的收益,这个道理才是硬道理。而通过首付30%加上三年的月供(20年),房子的价值风险已经消除了40%以上,这就是底气所在,退一万步讲,就算房子跌40%,系统性风险也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大,死掉的顶多是炒房客而已。

但是,某些力量正在拼命反扑,故意制造轰动效应,但是房价毕竟已经在高位运行,一二线城市交易的对象也只不过是1%的富人群体了,这就是“泰极丕来”的明显特征,力量已经衰竭。

所以,房价的有价无市只不过是目前两股力量在胶着状态而已:

但是房子毕竟是要交易的,政府需要房子交易,银行需要房子交易,刚需需要房子交易,各种实体企业也需要房子交易,只有交易各种商业行为才会有活力。当月供超过四年,增加了20%的底气,加上首付的30%,风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而现在所有的综合措施,比方安置房、人才房、共同产权房等等也初具规模,购房的热情大肆衰减,房价自然就软着陆了。

综上所述,顶多在2020年前后就会见分晓:

到那个时候各种限制性措施将会渐渐放开,当然那些期望房价大跌为白菜价的人有可能还是会失望的。因为白菜价不符合各方利益,更加不符合健康经济的特征。

预测是,就算房价会跌下去,不可能超过30%到40%。而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房价平稳过度,慢慢缓释,只不过在涨跌10%到20%之间浮动。想通过买房子发财,看起来机会渺茫了。只要没有人想通过买房子发财了,房价自然就再也不会刺痛所有人的神经了,那个时候的房子,只不过是一个家庭购买一个大件商品而已,就像汽车等一样。

老龚说势,不违心说假话。


老龚说势


也许还能撑很久呢?毕竟我读书的时候,08年的厦门岛内已经遍地一万多的房子了,年底金融危机袭来,所谓的房价大跌,就是些八千的跌到四千,半价对折是有原因的,地段不好交通不行都是因素;可一万八千的起码还有一万五,越贵的越坚挺,有地段有配套的支持,降不了太多。


前几天老家来亲戚,到厦门旅行,一起见面吃了个饭,席间忽然聊起房价,我老家那种县城,现在只要是市区地段,基本都是一万往上的楼盘,大家一顿声讨,忽然表妹说起XX楼盘,一脸羡慕的说房子确实盖得蛮好,小区绿化看着就喜欢.....最后惋惜一把,哎呀,它要不卖一万八多好,一万三的话,我卖了旧中学那套正好买这个楼盘.....


于是大家话锋都转了,没有买不起的房子,只有买不起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房子罢了。许多人在小城市都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辈留下的老房子,住其实并不愁,只是随着求学、工作的流动,去了外地,在外地买不起了,回家乡又不情愿;但真的回去了,住是最容易解决的,很多人不回去的症结往往是工作不能如意,加上未来自己有了子女,下一代的求学和工作,又要跳出家乡的小城市。


之前有个刷屏微信的公众号帖子,手握500万现金,却买不起北京的房子,最后选择了移民。此文一出的第二天,后面的分析和骂声就来了,夫妻2人的500万是怎么来的?不是赚来的,是年轻时在北京买了一个小户型,后来这套房一卖,哗!五百万现金到手。然后拿着这么多钱没买到想要的大户型,声讨北京房价高....这就是典型的收人韭菜笑嘻嘻,被收韭菜妈卖批。


楼市的买卖里,大部分人是手握一套的,比如父母那一代,当年房子是分配的,父母年迈了,想换个距离医院、公园近的,把当年分配的老房子一卖,作为新房首付,贷款由子女来还,比比皆是。


或者新婚小夫妻,父母赞助首付,夫妻共同还贷的,也是一大块人群;加上新婚姻法出来以后,我认识大把单身男/女,都开始存钱买小公寓,婚前的是自己的,宁可辛苦自己,绝不便宜外人;买房大军都是这么壮大起来的。


加上真炒房大军,他们四处游荡,伺机炒房.....也许房价不会再大涨了,也许真的会有回落,有些地方确实降了,但买房人群永远存在的,说房子无市,是不可能的。


小凤凰树


有价无市的基本都是非热点城市,这些城市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本身就是被地产商和中介、炒房客给夸大了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从城市规模、土地空置率、人口增速、人口净流入率、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城市定位等多个方面来判断的。去年很多低收入、人口净流出、城市化率较低的四线城市都跟着热点城市一起疯涨,有个别城市涨幅比甚至比热点城市还高。要知道热点城市为什么涨?

因为市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可用于建设新楼盘的地块都极其有限,而老房子多半又都在市区比较中心的位置,买房的租房的都在快速增长,所以新房二手房价格齐升。

但是很多人口净流出的中小城市,城郊边缘地带有大量土地可供开发,人口密度也远低于大城市,完全不存在土地紧缺或者房源紧缺的情况,之所以当时跟风涨,是因为城市规模小,房源本身有限,下边县区的年轻人近些年来进城工作安家的增多,农村到县城安家也在增加,所以眼看房价上涨,都怕不赶紧下手就又得增加成本,于是一窝蜂的涌入楼市,导致当地房源瞬时间紧缺,但是这波行情过后,随着中小城市市区面积的大规模扩容,新增楼盘也在大量增加,房源一时趋紧的情况迅速转为宽松,此时房子再多,也没有当时那么火热的市场,自然会变得有价无市。

而大城市却完全不同,市区比中小城市早很多年扩容,新区人口密度都已经达到中小城市市区水准,老市区更是远远高于中小城市人口密度,而且常住人口不断增长,房产需求度是有保障的,之所以出现成交量下滑,是因为限购导致很多人没有了买房资格,限售则在成可售房源骤减,楼市成交量属于被动减少。如果这种限购限售取消,这些热点城市会立即成交量大涨,而没有限购的中小城市反而在没被干涉的情况下即出现有价无市,这是全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两种概念。

至于房价支撑力度,各城市有所不同。有些城市还有一堆人排着队买房,摇号都摇不到,供小于求,又怎么可能下跌?而有些城市楼市库存比已经远高于市场需求,后市自然会逐步恢复理性。因城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子夜的风


房价有价无市一旦出现,就说明多空双方处于僵持阶段,房东不愿意降价抛房,而购房者又不愿意高位买房,双方价格下不来,这样就导致有价无市的现象出现。不过决定房价有几个因素,要综合分析才能判断有价无市的情况下,能撑上多久,我给大家先分析一下:

首先,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有价无市,是政府通过限购、限售令,把当地房地产给暂时冻结起来,避免房价发生大起大落,这样的房价还是能撑上一段时间的。像北上广深自去年3月房地产调控以来,房价虽然下跌了一些,但是跌幅很小,已经连续很长时间成交量无法放大。

但是三四线城市有价无市撑不了多久,因为主要是抄房者进入,而且三四线城市自身对于人流吸引力远不及一二线城市,所以像北京周边地区这些三四线城市房价率先就吃不消调控。比如香河、燕郊等地的房价从2。9万/平方米,跌到现在的1。8万/平方米,一年下来,房价也跌去了不少。所以能撑多久要看所在的城市规模。若是三四线城这样的小型市场,房价说涨就涨,说跌就会大跌。

再者,要看开发商的忍耐力有多少,如果楼市成交低迷下去了,但开发商觉得后市还会上涨,就不用降价促销。但如果遇到还债周期来临,开发商的资金面出现问题,那这个有价无市,马上会松动,新房价格会下跌。对于开发商来说,只要把新房销售出去,回笼资金,这样就可以度过资金方面的难关。

最后,一旦房价有价无市了,要看当地的房贷利率处于何种位置。如果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谷,炒房者觉得压力不大,大家都可以拼耐性。而如果房贷利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炒房者感到还贷压力很大,这样持续耗下去吃不消,还不如把房子趁高价时候降价买掉,这样可以减轻还贷压力。


不执著财经


房价有价无市还能撑多久?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适合居住和工作的城市房价永远不可能下跌。房价下跌的城市是人口净流出城市,是衰落城市是面临死亡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房价下跌了,你敢买吗?

像我现在所在的武汉市,20年前的房价是现在的1/10不到;10年前的房价是现在的1/5左右,5年前的房价是现在的1/2左右。未来的房价还有可能是现在的两倍甚至三倍。

虽然房价在上涨,但武汉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速度也非常地惊人。武汉的城市口号是“武汉,每天不一样”,的确,事实也是这样。20年前的武汉才多少人?20年前的武汉才多大?再看看现在的武汉有多少人,现在的武汉有多大!

一个国家只要在发展不垮台,全国哪怕有50%的城市房价下跌,那我敢肯定另外50%的城市房价必然疯涨。而事实上,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存在。极有可能发生的是,10%左右的城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不宜居住房价会跌;90%的城市房价依然会涨。

这不是撑不撑多久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撑的问题。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子即便没有人买,房价也不会下跌。楼市不是股市,股市有涨跌的,楼市只涨不会跌的。只有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房价才会跌,这样的城市面临死亡,房子最便宜你也不会买。

新手分享答题红包的请私信我联系,我会给你微信号拉你。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山人的生活感悟


随着监管部门一系列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出炉和落地,房价的可控性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房价下跌的现象,但是不管怎么说,楼市都不会崩盘。

以深圳为例,虽然6月份已经是深圳房价的连续21个月下跌,不过仍然有着54093元/平的高价,下跌的总金额也不过才1518元。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帮助房价稳定,可指望房价大幅下跌并没有什么可能。

对于房地产来说,最终的价格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城市化的进程普遍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寻求个人发展,而城市方面也欢迎人才的到来,甚至不少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在购房上有一定的优惠,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未来一段时间对房子仍然有着不小的需求。

换一个角度来看,目前房地产企业大多是举债发展,2017年房企平均负债率甚至达到了79.1%,如果房价遭遇崩盘,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房企资金无法回笼,偿还不起负债,然后给房企贷款的银行带来金额巨大的坏账,很可能因此流动性受到影响,若是此时出现大量取款要求,银行也有可能因此破产,导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房价可能曲线性上下波动,但出现大幅的上涨或下跌基本不可能,楼市崩盘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盘和林看经济


房价“有价无市”,需要一分为三的对待

我认为题主的问题太过于主观,因为,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价无市”。而所谓的“有价无市”,也分多种情况。不同的“有价无市”,会有不同的前景。

下面,是我认为的三种“有价无市”。

第一,缺乏购买资格的“有价无市”。

在一些热点城市,由于限购,造成了“有价无市”。

这样的城市,有着巨大的购买潜力,但只是部分人不能买而已。

这样的“有价无市”,会随着限购的取消而消失。

第二,观望型的“有价无市”。

有一部分地区,房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后,达到高点。

但由于到达了一个高点,且与当地潜力不符、超出预期,所以有部分地区处于一个因为观望产生的“有价无市”。

这样的“有价无市”,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这个地区的真实面目展现之后,那么,房价或者降下去;或者,维持;或者,继续涨。

第三,被抛弃的“有价无市”。

没有外来购买力,本地亦缺乏购买力,但房价却短时间内又没有变化,所以成了真正的“有价无市”。

这样的地区,除非出现突然利好变化,那市场会一直这样延续甚至崩盘。

以上三种情况,要看长期性。短期内的变化不能说明问题。

补充一下,曾经有网友给我留言,对于某地区,说我只看到涨,没看到跌。我想说的是,多年来,涨与跌互相抵消之后还是涨的话,我们就必须说这个地区的房价涨了。

综上,“有价无市”还能撑多久不是一个严密的问题,要多层次的分别对待。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不要想象出一个自我安慰的概念。


静观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房价如果有价无市,最多撑1-2年就会下跌。因为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是高、杠、杆的行业,而现金流是房地产企业的血液,缺少现金流的房地产企业将会经营困难,严重时还可能资、金、链、断、裂。

环京地区的房价在大幅上涨之后,开启全面限购,像华夏幸福、荣盛发展这样的倚重京津冀区域的房企,经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今年3月华夏幸福大、幅、降、价甩卖霸州、大厂孔雀城就是为了回笼现金。

然而又是半年过去,环京区域的房地产销售政策仍然没有放开,华夏幸福为了获得现金流只好以137.7 亿元的价格出售了19.7%的股份给中国平安。

这笔收购透露出很多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我一条条解读:

1、华夏幸福低价出售股权,说明房地产企业确实缺钱了。在今年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严格的限购政策让房地产企业现、金、流、不、足,有很多高负债的小地产公司倒下。如果限购和去杠杆一直维持下去,总有一天大地产公司也会扛不住。

2、保险公司的长期资金入股,说明了险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好,那么拉长时间看,国内房价很可能还是会上涨。

3、华夏幸福大股东承诺未来3年业绩复合增速不低于30%,说明大股东对房地产未来的预期也很好。我判断大股东在等限购放开。

另外,即使在如此严格的限购政策下,房地产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18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7%;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10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额为66945亿元,同比增长13.2%;

1-6月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

......

无论从哪个指标看,都没有出现所谓的有价无市,我看到的是量价齐升。

我知道大家喜欢看房价会【大跌】的分析,但实际情况是限购并没有打压到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照这种情况,房地产价格很难大、幅、下、跌。

我承认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但我不认为泡、沫以房、价、下、跌的方式出清,房价大概率会横盘震荡消化掉现在泡、沫。

大跌?还是想都不要想了。


首席投资官


现在房地产调控也是精准调控,不同城市不同调控,说房地产有价无市,这个说法不全面。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到有价无市的程度。

任志强说过:房地产还有20年的红利。别的专家也说过:房地产还有10年的红利。至于他们说的准不准,目前谁也无法判定。但是上半年这么多房地产拿地,说明房地产是还有发展的。

一种情况在大城市,大城市前期房价上涨太快,在政府的调控下,房价进入稳定的状态,一些泡沫太多的楼盘城市价格还要回落,投资客少了,二手房价量齐跌,价格也在松动下跌,成交也有不能说无市。

一种在小城市的,当然有的小城市房价确实也涨的挺快,但是总体不高,五千六千左右。在郊区位置不好的楼盘价格会回落,好的地段楼盘价格还是坚挺,有价也有市。

虽然中央的提成了遏制房价上涨,其实就是怕地产泡沫破裂,提前打预防针,控制风险。

所以目前的调控主要未来防范房地产风险,让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不是为了打压房地产,一旦经济环境好转,房地产还是会更好的发展。撑20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