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好不容易开始下跌了,售楼处里为何反而冷清了?

邪恶V叔


题主所说的房价下跌,售楼处门可罗雀的情况,目前,应该还只是个别现象。

7月31日,高层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种严厉的表态,将会是近期调控的思路。新闻发出后,引发了地产板块的下跌。

但对于开发项目来说,还不会立马引起价格的下跌。毕竟,政策的传导,还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表述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政策的着力点是遏制房价上涨,从字面意思来看,并没有出现房价下跌的字眼。

通常情况下,一件商品,越是价格上涨,购买的人会越多,因为在有些消费者眼里,现在不买,将来买会更贵。近几年,房价上涨的幅度,以及上涨周期之长,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个别一线城市,十年前的一笔钱,可能还买得起一套小房子,十年后这笔钱,很可能连买个厕所的钱都不够。

价格越是上涨,出手买房的消费者越多,究其原因,还是对未来价格持续上涨的恐慌。瞅这架势,现在不出手,以后就更买不起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房价下跌时,反而出手买房的人少了起来。市场下行时,购房者普遍持观望的态度,等待价格继续下跌,跌到谷底时,再抢便宜房。这种观望情绪,也会在市场中产生相当强的感染力。2008年金融危机时,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了一阵恐慌情绪,市场风声鹤唳,开发商感觉房地产的冬天到了。但紧张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之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使楼市又踏上了快车道。房价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上涨。

分析近期高层的表态,楼市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至于会不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则有待于对市场继续进一步的观察。





汉字之美值得钟爱


为什么房价好不容易下降了一些,售楼处反而冷清?和一般的消费品、日用品不一样,这些日用品消费品可能是降价的,大家去哄抢,生怕抢不到打折的优惠货。

但房产不一样,因为它不是小件的消费品,可能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就够买一两套房,所以它本身具有增值保值和投资的价值。

所以消费者只看涨不看跌。道理很简单,因为购买者都是需要用房子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的,所以只有房价上涨,他才可能赚到,房价下降的话,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手里的房产,购买完就开始贬值(降价),所以为什么降价,没有人买房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

和普通公众认为房价降了,他就能买的起的简单思维不同,甚至是恰恰相反,房价一旦开始下降以后,他确实有更多可能性买的起了,但是因为他可能有会下降更多的预期,都希望等到最低价时才出手,但现实的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价,所以大家都在观望、等待,反而不会去买房了。

所以,在现在十几年来,中国房价的一个趋势就是买涨不买跌,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一个习惯,除非少数很精明的,知道什么时间抄底的这些买房者。

或者说误打误撞的刚需者,他根本就没有看的时机,只是觉得要买了,然后就随便一个时间买了,而刚好这个时间是在房价的下降的时候。这就是走了狗屎运的一部分人。

还有也部分人,在以往的时间里,天天等着降价,后面反而迎来的房产市场的快速增长,结果一等就等了五年、十年过去了,越来越买不起房了,这可能是更多人的一个现状。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如果是一个刚需族的话,建议在遇到房价下跌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一下,该出手时就出手。根据以往的判断,售楼处越冷清、中介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时候,说明上市场供大于求了,是最好的时机。


张天潘


多重因素造成的矛盾现象。

首先,房价目前在国家的高压调控下,确实有下跌趋势。不论是防止资金流入房地产,还是提高房贷利率打击炒房客,或是因城施策的限售限购。都给房价的暴涨涨予沉重的打击,开始有了调整下跌的趋势是肯定的。但是有一点,售楼处房价已经涨到这个高点,是不会轻易降价的,即使打着降价促销的手段,也是在推销不好卖的楼盘,他们是非常狡猾的。


其次,购房人看到售楼处那些所谓降价的房源,要么位置不好,要么楼层不好,要么户型不好。开始不满意了,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对购房的要求和品质都高很多。地段、位置不好的房源基本没人愿意要,这也是为何售楼处开始冷清的原因。而售楼处真正那些地段好,楼层好的房源,他们会捂盘惜售,等房价回暖时再卖。

最后,老百姓对价格很敏感,但对房价上涨势头更敏感。房价上涨时售楼处一忽悠都抢着买,房价下跌时,没有了造势的理由,老百姓开始不买观望了。有的地方本来库存就较高,当地人口流出,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认为房价下降的不多,更开始观望了。

这些多重因素,共同造成了售楼处冷清现象。


历史的豪情


当价格下跌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火爆?当然是冷清;

如果当价格下跌的时候,还会火爆,那么价格怎么会下跌;

这个逻辑有点错误;

1 房地产价格真的下跌了么?

虽然房价有小幅下跌,但是房产利率的上升早就盖过了这部分下跌,实际购房成本还是上升的。

2 正是因为买房子少,所以才冷清,然后价格才下跌,逻辑顺序,因果不要搞颠倒了;

3 房价下跌后就有人快速买入只能说明房子还有很大涨幅,或者说跌的还不够多;如果房子价格涨幅不大,那么为什么要买?

另外,这也与房地产行业有关:

比方说,买方的时候大家都来同一家开发商这买方,造成了很多人买房子的情况,看起来十分热闹,但是卖房子的时候,大家都是找的中介,而不是集中到一个地方去卖房子。

也就是说,房地产的买入是集中的,而房地产的卖出是分散的。


以股易金


房价好不容易开始下跌了,售楼处里反而冷清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卖涨不买跌的心理,需要结合当下楼市具体行情来做分析:

一、房价到底下跌了没

自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0城市1月份房价数据以来,坊间就开始流传房价开始下跌了,甚至出现了腰斩。但是数据的实际情况是,一线大城市房价出现了小幅度回调,甚至这种幅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二三线城市大多依然保持着上涨的态势。以小编生活的无线城市而言,房价丝毫没有下降,甚至仍然上升。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个表,看看自己的城市或者省城房价是否出现了下调?



二、房价上涨,售楼厅人就一定多吗?

就我们这里来说,在房价上涨最快的2017年,售楼厅里依然没多少人,除非那天是开盘,所谓的一日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三、房价下跌,买房的人就一定多吗?

可以这么说,房价越是下跌,买的人就越少。人们的心理就是买涨不买跌,如果开始跌了,就等着更低点出现,那时候谁还着急买房?


文言状语


这是消费者心理所必然发生的情形。对于具有投资属性或储存属性的商品,消费者都是买涨不买跌。如果你认为未来大米要涨价,会买大米囤货;如果觉得要下跌,恐怕不会这么做了。

消费者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这四种心理在支配着消费者的行为。

(1)从众,是一种很典型的消费者心理。例如,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有人抢房,就会有更多的人抢房。典型的一种从众就是看热闹,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围着看热闹,也就去看热闹。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购买行为、囤货行为,都有从众心理的因素。售楼处人少了,自然也就不想去看售楼处。如果售楼处的人多了,也会有更多的从众的人,去售楼处。

(2)求异,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消费者心理,就是要不一样的。在房价上涨过程中,人们在内心有一种虚构的“求异心理”。总觉得自己买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房子。如果房价下跌,对房子的评价就不一样了。房价下跌的时候,自然没有这种求异心理推动你去售楼处。

(3)攀比,这种心理在房价下跌的时候,会消失。大家都买将来会更好的东西。如果房价在下跌,这种攀比心理就会消失。就如上面所说的求异心理,都会弱化。

(4)求实,这种心理,让人在房价下跌的时候不敢买,希望等到将来更低的时候再买。

无论如何分析,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句话,买涨不买跌。对于长期耐用型的商品,不像牛奶和面包,每天要买新鲜的。人们可以有充分的耐心去等降价。

中国的房地产,2014年是建筑量的大顶,2017年是房价的大顶。今后,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分化:整体房价很难再上涨,尤其是没有产业特色的三四线城市,但高铁枢纽城市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在经历2018-2019年的调整之后,还会恢复并稳定下来。

你所在的城市,将来房价如何呢?要看在中国的高铁网中,你所在的位置将是什么样的地位。高铁是中国的经济地理革命,每一个城市,都要抓住这个机遇,错过了高铁时代,也就错过了未来20年的发展机会。


孙建波


我觉得“题主”所说的售楼处冷清了,是“观望价格下降”、“政策趋紧”、还是“全国两会中特别是房地产板块税收立法、公共租赁问题的提出”?应该是以下情况造成的:



一、最近新闻上说的是目前“楼市退烧,房价连续16个月回落,呈现开始下跌状态”,是否全面下跌就来了?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调控政策、还有春节前后放假处在淡季,市场需求不旺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日发布的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不少的一二线城市以继续降温为基调,“北上深”停止了上涨趋势。

“购房观望,期望价格降低”,我觉得大家应该还是受到影响,由于目前新闻所传达的基本是降温趋势,对于投资客来说,按兵不动即是最好的办法,而有刚性需求的人来说,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入,减少支出。所以售楼部的来访量减少了。



二、第二个应该是忙于选择,由于调控政策的力度加大,释放房源较少,且价格限价,造成的感觉是可选性房源越来越少,比如有些地方实行“摇号购房”制度,有一种买不到的感觉,造成很多人在网上看房登记,而到售楼部现场仅是看看户型位置,人流量减少了。


三、与第一项相关,单独说一下,每年全国“两会”影响,一般会后新的政策就会出现,比如2018年就提到了“稳步推进房产产税立法”、“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投资客来说还是有影响的,而对于刚需族,多了租赁住房的选择,由直接买转向租的观念。所以售楼部一样比较冷清。


以上仅供参考,房地产需要长效的调控机制,坚持“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鼓励大家用劳动致富,而不仅仅是盯在房地产上,谢谢。


大内密探达康


房价的下降成为了年后大家的谈资,但也有网友发现一些售楼部确实没有出现年前那般火爆的景象,为什么呢?



我想最直接的原因就和利率上浮有关。

利率的上浮直接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所有,在购房者当中产生了普遍的观望情绪。

同时,再加上网络上渲染的调控降价的说法,使得更多的人想要看看接下来楼市的走向。

大家也知道今年邪恶全国两会在3月15号举行,届时有关房产税的问题也会见分晓。如果两会通过了房产税的方案,那么很快就会进入立法阶段,实施也就指日可待。因为房产税的特殊性,也让很多购房者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想继续观望。

所以,在多种情况的互相作用之下。就使得部分购房者的热情消退,从而呈现出冷清的现状。


房产老J


首选说一下,我所在的城市惠州非常火爆,在头条也发过实景动态。好点的位置,你说要按揭买房,开发商都不会理你,因为开发商只接受全款买房。每当这个时候才发现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有钱人真多。


虽然我不知道你说的房价下跌的城市是哪个,当然如果像深圳五六万的均价,每月跌十几二十块也叫跌的话。但从五月份的数据来看,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同比上涨。

之前有人问那些天天抱怨房价贵的人,为什么当初房价便宜的时候不买房?我就说过,因为当初房价便宜时收入也低,也说过房价越跌越没人买,买涨不买跌是大众心理,即使是相信未来房价会涨的情况下,投资客也想在最低点入手,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低点。



如果你相信未来房价会跌,那么房价跌到一万,你会担心跌到五千,所以你一直不会买。如果你相信未来房价会涨,跌到一万,你会想八千入手,未来涨就能多赚两千,用最少的钱赚取相同的利益。


自住投资惠州东莞中山可以私信我。


小二楼视


为这个问题点赞,看起来矛盾,却也有其合理之处。

持续了一年多的限购大旗下,有人因限购失去了购房资格,贷款利率上浮约15%~30%,显著提升了购房门槛,在高房价高利率的双重压迫下,将很多购房者拒之门外。


之前房价上升期,不仅调动了专业炒房团的热情,也调动了本地符合购房条件的购房者的投资热情,买了二套房或三套房。

现房价处于高点,回落风险增大,领涨城市出现明显的持续的回落态势,自然冷却了炒房或投资的意愿。


总结起来就是,高房价高利率让刚需上车无门,回落风险让炒房者也望而却步,共同促成售楼部门可罗雀。当然我相信这也是部分城市的状况,至少目前部分热点城市仍然摇号买房,房源紧缺的现状仍未缓解。

我最想说的是,如我过去几个月顶着网友怒怼而说,房价短期回落,部分城市已明显回落,建议密切关注本地房价和市场供求关系动态,择机果断出手。

有网友说房价不暴跌三五成他不出手,我佩服网友的骨气。但是现状是还有一亿多住在城市里的人没房,一二线城市长期看涨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见好就收,房价如果能接近到近两年的中等水平,结合市场状况,果断出手。目前多城无库存压力甚至房源紧缺的大背景下,下跌期不会太久,幅度不会太大,就会转入下一轮楼市的上涨期。

不才说过,房价涨久必跌,跌久必涨,长期形成波浪状上行的房价曲线,谁也无法准确预料波谷的确切位置,但躲开波峰,在下跌期的合适位置上车,在波谷附近上车,与波峰相比,你可能赚了几十万。目前看来,这轮的波峰已过。

『专注房产领域,关注我,私信我,做最懂你的房产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