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臣祸国殃民,但这件事确实问心无愧!

贾似道是南宋末年最有权势的大臣,南宋理宗,度宗时期军事上的依靠,大臣贾涉之子。但是贾涉死的时候贾似道才11岁,贾似道后来能够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不是全靠他父亲,他自己还是有一定的才干的。1238年,贾似道考中进士,就凭这一点,说明贾似道就不是一个绣花枕头,他的姐姐是理宗的贵妃,他本人从进入官场的第一天开始,就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很多皇帝身边的大臣都推荐贾似道,觉得他是个人才。

1259年,贾似道的运气来了,蒙古兵分成三路大举进攻南宋,西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统领,东路军有蒙哥之弟忽必烈统帅,另一路由元帅兀良哈台率领从云南入广西攻湖南,蒙哥的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南宋上下都吓坏了,理宗命令贾似道为右丞相,两淮宣抚使领兵出战。没有想到蒙哥竟死在四川登州钓鱼山下,蒙古突然没有了大汗,贾似道也怪有政治头脑,知道蒙哥突然死后蒙古军队必然急着退兵。忽必烈领导的东路军,不愿无功而返,强渡长江,围攻鄂州,贾似道就是在这样危机关头来到鄂州亲自指挥,为了拖住忽必烈,他还让宋京出使忽必烈军营,假装求和,愿意每年送白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就是历史说的“鄂州之盟”。忽必烈为了尽早退兵也想议和,派使者赵壁来鄂州签订条约,没有想到,贾似道根本不理,忽必烈为了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位置,只好回蒙古了,鄂州之盟根本没有签约,没有履行协议。

蒙古退兵,贾似道的功劳大了,真是为所欲为,他说自己年事已高,想回家养老,皇帝特准许他十日一上朝。他爱斗蛐蛐,竟带着蛐蛐见皇帝,没有想到蛐蛐竟跳到皇帝胡子上,皇帝也不生气。如果有一点事情没有按自己的意见办,马上出家为僧,皇帝那是放下身份,求爷爷告奶奶,离开你国家就完了。贾似道人生的最后结局,襄阳失守之后,他被迫领兵出战忽必烈,这次他真想议和,忽必烈不答应,他统帅的十三万部队全军覆没,南宋已经到了亡国的关头,大家认为是贾似道没有履行鄂州之盟的协议招来了蒙古,纷纷要求处死贾似道。皇帝没有杀死贾似道,只是把他贬到广东,路上被仇人溺死。

到底贾似道和蒙古有没有订立鄂州之盟,我认为没有,因为一,签订条约要有正式文件,鄂州之盟没有。二,蒙古进攻南宋,并没有提贾似道鄂州之盟,欠我们每年白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如果有的话,蒙古绝对不会只字不提。三,南宋亡国之后,亲历者文天祥也不认为贾似道是卖国奸臣,因为灭宋是蒙古定下来的国策,不是条约就能满足的。鄂州之盟是南宋灭亡之后蒙古为了诋毁南宋该亡编出来的。贾似道虽然是一代奸相,但是鄂州之盟这个条约,他没有签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