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究竟是能臣还是奸雄?都不准确,带你看最真实的曹孟德

三国纷争百年,英雄豪杰的故事流传至今,每位读者都有自己心目中崇敬的三国英雄。但是由于罗先生《三国演义》的盛传,很多英雄的本来面目却被修饰更改了很多。尤其是魏国的开创者,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曹孟德,几乎是在书中是完全的反派形象,跟正史中的曹操有很大差别,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小编根据《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通过曹操的生平经历,试着简单剖析一下这位乱世枭雄,希望大家喜欢。

曹操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

公元174年,19岁的官三代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当上了京都公安局北局一把手,年轻的局长强劲干练、不避权贵、严明法纪。执法有有力的小曹很快被擢升为顿丘县令。

180年,孟德25岁,出任大汉侍郎。作为朝廷的行政顾问,积极的曹侍郎,针砭时弊,屡进谏书,饱含热情的奏疏却一直石沉大海,不被采纳。

184年,宣称“苍天已死”的天公将军张角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匪患席卷中原大地。29岁的曹孟德出任骑都尉,第一次统军一方,孟德指挥得当,斩敌数万。匪患平息,朝廷升为济南相,曹操再次励精图治,民治焕然一新,百姓交口称赞。

不知具体何种原因,汉廷调令其为东郡太守,对朝廷失去信心的孟德,愤然辞官,回家读书打猎。四年后,接受父亲的安排,曹操再次出仕,任西园八校尉(八人中有一位是铁哥们袁绍)

曹孟德

34岁之前,小半生的曹孟德都在匡正社稷的道路上奋力进取,励精图治。可惜腐烂的大汉朝廷已经没有治世之能臣成长的土壤,年轻的曹操在政界的努力并没有大的建树。

天下何人不识君

时势造英雄,公元190年,刚刚平息黄巾之乱没几年的大汉朝廷,迎来了新一轮的危机。宦官(十常侍)与外戚(何进)争斗,同归于尽。却令边廷军阀董卓获利,入主汉廷,把持朝政,妄行废立。

35岁,令孟德腾飞的风起了。拒绝董卓抛来的橄榄枝,只身逃出都城,投奔好友陈留太守张邈(沿途错杀吕伯奢家人,留下千古名叹:宁我负人,休人负我)。得到陈留巨富孝廉卫兹的赞助,孟德正式起兵。关东诸侯组成讨伐董卓联军,孟德一心奔赴国难,剿贼勤王。各怀异心的诸侯联军却每日置酒高会,不思进取。幸得好友济北相鲍信相助,孟德决定孤身追击迁都长安的国贼董卓。年轻的军队却初战不利,鲍信重伤,孟德险死,得深明大义的从弟曹洪死救(你是要成为诸侯王的男人,“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死里逃生。

这一年的生死拼搏最终以失败告终,却令曹孟德之名为天下共知,也同时让其彻底认清了汉室的衰败和众诸侯的嘴脸。

从今后,我再不是光明磊落,骨鲠中正的曹孟德了

公元195年,孟德40岁。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其一生的事情。

一直与孟德敌对的陶谦(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个谦厚老者,在史书中却是个不讲原则的恶棍),没有管住属下,将本来一直扣在手上的人质,曹父曹腾,弟弟曹德满门屠戮,一个不留。孟德五雷轰顶,头疾发作。

回过味的孟德下了一生最黑暗的命令:全力进攻陶谦,所破城池鸡犬不留!可能是复仇的火焰蒙蔽了双眼,可能是多年的混战胸中积蓄了太多负能量,原本笃信的正义在孟德心中渐渐流失。但是屠城的暴行,泯灭人道,没得洗白。

从今天起,我再也不是光明磊落,骨鲠中正的曹孟德了…

如果父兄之死是孟德转化的开端,朋友的出卖,就是其猜忌多疑心性的发源。

曾经患难相随,托付家室的挚友张邈(操首征徐州时,曾告诉家人,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投靠张邈),选择接纳猛虎吕布,入主了兖州。

困境中的曹操

亲人的死去,友情的背叛,对再强大的心灵都是巨大的冲击,但并没有击倒已过不惑之年的曹孟德。兖州仅剩3县苦撑,回军的孟德几番奋战,最终获得胜利,吕布逃往徐州,张邈也在逃亡中被杀。

理想平定不了天下,那就靠权谋吧

打败吕布之后,41岁的孟德没有继续进攻徐州。因为汉室发生了另一件事,一直被李傕郭汜蹂躏的天子及众臣从长安逃了出来。孟德星夜赶往洛阳,将天子一行接往自己的根据地许昌。据说孟德早年在许昌的时候见天子会汗流浃背,不知道是不是另一种洗白。但是我想曹操见到天子一行,见到他们一副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样子时,心里肯定知道,如果真靠他们复兴汉廷,平定天下,还不如主动投降踌躇满志已经是河北雄主的老友袁绍。

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讨不臣,总之从这里出发吧,与袁绍的决战已经在所难免了。

公元200年,曹操45岁。在此之前,孟德已经击破吕布,剿灭李傕郭汜,受降张绣,击败袁术,赶走刘备。关中、司隶、兖徐宛洛尽入囊中。天下形势已颇为明朗:与河北雄主袁绍的决战正式开始。

魏王横槊

官渡之战历时近一年,孟德用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降将、义士,枭雄刘玄德之弟关羽,于万军中刺杀袁绍大将颜良,打赢白马之役;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偷袭焚毁袁绍粮草。官渡孟德仅用两万兵力大胜袁绍十余万士卒,河北既定,曹操成为真正的北方霸主。

拔剑四顾心茫然

5年后,北方平定,魏的雏形基本形成,曹操已过天命之年,但是天下一统看起来犹不可及,西凉马腾,荆州刘表,江东孙氏,两川刘张,“设使天下无有孤,诚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下一个目标什么,南下?不是,孟德一生最大的高度,并非攻灭诸侯,建立魏政权,而是对乌桓的用兵。中国历代军阀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犹不知耻美名“攘外必先安内”。甚至强汉尚有和亲胡戎之例,大宋有靖康受俘之辱。孟德只有北方之地,且南方未平,天下未定,却毅然亲率精卒北征乌桓。两军交接,令大将张辽突击敌军,一战斩乌桓王蹋顿。此战后,乌桓、匈奴势力被逐渐分化,再无力入寇蹂躏边关百姓。

“东临碣石,魏武挥鞭”何其壮哉!

曹操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一生最轻松的攻略应该就是收荆州,公元208年刘表去世,经营20年的荆州被子嗣拱手与人。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孟德,大概到了人生最膨胀的时候,虽然天才郭奉孝病逝征乌桓途中,贾诩却曾劝过孟德,坐稳荆州不需几年,刘备孙权只有投降称臣。可能是觉得时不我待,可能是担心枭雄刘备养成羽翼,208年冬,孟德下令决战。赤壁战场上,雄姿英发的美周郎一把火彻底烧碎了孟德的统一之心。其实要说赤壁之败,原本不至于对孟德实力有太大打击,最大的影响是天下英雄的刘使君获得了根基。收获荆州,入主川蜀的刘备,成了孟德最大劲敌。汉中失利,大概孟德也清楚,统一大业自己是完不成了。

枭雄曹操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美人老去,英雄暮年,总令人唏嘘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年华渐行渐远,纵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敌不过天不假年,时不我与的悲凉。孟德一生壮志豪情,为了那个支离破碎的汉室江山,为了自己匡正天下的报复,牺牲过很多人,做错过很多事。千百年来,对其评价议论一直褒贬不一,小编浅薄,也无意为枭雄本色的曹老板洗白,最后还是简单的用明朝大才子杨慎的《临江仙》做个算不上总结的结尾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上就是小编心目中的枭雄曹孟德,跟你印象中的曹操有什么区别,或者你怎样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