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西开国的功臣,也是唯一的皇帝,坐拥数千箱金银珠宝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声若巨雷,人称“黄虎”,外表来看就是一个刚烈的汉子。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因打抱不平而屡犯军法。

明崇祯三年(1630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乱世给了这个带有“匪气”的陕北大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同官军作战中,他打起仗来非常“彪悍”,“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每逢打仗就冲锋在前,勇不可当,城墙也是第一个爬上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一旦没成为“炮灰”,就必然成了“人物”,张献忠很快成为一支队伍的领导人,号称“西营八大王”。

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

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张献忠尽起成都10万人马,战船千艘,并将成都府库中所存的金银珠宝悉数装上了几百艘大船,做好了放弃成都的打算。然而,杨展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得知张献忠大军乘船南下的消息后,杨展决定在成都的南大门彭山阻击张献忠的大西军。

也许是张献忠的气数已尽,等到他的大军来到彭山,老天爷竟然刮起了狂风,使得大西军的战船不能前行。见此良机,杨展命令自己的战船两翼排开,中间派早已准备好的载着火器的小舟正面进攻。小舟顺风点火,瞬间将大西军战船点燃。

一时间,大西军阵线大乱,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掉头向江口回撤,无奈两岸陡峭,水道狭窄,前后数千艘船舰,首尾相衔,寸步难进。10万大西军,数千箱金银珠宝,就这样沉入了滔滔岷江。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