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用苏格拉底式对话,让孩子自觉选择留下来写作业

眼看母子俩僵持不下,要开战了。我走进卧室,拍着洪洪的肩膀。我问洪洪:“洪洪,你真想去吗?”

洪洪答:“是,我很想去。”

我问:“还有多少作业没完成?”

洪洪答:“还有三篇作文,还有数学作业。”

我问:“这些全部完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洪洪掰着手指,想了想答:“大约需要三个小时。”

我问:“你平时晚上几点睡觉?”

洪洪看看我答:“晚上一般是9:30睡觉。”

我说:“按照这样安排,我们玩到下午6点半回来,写3个小时作业,来得及。”

洪洪兴奋地破啼为笑:“是的,那就走吧。”

他起身把作业带上,也许还有机会边玩边写作业,高兴拎着小书包走到客厅。

准备穿鞋时,妈妈问:“儿子,你还有每周末要完成的数学练习做完没有?”

此时洪洪心里咯噔一下,穿鞋的动作马上停了下来,答:“还没做。”一转身说:“我不去了。”擦着眼泪进卧室了。

我立即跟他进去问:“那个练习需要多少时间?”

洪洪眼泪直接掉落:“半个小时。”

我说:“还是去吧,也许来得及的。”

洪洪一边坐上写作业的椅子,边取出作业本答:“来不及了,不去了。”我将手搭在他肩膀上,同时给他擦眼泪,问他:“真来不及,也没办法,很遗憾啊!”洪洪直点头,还边掉泪。

我接着问:“如果你周五晚周六先把作业完成或完成一部分,那么下午就不耽搁了?”

洪洪点头:“是,要知道周五晚上就把作业完成,作业完成的话今天就可好好去玩了,真后悔!”。

我说:“周末有较多不可预测的活动安排,如果能讲作业尽早完成,是否更主动?”

洪洪深有感触地点点头答:“是的,以后周五一回来就要把作业先写完,那么周六、周日都好安排活动了,作业完成后,玩起来心情也更舒畅。”

我说:“那么我和你妈先出去了,你留在家写作业,写完下次你能一起出发。”

洪洪心情更平静了,“好的,下次我作业会先写完的,就能和你一起去玩了,你去吧,我留下写作业,再见!”

使用苏格拉底式与孩子对话,能让孩子发自内心驱动,做出正确选择。因为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