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为什么说“茶为万病之药”,浅析茶与药的文化同源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主要依据是陆羽《茶经》记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

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

茶不但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治疗万病的良药。茶的发现最早是从药用开始的。

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百草,以发现为人类治病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

唐末五代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焙茶药。茶药以火阖上,及焙笼中,长令火气至茶。”,又根据《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开平二年(908)三月辛巳,“以同州节度使刘知俊为潞州行营招讨使。壬午宴扈驾群臣,并劳知俊,赐以金带、战袍、宝剑、茶药”。

由此可见,茶有药的功效,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也说明了中医之先有茶后有药的历史。后世多以茶饮治疗百病。

《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形象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在中医的治病防病史上,茶以其药性轻灵,药效持久,经济实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在民间广为流行,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历代医家和世人的重视。

由于茶具有方便饮用的特点,中医往往把药当茶饮,药茶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中药剂型,也形成了以茶为主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茶疗。

中医茶疗是将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饮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中医治疗、辅助治疗、预防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翻阅清宫医案,可以看到太医为皇帝及慈溪太后看病时,除使用中药汤剂外,也多开出一个药茶方,说明药茶在清代已广泛应用。

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