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暴利的行业:富可敌国,却为何个个下场凄惨?

“士农工商”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是古代的阶级排布,就是说,单从地位而言,农民的地位要高于工人和商人,也就是说,在古代,商人是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相公便是商人,重利轻离别,所以,在一个人情的社会是不被认可的。

但到了明清,商人的地位渐渐高起来,因为商人毕竟有钱。而说起中国古代的富裕商人,大家可能想到靠银钱生意发家的晋商、靠典当垄断发家的徽商,而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盐商,那个暴利的行业。

众所周知,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没有一天能够离开盐。在中国古代,盐,是与玉石、金、铜、铁等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资源,在古代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暴利的行业。《魏书·食货》称:“盐者,国之大宝”;《新唐书》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元史》称:“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者莫如盐。”

但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那么,盐商又是如何利用贩盐谋取巨额的利润的呢?

在古代想要做盐铁生意,首先要跟官府打好交道。因为,盐铁在之前是由政府掌管的资源,盐商要想拿到经营权,需要先拿到政府的凭据,才能拿到货源。所以,必须得与掌管”盐引“凭据的官员搞好关系,最好能和皇帝搭上线,这样就可以保证货源无忧了。

盐商仗着自己受到官府的庇佑,不仅贩卖私盐,还往官盐中添加杂质;官商勾结,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消费者,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赚了个盆满钵满,个个身家富可敌国,尤以扬州的两淮盐商为甚。

扬州盐商有多富?康乾以来,清政府每遇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之时,盐商往往踊跃捐输巨额银两,多则数百万,少亦数十万。乾隆屡次下江南,也大都是由扬州两淮等地盐商承办差务,供亿浩繁,以博乾隆帝的欢心。嘉庆年间,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四年之间,盐商捐赠白银五百五十万两,由此可见一斑。

眼看着财富一天天积累,上边又有皇帝官府撑腰,照理说盐商们应该高枕无忧,世世代代富裕下去。可是,为什么就在他们靠贩盐赚了个盆满钵满的时候,盐商们的势力却渐渐没落了呢?

盐商在积累了大量财富以后,日子过得十分安逸奢靡。他们花大价钱买奴仆、漂亮的女子来服侍自己,衣食住行无不精心,花银子像流水一样。奢靡的生活让盐商们开始膨胀,慢慢地,不再把官府官员放在眼里。而商人们获得的巨额利润又让当地官员非常羡慕。

终于在1768年,由于扬州的盐商送的”孝敬“没能达到掌管官盐的官员要求,所以,盐运使司觉得盐商们目中无人,一怒之下向乾隆帝递了奏折,指出之前官商勾结的种种事由。乾隆皇帝阅后龙颜大怒,下令彻查此事,最后,还真查出了了上千万两的亏空。

这些扬州盐商开始感到大事不妙,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纷纷变卖家产来弥补这上千万两的亏空。自从这件事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每逢国家发生战乱或者闹灾时,赈灾的钱财都要由这些盐商承担。

然而,乾嘉以来,盐商们要孝敬给皇帝的钱一年比一年多,再加上官吏的勒索和本身的奢侈生活消费,逐渐坐吃山空,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盐商为了克服深重的危机,不断抬高盐价,搜刮民脂民膏,引起民怨鼎沸。所以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中,盐商巨贾聚集的江淮地区被太平军占领后,盐商们积累多年的家产都被太平军洗劫一空,盐商们也大都被杀害,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

辛亥革命以后,清政府被推翻,但是,盐商仍作为专卖商人而沿袭下来,只是日渐衰微。

参考资料:『《中国盐业史》、《乾隆六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