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两员武将投降蜀汉,一个改变蜀汉历史,一个为蜀亡埋下伏笔

(图说三国·人物解析·第1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嗜血的狼牙)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是最强大的一方,蜀汉则是最弱小的一方。因此,自刘备占据东西二川,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一直到蜀汉灭亡,三足鼎立之势被打破,曹魏都少有人背叛故国,投奔蜀汉,真正为人熟知的,仅有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姜维,以及曾为马谡副将的王平。不过,蜀汉后期,有两个知名度不及姜维、王平的魏将,投降了蜀汉,却对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两个人,一个是改写了蜀汉历史走向,另一个则在投降之时,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这两个人,还各有各的惊人之处——第一个人,作为一个背叛者,却在死后被曹魏封侯;另一个人,则原本是曹魏的嫡系,降蜀之后,被故意抹除了不少历史痕迹。这两个人分别是谁呢?

一、改写历史的郭修

提到郭修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郭修,又作郭脩或郭循,字孝先,是西州人士,一向有功绩德行,在当地很有威望。后来在一次征战中,他被姜维俘虏,被迫来到了蜀汉。虽然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降将,但他根本不想成为蜀臣,于是每逢宴会,他都想趁机刺杀刘禅,只不过被严密防备了而已。不过,刘禅他刺杀不成,当时主政的费祎,却喜欢亲近新降之人,于是在公元253年的岁首大会上,他沉迷地美酒佳肴时,郭修突然行动,将其刺杀。

当然了,费祎死了,郭修也活不成,消息传回曹魏之后,他得到了褒奖和追封——曹芳下诏曰:“其追封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谥曰威侯。”那么说郭修改写了历史,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费祎自知没有军事才能,所以一直修养生息,不赞同北伐,甚至特意削减了姜维的兵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蜀汉大约不会穷兵黩武。可是郭修刺杀了费祎,姜维得以上位,蜀汉的战略规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有了之后的九伐中原,以及蜀汉的迅速灭亡。

二、被故意抹除历史痕迹的夏侯霸

夏侯霸是曹魏名将夏侯渊的次子,算是曹魏的嫡系,按理说,他无论如何,也不该背叛曹魏才对。可是自高平陵之变后,魏室逐渐被司马家族架空,曹氏和夏侯家族不断受到打压,甚至迫害。于是为了保命,年近花甲的夏侯霸,只身经阴平,前往了蜀汉,想要前去投奔,早年被张飞掳为妻子的堂妹。后来,他不但成为了蜀汉的一员大将,还曾跟随姜维北伐,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故国。

因为他的身份过于敏感,因此成书于当时的史料,对其讳莫如深,他在史料中留下的痕迹非常少。但是他当初途经阴平入蜀一事,却为后来邓艾灭蜀,提供了灵感和思路,于是有了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迫降刘禅。所以说,他背叛曹魏,投奔蜀汉,反倒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就算魏强而蜀弱,在当时依旧有魏将沦为蜀汉的俘虏,也有魏将主动投奔蜀汉。不过,比之更令人惊奇的是,蜀汉后期投降蜀汉的这两个魏将,一个改写了蜀汉的命运,以及三国历史;另一个则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实在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