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共有多少个分封国?

麦子Villa7

西周在吸取夏商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得出“以德配天”的统治策略,强调“人德”,即“得人心者得天下”,这里所指的“人”为西周的上层阶级,为笼络他们,西周以血亲或姻亲的关系作为分封的基础。

西周根据姓氏封国,并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来区分尊卑。

据《荀子·儒效》记载: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姬姓国为兄弟之国,有吴国、鲁国、卫国、晋国等。

姜姓国为姻亲之国,有齐国、吕国等。

妫姓国为虞舜后代,有陈国等。

姒姓国为夏禹后代,有越国等。

子姓国为商汤后代,有宋国等。

赢姓国为少昊后代,有秦国、徐国等。

芈姓国为颛顼后代,有楚国。

风姓国为太昊后代,有宿国等。

西周具体封多少诸侯国,说法不一。《吕氏春秋》曾说西周封国四百余。

不论如何,春秋后期,土地兼并,礼崩乐坏,战争不断,周王室名存实亡。


五味社

《荀子》称“周初立71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是反映西周分封诸侯国的数量。实际上由于周朝一直使用分封制,所以诸侯国的数量也有增加和减少,并不只有71国。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迁都到洛阳建立起了东周,但这也成为了诸侯国争霸的一个开端。东周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国战争频繁。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具体考证有多少个诸侯国,但根据现有资料来看,笔者认为周朝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约有数百个之多。

第一、周朝分封诸侯国的条件

第一、封周王室成员,比如晋国、燕国、虢国都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

第二、封前代帝王后裔,封黄帝后人于许国,封炎帝后人于焦国,封舜帝后人于陈国,封夏朝后裔于杞国,封颛顼帝的后人于楚国,封商朝后裔于宋国等等。

第三、封开国功臣,姜子牙为西周开国有功,被封于齐国;秦人护送周平王东迁,封秦国。

下图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形势图




第二、周朝的封国等级


第一等、公爵

第二等、侯爵

第三等、伯爵

第四等、子爵,男爵。

按照西周等级制度。原则上只有周天子能够使用王爵,诸侯的最高爵位仅为公。楚国是最早冒用王爵的国家,也带动了其他诸侯效仿。到了战国时期,齐威王和魏惠王通过徐州相王互称为王;秦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也纷纷称王。国力弱一些的中山国、宋国都敢称王,反映出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无足轻重。

第三、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国内流行起了诸侯国称霸的战争,此时约还有50多个诸侯国。实力比较强大的齐、晋、楚、秦先后建立过大霸业,东南边陲的吴、越等小国也建立过大的霸业。春秋5霸就是指春秋时期5位维持诸侯国秩序、会盟诸侯、驱逐蛮夷的霸主,他们分别是姜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除了春秋5霸以外,国力中等的宋国、郑国、庸国也是一方偏霸。

第四、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结束之后,零碎的诸侯国已经基本被大国兼并,诸侯国的数量也下降到10来个左右。战国时期,晋国被公族肢解成为赵、魏、韩三国;姜齐的大夫篡位,建立了田齐国;春秋时期遗留下的老牌强国秦、楚则抖擞精神,继续加入到战国时期。由于燕国远离中原,才得以保存下来,国力一直不怎么强盛的燕国没有成为诸侯觊觎的目标。以上7国就是能够左右战国局势的战国7雄,其中以楚国疆域最大,方圆5千里。韩国疆域最小,方圆1千里。

除了战国七雄以外,宋国、越国、中山国都是千乘之国,国力虽然不如战国七雄,但强于其他的诸侯。宋国被齐国所灭,越国被楚国所灭,中山被赵国所灭,失去了进入战国七雄的资格。

下图为战国早期的形势图,此时正是魏国霸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中外历史

周王朝有多少个分封国,因为史料记载的不充分,现有史料还存在矛盾,另外分封国君与蛮夷戎狄,界限也不完全明确。所以综合来看很难说清楚,我们只能大概说说。

周之分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今无存者矣。(《吕氏春秋·观世》)

按照这种说法,“新封”国四百多个,加上“褒封”国八百多个,那么周朝的分封国有上千个了。不过《吕氏春秋》说法太过笼统,未必能作为信史采用。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荀子·儒效》)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这三段材料也都是概述,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法。

具体可考的主要有:

太王之子:虞、吴

王季之子:西虢、东虢

文王之子:管、蔡、郕、霍、鲁(周)、卫(康)、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

武王之子:邘、晋、应、韩

周公之子:凡、蒋、邢、茅、胙、祭

厉王之子:郑

姬姓其他国:燕(召)、巴、邢、杨、随、沈、芮、唐、甘、刘、单、西周、东周、韩、魏,等

子姓国:宋,萧,等

嬴姓国:秦、梁、赵、徐、江、黄、葛、钟离,等

偃姓国:六、群舒,等

任姓国:挚、畴、薛,等

姜姓国:齐、许、申、吕、纪、向,等

妫姓国:陈、田齐,等

姒姓国:杞、越,等

芈姓国:楚、夔,等

风姓国:任、宿、须句、颛臾,等

己姓国:苏(温)、莒、郯,等

曹姓国,邾,等

曼姓国:邓,等

姞姓国:南燕、偪,等

妘姓国:郐,等

其他国:檀、钟吾,等

感谢阅读!


林屋公子

其实,周王室的分封共有多少个分封国已经不可能考证清楚。

早在周人首次东征灭纣后,在周武王主持之下,周王室就曾经进行过一次分封。但周武王时期的分封,其目的则迥然不同。在那时,周人首次东征,击倒庞大的商帝国,天下局势还远未稳固。所以,为稳固政权,周王室第一要务并不是要赏功罚罪,而是先“统战”天下。因而,那时周武王分封对象的选择,首先是为了满足“统战”工作需要:古时历代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等等的后裔。像商国、杞国、陈国等等国家,都是这类分封。这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周人仁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周武王分封的对象之二,就是跟随周人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是鉴于天下尚未完全被周人征服,分封功臣的范围也较小,仅限于管叔、蔡叔、霍叔、周公姬旦、姜尚等少数几个造反集团的核心成员。

等到周公旦二次东征之时,为了鼓励大臣们替周王室分担平叛的重担,进行了第二次分封。

钱穆先生曾经如此评价西周的分封:“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与后世统一政府只以封建制为一种政区与政权之分割者绝然不同。”(《国史大纲·第一篇》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也就是说,西周封建(分封)的实质,就是把天下未归顺之地按人头划分给功臣和姬家的叔伯兄弟,然后鼓励他们以武力去征服、占有这些地方。姬旦是想以这种方式,大力调动分封诸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担西周中央政府的巨大压力,减轻周王室的负担。这么做,实质上就是允许分封诸侯们自立门户,让他们可以合法地搜刮掠夺各自地头的“保护费”而独立生存。分封出去的诸侯,每年只需缴纳一定的发放牌照工本费和年检费;在王室有战事时,根据征召令跟随王师出征就行了。

周初时的分封,按荀子说的:“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国”。但这是不是确切数字,就很难考证了。

接下来,周王室的再次大规模分封,就是南阳盆地各诸侯国的分封了。南阳盆地直到周昭王时期,才被周王室重视,开始向南阳盆地进军;周厉王时把鄂国消灭,周王国才得以完全打开通往南阳盆地的通道。

周宣王时,为征服淮夷,采取从南阳盆地、成周洛邑、山东半岛多条路线同时进攻的计划,可知南阳盆地基本已完全控制在周王室手里。鉴于在发起对淮夷的总攻之前,周王室再度攻打楚国,因此为控制南阳盆地,周王室肯定会在此时再分封一些姬姓国来镇守南阳盆地。因此,《左传》中从楚国人口中提到的“汉东诸姬”,像随国等等,应该就是在周宣王征服淮夷前后分封的。

南阳盆地诸侯国的分封,应该是周王室最后一次大规模分封。

当然,历代周王继位,按照宗法制,也必须得分封兄弟为诸侯。历代周王究竟分封了多少位兄弟为诸侯,不好判定。但规模应该没有想象中大,否则光是分封周王室的兄弟,周王国土地都不够用。这类分封,晋国、郑国就是典型的案例。

愚公移山,就是依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精神与力量。周王畿内的土地再大,无奈姬家子孙众多,“公务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在近三百年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又还能剩下多少?所以,历史就出现了异常诡异的一幕:周王室执政时间越长,手中直接控制的土地反倒是越少。

这就是分封制最大的弊端。


欲云谈史论今

标准史书答案是:

《荀子·儒效篇》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其中非姬周封国一直没有定论,在此,统计总结一下姬姓57国,分别是:

鲁、燕、吴、蔡、曹、卫、晋、郑、魏、韩、极、滕、郕、郜、茅、密、共、凡、东虢、西虢、北虢、息、潘、滑、邘、蒋、祭、沈、胙、雍、管、韦、荀、虞、贾、霍、耿、杨、韩、随、聃、邢、酆、刘、荣、甘、樊、王叔、原、召、单、詹、巩、毛、毕、应、周国(周公独有)。

其中大致是:

周文王诸子16国、武王诸子4国、周公直系的6国,另有周太公直系的若干封国。

另外,除了武王伐纣的次年的“成周大会”分封了封国外,在周公归政、也就是成王六年至七年的时候,还有另一次分封大会,在那次大会上补全了楚、罗、随(曾)等江汉诸国。

后来康王、穆王,包括被后世误解颇深的昭王,在位时都励精图治,开疆拓土。

据此估算,自平王东迁前的西周两百多年里,封国应超过100个。


無風即風

大家说错的比较多哦……周初,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结束回陕西后,包括自己家中亲朋好友、有战功的、附近氏族来帮忙的和各路诸侯友好支援的,据传总共分封了1200余国。

等到西周结束,春秋初期,历史上有名字记录的封国还剩下有160多个。

当时,各诸侯国“自存必须自强,自强必须内修军实,外并弱小。”也就是所有诸侯国的立国之本都是“以武立国”。弱小国逐步被大国蚕食。

春秋晚期就只剩下晋、燕、中山、齐、鲁、卫、曹、宋、陈、蔡、郑、楚、秦、吴、越等十几个国家了……

这段时间里大家灭国的业绩考核如下:

齐灭14国;

宋灭10国;

鲁灭13国;

卫灭8国;

郑灭6国;

晋灭25国;

秦灭14国;

楚灭60余国(楚最厉害)

吴灭6国;越灭2国。


终南高扬

封国太多,无法统计了,如:

1-先周王系:比如太王之子泰伯建立的吴国,而八百年大吴国的宗室大小封国又有数百之多!!

2-文王百子,各有封国:武王初年的八百诸侯,绝大多数都是姬周宗室同一家族国家,比如传承七百多年的四川姬姓巴子国等!!

3-周初周公封国七十一,姬姓独占五十四,比如晋国就是这时封的!!

4-武王封国五十多,姬姓占四十六国!!比如燕国!!!

5-历代周天子及姬姓国君分封的大小诸侯国,数量至少数百,比如战国时的韩国,其出自晋国公室分支曲沃国支系的韩国君室的二级分支韩王国……!!等等!!!

6-另外,本着三王两恪的政治制度,汉武帝还分封了一个传承达四百三十多年的姬姓周子南君国,又被称为卫公国,郑公国!其国应该就是姬周王朝在历史上的最后封国!!

7-姬周王朝后裔所建王朝封国众多,但不属于姬周王朝传统范围了,只是后裔王朝而已,本文就不包括了!!


松山笺志

西周公分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其中西周王室姬姓宗族占了五十多个。西周的分封使华夏族成为了中华大地的主体民族,所以说姬姓也是万姓之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2aeba18f6bcb1f8ee7178c4f79fd7913\

摩利支天MLZT

西周封国多少,无准确答案。灭殷时800诸侯相会,说明殷商时诸候很多。西周对旧国不会灭绝,只能征服。孔子倡周礼,"兴灭国,继绝世"说明春秋时有灭国绝世现象。孔子《春秋》及三传记载124国。这只是《春秋》一书涉及到的数。山东一带较细,边远地区且与鲁国无交聘关系的则并不列入。《春秋》记事严格按照不正式告知,虽知不入书。西周封国数成谜。只有依赖地下考古,逐渐添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