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 · 扶貧」脫貧攻堅在藍田|紮下根,結窮親 樹下心,真情幫

“去之前我只知道王宏軍是位聾啞人,到他家後,看到不到二十平米的磚木房裡僅擺放著幾樣破敗不堪的傢俱,鍋裡面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我的心裡一震。沒想到距離我生活城市不過幾十公里外的地方,還有如此貧困的老鄉。”

這是2017年6月,剛到九間房鎮田家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易繼衝看到幫扶對象王宏軍的第一印象。

王宏軍由於言語障礙無法與人溝通,沒有經濟來源,家裡連最基本的口糧都無法保證。由於不會做飯每天都吃稀飯煮菜,長期營養不良導致他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病人,身體十分瘦弱。看到如此貧窮的家庭,如此孱弱的王宏軍,易繼衝心如刀絞。他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徹底幫助王宏軍擺脫貧窮,讓他過上幸福的生活。

要致富

首先要保證一個好身體。首當其衝的是要解決王宏軍的吃飯問題,這樣才能在以後的日子裡,一步步實施後續的幫扶計劃。打定主意後,易繼衝當即在村裡的商店買了幾包掛麵,1桶花生油送到家。王宏軍不會做飯,易繼衝便從最簡單的煮掛麵、炒臊子開始,教他做飯。然而,語言的障礙,讓這個原本十分簡單的任務,也變得困難起來。因為無法交流,他只能用手比劃,一步步手把手地教王宏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麵條煮好了。當王宏軍看到易繼衝吃完他親手做的麵條,併為他豎起大拇指時,他靦腆的笑了起來。自此,他們逐漸成為了好朋友。在易繼衝一天天的耐心指導下,王宏軍也慢慢學會了蒸米飯、包餃子,現在還會做一些家常菜,身體也一天天變得強壯起來。

王宏軍長期一人生活,不太講究衛生。在幫扶之餘,易繼衝常常去幫他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一次又一次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慢慢的,王宏軍也開始收拾屋子了。身上的衣服亦逐漸乾淨起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人也逐漸變得開朗了。

這時,易繼衝覺得扶貧要先扶志。只有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觀念,從思想上下定決心脫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的根源。他同王宏軍“商量”,想安排他去產業基地打工,以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的“帽子”。王宏軍點頭同意了。經與駐村工作隊長商議,王宏軍被安排到城投集團扶貧基地——九間房鎮千畝荷塘務工。現在,王宏軍每天可以收入80元,目前累計收入已達1萬餘元,逐步擺脫了貧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他的臉上,也常常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人心換人心,黃土能生金。一年來的真情幫扶,王宏軍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這位曾經倍感孤單的殘疾人,如今對易繼衝有了充分的信任,且心存感恩。一個大雨天,渾身溼透的王宏軍出現在正準備冒雨去鎮上開會的易繼衝面前。易繼衝以為他遇到了什麼困難,正比劃著詢問他的時候,只見王宏軍小心翼翼地解開了胸前用外套包裹的一包山野棗,塞到了他的手裡。想起當時的情境,易繼衝動情的說:“那一刻,我已不知道滴在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淚水,一包小小的山野棗,是王宏軍對我一年來的工作的肯定。我深深感到,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待群眾如火,群眾便會還你一個太陽。只要真“心”扶貧、用“心”扶貧、操“心”扶貧,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啃不下的硬骨頭。”

的確,扶貧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如果你融入不進貧困家庭的圈子,成為不了貧困群眾的知心朋友,他們就不會信任你。只有像易繼衝這樣,把群眾的困難當親人的困難,把群眾的問題當自己的問題,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有在貧困群眾裡紮下根,真心實意結窮親,真真切切樹立起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思貧困戶之所思,想貧困戶之所想,才能真正帶領貧困戶早日脫貧,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