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抓住要点,事半功倍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和他人打交道,而打交道往往离不开说话,因此,说话就成了我们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职场和领导、同事沟通;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家中与父母兄弟闲谈;向熟悉的人倾诉心声,向陌生的人介绍自我;遇上麻烦寻求帮助;碰上喜事想和朋友分享,这一切的一切都要说话。说话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说话是给人听的,理所当然,说话人的表述是否清楚,能否让听话人一听就明,就成了我们评价说话能力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表述清楚,让人一听就明呢?关键是说话前要理清思路和线索,说话时要紧紧抓住中心和要点,注意条理清晰。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只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只说一些毫无用处的话,而忽略了处于核心位置的中心和要点。小王是设计公司的一名设计师,已经工作了有一年的时间,他是一个很优秀的设计师,可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说话抓不住重点,东一句,西一句,无条理,无层次感。每当有客户来看作品时,小王都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话,到最后客户还是不明白他说了些什么,甚至连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和最初的想法都无法表述清楚。后来小王请同事帮忙,再有客户来时,小王就和文案策划人员一起来给客户讲解,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当然是文案策划人员了。有时公司也搞活动,活动后总结,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可是轮到小王,小王一会儿说策划,一会儿说执行,一会儿又说流程,总之,一个大项还没说完就跑到下一项去了,而且说的都是些泛泛的话,毫无重点,毫无层次可言,后来领导找小王谈话,先肯定其专业能力,又说到他的讲话,让其改进,小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讲话能力必须改进了。那么讲话时如何抓重点呢?应该怎样做呢?下面四条建议值得参考:一是多读。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二是多写。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三是多调查研究。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四是多思。遇事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说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话还是不着边际,没逻辑,东一句西一句。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练习一下“电梯测试”。所谓电梯测试,就是任何一份报告、产品说明、性能说明等,你能在利用坐电梯的几十秒时间内向对方阐述清楚,可能你的报告有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但是你一定要有能力用言简意赅的几句话表述清楚,并且这句话要能抓住对方的心理。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从职场角度来说,说话一定要有重点。

在职场中看问题最好做到抽丝剥茧,认清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才会条理清晰,这样做事才有效率,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