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德纲没有名气的时候,你知道相声里的“说学逗唱”是什么吗?

福哥富哥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相声迷,我在郭德纲未出名之前,就特别喜欢听相声,那时候还只是个几岁的孩子,虽然有很多包袱,听不太懂,但总觉得两个人一来一去的对话很有意思,可惜老家是山东的,而且还是农村,没有条件去学习相声。



小时候喜欢的相声演员就是牛群冯巩,这是我印象里我们那个时代最出色的一堆相声演员,每年春晚也盼望看到牛群和冯巩的相声,可惜两人至2000年后就没再合作!当然,对于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也有一定的了解,当时的条件没那么好,更多的是从电视上听到他们的相声。

尽管喜欢相声,也经常从相声演员嘴里听到相声的基本功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可真的没有哪段相声彻底普及过什么叫说学逗唱。当时单纯的就以为说就是说话,学就是模仿个,逗就是抖包袱,唱就是唱歌。实际上,很多主流相声演员嘴里的唱,也就是唱歌。


直到郭德纲的出现,才一改以往对缩学逗唱的印象,我想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听说唱是唱太平歌词,在郭德纲没有出现之前,真的不晓得太平歌词是什么东西!当然,对这一点,墙头草常宝华成反驳过,说根本就没有说学逗唱的概念,至于真的有没有,我不知道,但至少在老一辈的相声大家里,经常提到的四个字,难道那些老艺术家们都在撒谎?

正如郭德纲所说,后来一大批相声演员,根本就没有学过基本功,甚至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听说过太平歌词,更别说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理解的说学逗唱的唱,和我最初理解的学逗唱的唱是一样的,唱就是唱歌!

说真的,在这一点上真的要感谢郭德纲,不然唱真的就成唱歌了!就算唱是唱歌,也没见哪个相声演员发过专辑,有过音乐代表作吧。因此主流相声界的谎言,根本不值得一驳。


醉话娱乐

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要说知道,您信吗?

不瞒您说,我还真知道。说学逗唱,相声演员的四门功课,这谁都知道。我说知道指的是它们的内涵。说学逗唱的“说”指能说绕口令、评书、贯口、会念定场诗、数来宝快板等等;“学”指的是能学各地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鼓曲、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口技等;“逗”指的是会说单口、能逗哏、能捧哏、能腻缝儿、会砸挂、会演双簧等;“唱”指的是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调,包括莲花落、十不闲等。

题主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我理解是围绕说学逗唱里面的“唱”这个字。过去很多人都误以为“唱”是唱歌,唱戏,但唱歌、唱戏属于“学”,相声演员不管唱什么都属于学唱。有人说把这件事说清楚的第一人是郭德纲。说这话的应该是纲丝。

事实上,天津很多相声演员早就在演出中做过这样的解释。我印象中马志明在2002年的一次演出中就说过这话。那时,郭德纲还没成名呢。郭德纲是天津人,又是在天津学的艺。他当然也是听来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郭德纲的名气大,就是马志明也远不如他。经郭德纲这么一说,这才传开了,否则许多人到现在还会认为“唱”就是唱歌、唱戏呢。

其实呢,把“唱”解释清楚了,重要吗?要我说,跟相声说得好与坏相比,这还真不重要。您说呢?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回答相声问题,评论相声热点话题。关注不迷路。


萧陶

相声本来就是以津京地区为中心的一种曲艺形式,基本分为马、常为主的津派相声,和以侯宝林为主的京派相声。

郭德纲出自天津,红自北京。借助网络力量,使相声这一北方曲种的覆盖面得到极大扩展。一些不喜欢相声的人,特别是南方观众,以前很少接触到晚会以外的相声,得以欣赏到了较为原汁原味的相声,但对相声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声的一些基本欣赏知识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水平。这些入门级的观众几乎所有有关相声的知识都来自郭德纲的叙述,其实在津京俩地的资深相声观众来讲,特别是作为相声大本营的天津来讲,很多相声常识,别说郭德纲没有名气之前,就是没有郭德纲之时,也早已一清二楚。

比郭德纲知道的还早了。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长期以来津京俩地也有不同观点。以侯大师为首的京派演员,大多长于“柳活”以唱为主,主张“说学逗唱”之“唱”就是各种“学唱”。而津派则始终坚持四门功课之“唱”主要包括太平歌词、竹板书、数来宝。特别是太平歌词为“说学逗唱”之“唱”里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在此影响下,北京几乎没有专职以唱太平歌词的演员。太平歌词著名演员几乎都出自津门,从早期的王兆林、吉坪三、郭瑞林(郭荣启之父)、常连安,但稍后的杨少奎(刘文步之师)、荷花女、王本林,以及师胜杰之父师世元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太平歌词大家。特别是杨少奎更是被尊为“太平歌词第一人”,据说能唱300多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段新编太平歌词也是出自天津,并在电台里播放,段子名叫《刘胡兰》,创作就是当时还在天津的师胜杰之父------师世元。

老郭自幼在天津学艺,其掌握的大部分相声技巧、知识也是属于津派相声这一路的。也认同太平歌词归属于“说学逗唱”里的一门------“唱”。并在其所表演的段子里加以介绍,使得更多的相声爱好者得以知道了这一点。

其实早在老郭之前,也有很多相声演员提到过这个观点。只是受众面小于当下的郭德纲,为以前较少接触相声的新观众所不知罢了。

举例来讲,1994年天津电视台录制的“传统相声集萃”里原来在北京,后落在哈尔滨的王长林先生就录制过一段太平歌词《白蛇传》,在演唱前的垫话里就明确提出“太平歌词”属于“说学逗唱”里的一个门。更早期,马志明、谢天顺合作的《文章会》,全段30多分钟,就是以太平歌词作为垫话。也明确提出了相声演员唱戏曲、大鼓、歌曲归为“学”,相声里真正的“唱”是太平歌词,后来这个较大的垫话被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段子《太平歌词》。少马爷最初说这个版本的《文章会》具体年代记不太清了,但肯定早于1994年。

至少有30年了。当时老郭大概还在天津红桥文化馆跟着杨志刚打杂那。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看、听听上述俩个段子。

你的第一次肯定不一定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你不知道的肯定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

你没听说的也不代表没有人说过。

别人说过的你也不一定都听见过。


明扬51

先说你不知道太平歌词,那是因你不了解相声史。你是山东人却不知道济南是相声大码头,那是因你不去研究。

太平歌词是十不闲中的一个曲调。朱绍文用它配合白沙撒字,为了圆粘儿。之后,相声艺人学,同一目的。明扬51说得对,出现许多大家。首推王兆麟。他对太平歌词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一个独立曲种。1929年,王与吉坪三应上海大世界之邀,赴上海演出。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太平歌词唱片《劝人方》《小上寿》《韩信算封》等,並与吉坪三灌相声唱片。

王本林会得乡,唱得好。他儿子王双福是北京太平歌词非遗传承人。天津传承人是刘文步,佟守本。佟守本先生几月前出版《太平歌词选》,收录很全。送我一本,在此感谢。


高玉琮

如果你是从郭德纲嘴里知道的说学逗唱,那你是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我再说一遍,相声的说学逗唱是周恩来给定的,不是随相声产生的。按周恩来的定义,唱戏等都是唱。。。

相声原来是什样杂耍,讲究耍弹变练,说学逗唱等。其中的学是指口技,唱是各种戏曲,快板书,鼠来宝,十步弦,等等。。。

郭德纲所谓的太平歌词是相声本宫的唱,那就要先了解,啥是太平歌词,说白了,太平歌词就是相声的吆喝,过去相声落地,怎么喊人呢,唱太平歌词,1930年,启明茶社成立后,相声进茶馆,相声不用吆喝了,所以后来的相声演员就不唱了。。。。

郭德纲用太平歌词,就是个噱头,马三立王凤山等人给太平歌词定义,臭了街。郭德纲所以可以拿太平歌词出来忽悠人,因为外行太多,而且人云亦云,不求甚解。。。

打个比方,楔子和榫结是过去木工的基础活,不会用楔子榫结,木工是外行,现在都有钉子了,你再拿会不会用楔子榫结说事,那不是忽悠傻子吗。。。


中后所明斋

在郭德纲没名气的时候,1991年(还没德云社呢吧),我知道太平歌词是早期“唱”的主要形式,知道就侯宝林在相声中唱京剧,张寿臣曾有过微词,但二人进行了沟通,沟通中没有把唱京剧归之于“学”。后来侯宝林还就八十年代年轻演员唱流行歌曲发表过看法,也没把唱流行歌归之于“学”。所以,郭德纲的名气,与说学逗唱的具体内容没有丝毫关系。郭所说的太平歌词才算是本门的“唱”,其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待考察。


用户50314568875

作为一个七零后,从小喜欢听相声。但是听的虽然是那些大师的作品,却不是传统相声了!都是改革相声,新派相声,在以往的印象里从来没有一位清楚的讲解过相声的说学逗唱里面的唱到底是唱什么。有说唱歌的,有说唱戏的,有说其实唱是包含在学里面的!说到这就想起来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到底指的什么这个问题了。从来就没有很准确的有个答案,只有郭德纲。很明确的说相声里面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词”。


豫剧唐派

只要你真正的听过相声,看过曲苑杂坛或者一百年的笑声里采访侯宝林大师的访谈,你都会知道什么叫说学逗唱。相声演员的唱不仅仅是太平歌词。学唱同样属于唱字一门。而且最早的太平歌词,没板没眼,谁都能唱。直到宝字辈柳活出色的艺人,把唱戏唱大鼓的技巧给借鉴到太平歌词里面,它才慢慢变的好听。关键是这玩意完全看个人的先天条件,而且这种东西只有在撂地的时候为圆粘子(招揽观众)用的,步入剧场以后,艺人们就慢慢放弃了这个东西。解放前启明茶社剧场,相声艺人学唱最多的是大鼓,京剧与各种地方戏。还有笑剧(借鉴话剧的产物)老郭当初之所以把这个拎出来强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炒作,而且他的嗓子好,柳活棒。你看他教的徒弟有几个能把太平歌词唱到他那个水准的?相声对演员最大的要求就是尚人见喜,得有观众缘,有人捧。不然方清平也不会比老郭差那么多。一是水平的确差了点意思,但是他没有老郭讨人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PSP11

侯宝林说相声的时候也是跟郭德纲说的一样,说学逗唱本门唱是唱太平歌词,凡是唱歌唱戏的都是属于学唱,因为有专门干那一行的,你说相声的唱这个都算是学人家唱的。

我初听郭德纲的时候,觉得他跟侯宝林的竟然口径一致,有时候甚至于一字不错。所以这个说法在传统相声界应该是个共识,但是真正听过谁唱太平歌词,那就真的只听过郭德纲唱的了。

也许正如郭德纲所说的,别人不承认唱是指的太平歌词只是因为那些所谓说相声的他们自己也不会唱罢了。

如果郭德纲不出现,也许这个说法真的就被那些说相声的二愣子给蒙混过去,如果相声界同意都觉得唱就是唱歌唱戏,那太平歌词这个东西失传是早晚的事。


小涯子

有的说只有德云社才是说相声的,其他的都不会说相声,这观点太偏激了。相声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是传承和继承的人不同,路数不一样,就像武术流派,各有所长。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小时候听广播相声,有了电视以后,才看的到.是谁在说相声。大多数老艺术家都会说有四门功课,却没介绍四门功课有唧些。马三立,侯宝林他们这辈及以上的老艺人肯定知道并会唱太平歌词的,并没听他们唱过。只是听赵忠徉说过,采访俣宝林时,听他唱过,𠕇视频,之后就只有郭德纲说相声时,解释的很清楚,介绍过太平歌词。但这都是传统相声中的一部分,话题又来了,马季这代的会说传统相声,为啥姜昆不会,姜昆给出了笞案,老师没教。那郭德纲咋会的呢,事在人为。字在书本里,你不认识他,他又怎么会认识你呢,老师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传统也需要继承和发扬,推陈出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