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前些天朋友M求助大李,女兒小學六年級,六一前夕發現她的表現有些異樣,談心後才發現女兒不願意與同學交流,逃避人多的場合。不但不想參加學校的六一節目,還透露了曾經有過從樓上跳下去的念頭。聽到這些M很震驚,她說從來不知道向來乖巧懂事的女兒會有這些想法,她焦急地問大李是否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在聊天的過程中,M還想起女兒曾讓她買一本書,名字叫《人間失格》。當時她只是覺得書名怪怪的,後來才發現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及作者太宰治有消極的自我否定傾向,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後作者也自殺了。

過了幾日,在給女兒整理畫作過程中,M發現多幅畫上的內容均是死亡暗黑元素,日記裡也記載了較多糾結的心理活動,看得她驚出一身冷汗。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M女兒部分畫作)

聽完M的傾訴,大李也很震驚。在解開一些疑問和現實狀況後,基本明白了這個六年級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根源。

主觀因素


父母眼裡的好孩子&孩子想成為的自己

知乎裡有這樣一篇熱文,有一個評論點贊人數是6.8K,基本也代表了大李的觀點(截取部分留言,完整部分大家可搜索知乎文章查看)。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很多時候,在教育上面,家長都容易犯這樣的錯:把孩子的人生當成自己未完待續人生的替代品。

通過全盤操控孩子人生方向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說的好聽是為孩子的未來考慮,說的赤裸一點就是把孩子當成了工具。前提是,你有徵求過孩子自己的意見了麼?這是他發自內心感興趣的事嗎?

M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就走入了這樣一個誤區。

女兒成績在班裡前十名左右,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小升初的學習壓力。只是不喜歡合群,懼怕人多的場合的交往,寧願自己一個人待著。

學校的文化藝術節,M跟女兒說你去參加跳舞吧,你看你們班女同學跳舞多好看啊,婀娜多姿,嘻嘻哈哈多好玩哪!女兒冷冷的回覆她一句,騷裡騷氣的。

不是每個女孩都要成為舞蹈家。M的大女兒不喜歡舞蹈,但卻喜歡畫畫和音樂。六一當天,M特地給大女兒準備了一份禮物,她期待已久的吉他。女兒抱著吉他很開心很安靜地跟著視頻自學。

大女兒是個心思敏感,體貼懂事的孩子,事事以媽媽的的開心為準則。媽媽問她為什麼不粘她,孩子認為自己獨立點懂事點不是件好事麼,為什麼媽媽不理解她?成績好的學生得不到大人關注,而調皮搗蛋的孩子卻被老師經常掛在嘴邊,這又是為什麼?這些問題女兒都想不通。

大李小時候也是內向敏感的孩子。大概還不到十歲,一次不小心打破了家裡一件“重要”物品,那是一幅掛在牆上的玻璃畫框。通上電,畫框內一圈的彩燈就會亮起,燈光閃爍下,畫中的小貓栩栩如生。毀壞如此貴重物件,我想完了,心裡特別害怕被父母責備,但又不想矇混過去裝作沒事發生。我就拿出了自己的五塊壓歲錢,塞在玻璃畫框裡,當做給父母的賠償。

等到第二天媽媽發現畫框裡的五塊錢,問清楚事情的原委,她不僅沒有責怪我,還笑著說這小鬼。這場在內心演練了無數次的狂風暴雨就這麼悄無聲息過去了,讓我多年後仍然記憶深刻,心存感激。

其實內向敏感的孩子不是沒想法,而是她的想法很含蓄又極不善於表達。她可能不善於言談但善於行動,她可能不善於表現但善於觀察。每個孩子都是隱藏著的千里馬,父母就是伯樂,需要發現孩子的優點並順勢引導,才能最大可能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父母必讀,乖巧懂事的孩子背後,隱藏著滿是令人心酸的真相


從描述的細節可以看出,M眼裡的好孩子只是以她的標準來定製,忽略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著想,尊重她個體的意見,只是簡單粗暴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而過於懂事的孩子總是不想忤逆父母的言行,聽話照做就是最好的表現。久而久之,在她內心壓抑起來的情緒糾纏成團,總有一天到達了爆發的頂點。

客觀因素


父母工作忙碌,缺乏與孩子的交心陪伴

M有兩個女兒,自己白天上班,老公忙公司的事,家裡大小事務她都要料理,坦言花在女兒們身上的時間確實不多,尤其是懂事的大女兒,在學習生活上向來不用大人操心。最近一系列的問題出來後,M發現自己從未走進過孩子內心,意識到這點是M最崩潰的事。

二胎家庭,難以做到公平對待

兩個女兒的M在外人看來是幸福的。大女兒聽話懂事,小女兒活潑嘴甜,惹人喜愛。老公明顯更喜歡活潑可愛的小女兒,她雖然沒有表現這麼明顯,但對大女兒確實缺少了必要的關心。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放開,二胎及多胎家庭越來越多。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表現,總會讓家長產生偏愛心理。這種在獨身子女身上隱匿了的一碗水端不平現象又開始顯現。

夫妻感情疏離,在孩子身上折射的影響

M曾輕描淡寫提到過和丈夫的關係,由於丈夫長期在外忙於工作,也因為性格和三觀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夫妻兩人的話題越來越少,少到幾乎沒有。儘管沒有大吵大鬧,但夫妻感情卻是越來越淡薄,婚姻名存實亡。在孩子們面前,M一直努力掩飾著目前的夫妻關係。

關於這點,我沒有深入詢問M。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但是我認為別看孩子小,孩子的直覺能力和敏感程度其實超乎我們的想象。父母的關係怎麼樣其實孩子心裡清楚得很,只是她們裝不知或者不敢提罷了。

與丈夫感情疏離的問題,我建議M可以坦然和女兒談談。六年級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要懂得多,隱瞞只會給她帶來更多不信任感和傷害。M也同意我的意見,說打算等女兒小升初考試後再告訴她真相。

在分析了以上幾個本質問題之後,大李給出了四點建議:

1、M夫妻倆需要分出更多時間來與大女兒相處溝通,而且要拿出長期耐心的準備,相處要隨意,觀察要有心。

2、女兒不想參加六一活動就不參加,沒什麼大不了的。包括目前的一些團隊活動,先讓她以自己舒適的方式去做。

3、不急著找心理醫生,最好的心理醫生是父母。女兒能跟你吐露這些心聲說明還不是很嚴重,自己努力去調整還搞不定的話再去看醫生。

4、跟孩子班主任好好溝通一次,把孩子目前的狀況跟老師說明白。老師家長暗中配合,鼓勵女兒儘快從這種陰鬱情緒中走出來。

提完這些建議,M說她還不斷鼓勵孩子要去參加六一活動,真的不去會好點嗎?大李認為這個時候以尊重孩子意見為原則,鍛鍊她不急於一時,來日方長。

幾次溝通下來,M深感內疚自責,後悔莫及。她認為自己作為母親失職了這麼多年,原來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非常懂事聽話的,這懂事和聽話背後,卻隱藏著多少令人心酸的事實真相。

大李特別明白M的心情,不僅僅因為我們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更因為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類似困難和揪心都經歷過。大李也一直在自省,完善為人父母的路上。

我跟M說,不要著急,目前最重要的是耐下心,全心陪伴孩子,只要真正走進孩子心裡,瞭解她的需求,合適引導,一切都可以好起來的。

學無止境,當父母也是。

M親子教育中活生生的例子也給大李帶來不少觸動和思考,為人父母的養育責任固然重大,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要正視,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一味的內疚和後悔已經不是當下要考慮的事情了。

與孩子一起成長真不是一句空話。怕就怕固執守舊的思維,如同頑石一樣無可轉圜。

能懂得自我反省的父母就已經是在成長!一起共勉!

(本文是在M建議下由大李編輯成文。M說在我們身邊肯定會有不少像她這樣心大的媽媽,到了事態嚴重的時候才幡然醒悟。M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提醒類似的媽媽,以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