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导语:

数千年来一直有人在不断的探寻命运的奥妙,从俄狄浦斯王无法改变的命运结局到哈姆莱特性格造成的命运悲剧,不断地有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探寻命运的真谛,以及来自命运背后的隐藏的未知。而且我们经常会在读史的时候出现一种"为古人担忧"的心情,经常在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发出唏嘘,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这之后的事情了,例如在面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我们会想是不是不去任用安禄山等众多的胡人,不去设置军镇节度使,是不是就不会有安史之乱,那么大唐的繁华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世人常言"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这真的是必然吗,还是巧合,难道数百年的国家政治走向竟然就会因为两人便决定吗。其实我们生活在也在一次次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回答呢,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便通过影视向我们阐述了关于命运、生命的走向以及可能性。汤姆·提克威用短短81分钟的时间,带领我们重新感受了生命以及命运的神奇碰撞。汤姆·提克威自己也曾说过《劳拉快跑》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世界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能性、电影的可能性的电影。这部电影不具有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硬核,甚至观看时使人头晕目眩,然而却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心理震撼以及人生体验。

诗意的探讨——哲学的理性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乃至世界哲学的发源地,在我看来,德国,盛产"疯子",从哲学界的黑格尔、康德到社会主义学说提出的马克思乃至出了一个影响世界的战争疯子希特勒,德国似乎一直向我们展示着其丰厚的思想底蕴。或许是因为德国哲学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成就极高,德国人具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强大的理性,这种理性展现在德国人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到政治,从经济到艺术,皆是如此。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曼尼与劳拉

而身为导演的汤姆·提克威便也是这样一个个,《劳拉快跑》首映于1998年,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完全看不到那个时候所谓流行的科幻元素,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震撼的爆炸。汤姆·提克威就像是一个哲学家,在和我们探讨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这是一场诗意的作答,哲学的思辨。思想与思想之间相互碰撞,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汤姆·提克威将一段时间只有二十分钟的故事,讲述了三次,但是每一次的过程以及结局却都不一样,就是在这样迷幻的讲述之中,他使我们重新的认识到来生命的意义以及命运的可能性。而且汤姆·提克威的讲故事的方法还为当时的影视界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劳拉的首次出场

在《劳拉快跑》中,劳拉就是一个运动的个体,而男友曼尼便是一个不动的参照物,劳拉得以切活动都是围绕曼尼所展开的。从电影的一开头,导演便向我们抛出了他的第一个因为偶然的错过而发生的变化。曼尼和劳拉都是黑社会老大的手下,这一次他们约定去接货拿钱,但是因为劳拉路上耽误了时间没有按时到达,而曼尼独自返回的时候,因为遇见警察而导致十万马克被一个流浪汉捡走。而曼尼则需要劳拉在二十分钟内凑齐十万马克,不然曼尼就要去抢劫超市。于是影片就进入了"主题",二十分钟,一直是以劳拉的动态方式呈现的,而曼尼就是一个参照物,在这二十分钟内,罗拉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每个人的初次命运也进行首次的展现。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劳拉的失落于无助

然而事实总是出人意料,汤姆·提克威将这二十分钟的故事讲述了三遍,但是每一次的结局却又不一样。但是劳拉在奔跑到市中心去见曼尼中遇见的人却都是一样的,推着婴儿车的妇人、开车出来的爸爸的客人梅耶先生、偷了自行车的小偷、拿走曼尼十万马克的流浪汉、开救护车险些装上玻璃的司机以及正在和父亲争吵的情人。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被救护车撞死的曼尼——第二次营救失败

其实最出人意料的就是汤姆·提克威对这三次奔跑过程中每一次劳拉遇见人的命运的重新安排,这也就展示其哲学理性思维之下的安排,命运是具有可能性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每一次的碰撞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女权?爱情?生命?

其实对于《劳拉快跑》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所反映的核心都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电影。因为在《劳拉快跑》中,整个故事虽然是曼尼引起的。但是却是一直都在围绕着劳拉进行的,就像开始说的,劳拉是一个运行中的主体,而曼尼是一个静止的参考物。为什么丢失了十万马克曼尼没有自己想办法,而是向劳拉祈求帮助,整个故事讲述下来,曼尼似乎什么都没做,只是在等待劳拉的到来。因此便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其实这种观点并没有错,但是上升到女权主义我觉得就拔高了他的道德制高点。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汤姆·提克威的哲学理性

在《劳拉快跑》中我觉得更多的展现的是一种在爱情的支持之下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不放弃。首先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曼尼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对于生命的渴望使得曼尼甚至要铤而走险,不惜抢劫超市,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而劳拉身为曼尼的女友,爱情是维护二人关系的唯一纽带,可能有人看到一直都是劳拉在奔跑,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女权主义,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而想,惊慌失措的曼尼在那个时候是无助的,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第一个想到的劳拉。这是爱情的结果,而劳拉对曼尼的不放弃,也是爱情之下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执着。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奔跑过程中遇见的修道女

面对生命的丧失,曼尼展现出惊慌之下的疯狂,他想寻求帮助,却不知找谁,他是无辜的,但是命运之下没有无辜,所以他只能想办法活下去,而劳拉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我们的道德观来说,劳拉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和曼尼是捆绑在一起的,曼尼的死或许也会导致劳拉受到牵连,甚至也会丢掉生命,当然这是基于我对剧情的猜测,而非剧情中表现出来的。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劳拉的迷茫,不知和人可以帮助自己

就整部电影来看,我觉得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生命的不放弃,生命就是曼尼,拯救者是劳拉。三次不同的奔跑,实则是三次不同的对生命的拯救,直到第三次才真正营救成功,曼尼的生命得以被拯救。对生命的尊重和不放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一点,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就是非常考验人的一件事,因为人的情感的复杂,注定使我们具有某种私心,哪怕是面对最亲近的人也会有这种心理变化的出现。这其实人的自我防范意识的一种表现,即便身为普通人当我遇见危险的时候我依旧会下意识的考虑自我的安危,这是生存的本能,而不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生命的可能性在命运之中的挣扎

开篇就曾说过,德国是一个具有诗意气息、哲学意味的国度,而德国诞生的文学艺术同样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汤姆·提克威则同样具有哲学思维,《劳拉快跑》在紧凑的节奏中用一种哲学的思维向我们展现了关于生命和命运的交织之下的多种可能性。命运的不可抗性、生命的脆弱似乎都在折磨着我们,我们面对命运很多时候拒绝服从,甚至在不断反抗,但是事实却是在反抗中我们甚至会丢失生命。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便是生命与命运交织之下最好的例子,当俄狄浦斯的父亲得知俄狄浦斯长大之后会杀父娶母,于是便将他送走,远离了自己的城邦。但是当俄狄浦斯长大之后还是回到了忒拜城,在回城的路上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忒拜的老国王。而之后来到忒拜解除了忒拜城的危机,被推举为新的国王,并且迎娶了原来的王后——俄狄浦斯的母亲。最终当俄狄浦斯直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之后,选择刺瞎双眼,自我流放。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俄狄浦斯的自我放逐

其实在这里我们便已经看到了命运的操控,和生命的脆弱,俄狄浦斯的命运已经注定,即便他已经被送出了忒拜,远离家乡,但是最后依旧回到了忒拜,杀父娶母。面对既定的命运,俄狄浦斯反抗了吗?反抗了,但是结果依旧没有发生变化。而生命,脆弱如俄狄浦斯的父王,一闪而逝,俄狄浦斯对自我身体的残损,其实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及流失。生命在挣扎但是命运似乎也在展现着其压力。

人生的结局究竟是偶然的结合还是必然的发生

劫后余生的曼尼和劳拉

在《劳拉快跑》中,汤姆·提克威用三重空间让我们见识到了生命在命运之中的可能性,生命固然是脆弱的,但是命运似乎也并非不可改变,他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人生的轨迹在变化,每一次细微的改变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其实我并不否认这个观点,因为可能看似生命的轨迹会因为细微的变化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生的轨迹也只有一次,给我们的选择也只有一次。

而未来又是不确定的,因此生命面对的危险也是不确定的,我们能做的便是尊重生命,既然无法预见未来,我们只好把握当下。

总结

不论是电影艺术还是建筑艺术以及绘画艺术,我们在欣赏时一定要记住一个规则,艺术虽然来源于现实,但是终究高于现实,而非现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判断力的缺失或者说生活中的挫折,很多时候会成为影响我们进行理性判断的阻碍。尤其是面对电影这种视觉艺术,内心很容易受到欺骗,或者说大脑受到了蒙蔽,使我们更加趋向去眼中记录下的虚幻的世界,而非现实世界。在《劳拉快跑》中,我第一次观影的感觉体会到的是爱情的坚持对生命的尊重,第二体会到的感受是人生轨迹的不可查,每一次细微的变动都可能直接改变人生轨迹乃至他人的未来走向,这是令人惊恐的。但是我们又要正视这件事,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和路人的相遇或者也只有一次,所以最终的结局也只有一个,这既是命运的本质也是生命来过的意义。

参考资料

汤姆·提克威《劳拉快跑》

苏牧《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