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1956年,26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他学识渊博、谈吐幽默,又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曲,很快就受到一名女化学老师倾慕的目光。



他俩谈了3年恋爱后,女化学老师吞吞吐吐要分手。袁隆平这才知道,女友父母嫌他穷,搞科研没前途,已经给女儿找了一个有钱人家。

女友结婚那天,袁隆平倍感忧伤,带着小提琴来到学校后边的樟树林边,拉起一支伤感的曲子。

一曲完毕,袁隆平悄悄抹起了眼泪。

怕他想不开的好同事曹延科一直偷偷跟在他后面,见他这样,连忙跑出去好言安慰。

袁隆平吓了一跳,但同时也很感动。得知好友的来意,他笑着摆摆手否认,“我一个吞过钉子,顶着日军飞机投弹去嘉陵江游泳的人,会被这么点小事打倒吗? ”

原来,袁隆平流泪是因为看到河边的一句饿殍,自责的不行,如果自己的实验早点成功,就不会因为饥饿而亡了。

从此以后,袁隆平全身心投入到教书和科研之中。
 
在那段埋头搞科研的日子,痴心于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不修边幅,整天像个泥猴子一样。
 

转眼间他33岁了,他人生的另一半姗姗来迟——邓哲出现了。

那时候,邓哲25岁,是他农校教过的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给袁隆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很多人看不上泥猴子一样的袁隆平,但在邓哲眼里:“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
 
在同事的牵线搭桥下,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有一天,邓哲正在打篮球比赛,袁隆平突然从一旁拉住她:“咱们去扯证吧。”
 
邓哲愣住了,害羞地回答:“我这还在打比赛呢?”
 
“今天,结婚这个事更重要!”袁隆平酷酷地拽着她就走。

就这样,相恋不到一个月,两人从情侣变成了夫妻。
 
一张床一张书桌的宿舍、5块钱的喜糖,穿着平常的衣服,在几个同事的围拥下,两人办了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
 
洞房花烛夜,袁隆平问邓哲:“如果我以后对你不好怎么办?”
 

邓哲微笑着回答:“那我也绝不离婚。”

婚后,她一直叫他“袁先生”,他叫她“贤内助”,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浪漫和甜蜜毕竟只是生活的点缀,婚姻是要回归生活的。
 
“攻克杂交水稻、让人民摆脱饥饿”一直是袁隆平想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他起早贪黑,每天泡在田里做实验。
 
邓哲二话不说支持他、陪伴他,烈日炎炎下,两人相伴穿梭在稻田,只为寻找合适的秧苗。


在这段极为艰难的日子里,幸好有邓哲的支持和陪伴,袁隆平才能一次次平安度过难关。


1968年春节,儿子出生三天后,袁隆平背上行李,去南方搞科研。
 
此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邓哲身上,她一个人要做家务、工作、带小孩、照顾老人...
 
1975年,袁父去世,邓哲听从老人的遗愿,独自为父亲送终。
 

 
通常,搞学术科研的人给人以刻板、不解风情的印象。但在邓哲的眼里,袁隆平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她一个人。
 
闲暇时,他们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弹琴,演绎一场真正的琴瑟和鸣。
 
在不能相见的日子里,袁隆平会给邓哲写信诉说着心中的思念:“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1985年5月,袁隆平路过北京,看见街上的女人都穿着裙子。他也想给邓哲买一条,因为不知道什么尺码合适,就买了一条大码、一条中码,让邓哲觉得既好笑又甜蜜。
 
邓哲偶尔也会发脾气,怒骂丈夫,袁隆平则从不回嘴,也从不放在心上,一笑而过。
 
邓哲喜欢旅游,每次袁隆平出国,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带上她。
 
她不会英语,他就给她当翻译、当导游...
 
如果邓哲要单独出门,他就给她准备好小纸片,上面写着酒店的地址,他的联系方式...怕她走丢了。

 
袁隆平90岁生日之际,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九层大蛋糕被抬了上来。
 
他立刻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邓哲,看着她灿烂的笑脸,他心满意足。
 


袁隆平层曾感叹: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
 
有人说,爱是轰轰烈烈;也有人说,要朝夕相伴;还有人说,要三观一致,精神统一。
 
袁隆平有自己的答案:
 
“爱是一份长久的承诺。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次碗,陪爱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
轰烈之间,三观之下,最真实的还是生活。
 
如今袁老先一步驾鹤西去,留下邓老一人。


我们千万句不舍化作一句,袁老走好,邓老节哀!

1959年,袁隆平的初恋女友嫌他穷,嫁给了别人。心情郁闷的袁隆平来到河边,拉起一首忧伤的小提琴曲。曲毕,袁隆平悄悄擦起泪来,同事赶紧跑过去安慰。没想到袁隆平解释说,流泪是因为他在河边看到一具饿殍。1956年,26岁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他学识渊博、谈吐幽默,又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曲,很快就受到一名女化学老师倾慕的目光。他俩谈了3年恋爱后,女化学老师吞吞吐吐要分手。袁隆平这才知道,女友父母嫌他穷,搞科研没前途,已经给女儿找了一个有钱人家。女友结婚那天,袁隆平倍感忧伤,带着小提琴来到学校后边的樟树林边,拉起一支伤感的曲子。一曲完毕,袁隆平悄悄抹起了眼泪。怕他想不开的好同事曹延科一直偷偷跟在他后面,见他这样,连忙跑出去好言安慰。袁隆平吓了一跳,但同时也很感动。得知好友的来意,他笑着摆摆手否认,“我一个吞过钉子,顶着日军飞机投弹去嘉陵江游泳的人,会被这么点小事打倒吗? ”原来,袁隆平流泪是因为看到河边的一句饿殍,自责的不行,如果自己的实验早点成功,就不会因为饥饿而亡了。从此以后,袁隆平全身心投入到教书和科研之中。在那段埋头搞科研的日子,痴心于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不修边幅,整天像个泥猴子一样。转眼间他33岁了,他人生的另一半姗姗来迟——邓哲出现了。那时候,邓哲25岁,是他农校教过的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给袁隆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很多人看不上泥猴子一样的袁隆平,但在邓哲眼里:“袁先生人好,课讲得也好。”在同事的牵线搭桥下,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有一天,邓哲正在打篮球比赛,袁隆平突然从一旁拉住她:“咱们去扯证吧。”邓哲愣住了,害羞地回答:“我这还在打比赛呢?”“今天,结婚这个事更重要!”袁隆平酷酷地拽着她就走。就这样,相恋不到一个月,两人从情侣变成了夫妻。一张床一张书桌的宿舍、5块钱的喜糖,穿着平常的衣服,在几个同事的围拥下,两人办了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洞房花烛夜,袁隆平问邓哲:“如果我以后对你不好怎么办?”邓哲微笑着回答:“那我也绝不离婚。”婚后,她一直叫他“袁先生”,他叫她“贤内助”,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充满了幸福和温馨。浪漫和甜蜜毕竟只是生活的点缀,婚姻是要回归生活的。“攻克杂交水稻、让人民摆脱饥饿”一直是袁隆平想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他起早贪黑,每天泡在田里做实验。邓哲二话不说支持他、陪伴他,烈日炎炎下,两人相伴穿梭在稻田,只为寻找合适的秧苗。在这段极为艰难的日子里,幸好有邓哲的支持和陪伴,袁隆平才能一次次平安度过难关。1968年春节,儿子出生三天后,袁隆平背上行李,去南方搞科研。此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邓哲身上,她一个人要做家务、工作、带小孩、照顾老人...1975年,袁父去世,邓哲听从老人的遗愿,独自为父亲送终。通常,搞学术科研的人给人以刻板、不解风情的印象。但在邓哲的眼里,袁隆平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她一个人。闲暇时,他们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弹琴,演绎一场真正的琴瑟和鸣。在不能相见的日子里,袁隆平会给邓哲写信诉说着心中的思念:“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1985年5月,袁隆平路过北京,看见街上的女人都穿着裙子。他也想给邓哲买一条,因为不知道什么尺码合适,就买了一条大码、一条中码,让邓哲觉得既好笑又甜蜜。邓哲偶尔也会发脾气,怒骂丈夫,袁隆平则从不回嘴,也从不放在心上,一笑而过。邓哲喜欢旅游,每次袁隆平出国,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带上她。她不会英语,他就给她当翻译、当导游...如果邓哲要单独出门,他就给她准备好小纸片,上面写着酒店的地址,他的联系方式...怕她走丢了。袁隆平90岁生日之际,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九层大蛋糕被抬了上来。他立刻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邓哲,看着她灿烂的笑脸,他心满意足。袁隆平层曾感叹:“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爱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有人说,爱是轰轰烈烈;也有人说,要朝夕相伴;还有人说,要三观一致,精神统一。袁隆平有自己的答案:“爱是一份长久的承诺。爱,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次碗,陪爱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轰烈之间,三观之下,最真实的还是生活。如今袁老先一步驾鹤西去,留下邓老一人。我们千万句不舍化作一句,袁老走好,邓老节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