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海證券,尹斌、譚倩、黎江濤)

核心觀點

“碳中和”提速全球電動化進程。“碳中和”視角下,交通佔全球碳 排放比重為 25%,僅次於電力,而美、歐交通領域碳排放在“排碳” 部門中成為為數不多仍在佔比提升環節,中國交通領域碳排放在“排 碳”部門中成為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中國製定“2030 達峰,2060 碳中和”目標,任務重、時間緊,中國減排斜率最為陡峭。電動車 是實現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要抓手,站在新一輪數十萬億元的巨大 市場空間的產業新起點,全球車企勢必將搶佔電動車領域這一制高 點。毋庸置疑,“碳中和”將是電動車長期、高速發展重要催化劑。

電動化邁向智能電動將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汽車行業經過十餘年 的長足發展,目前已經步入電動化 3.0 時代,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核心 產業鏈進入高速成長期。時值當下,汽車產業升級向智能電動化發 展,智能網聯將是未來全球車企與新勢力爭奪的重要陣地。一方面, 新勢力如特斯拉、小鵬、蔚來等已在高端車領域引領行業;另一方 面,華為、蘋果、小米等生態型巨頭入局智能電動化領域,揭開了 汽車產業智能化 1.0 時代的序幕。例如,近期華為智能駕駛超預期發 展,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我們強烈看好電動車在智能化推進下 的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新一輪高景氣投資盛宴正式開啟。

供給-需求-價格-業績形成多重共振,行業步入中長期高速發展。

1) 供給端:車型供給日益豐富,高端與低端全面開花,國內與海外齊 頭並進,磷酸鐵鋰與三元電池技術共同發展,全球範圍內迎來了電 動車新品大週期,將滿足多層次需求。

2)需求端:我們預計 2021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超 500 萬輛,YoY+61%,同時,預計 2021~2025 年全球電動車 CAGR 約 38%,將繼續高度景氣。

3)價格:產業鏈 各環節有所分化。由於需求高增長,部分產品供不應求,處於漲價 上行週期。整體而言,我們預期後續產業鏈產品價格維持相對穩定, 助推行業良性發展。

4)業績:2020Q1 受疫情影響,電動車產業鏈 受到較大沖擊,從 2020Q2 起開始恢復,產業鏈細分龍頭業績持續向 好,步入高速發展大週期,具備優異的α增長屬性,投資價值凸顯。

選股思路:從產業鏈細分行業的所處週期,篩選優質標的。

1)成長型核心資產:中游動力電池以及大部分材料環節,進入成長佳期, 其龍頭企業的營收與利潤具有確定高速增長,對應標的具有強α投 資特性。

2)漲價品種:上游資源(例如鋰)以及部分中游材料(例 如六氟磷酸鋰)的漲價品種,伴隨需求提升,其營收與利潤確定高速增長且價格維持在高位,進入戴維斯雙擊階段,兼具α+β特性。

3)拐點型企業:拐點型企業存在比較大的預期差,爆發力較強,底 部配置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我們認為目前整車環節仍處於產業導 入期,競爭日趨激烈,具有強β特性,彈性大但具有較大的不確定 性。例如 2020 年整車企業比亞迪、小鵬、蔚來,2021 年的北汽藍谷 等。

1、政策:“碳中和”驅動電動車迎歷史性契機

全球“碳中和”驅動電動車成為減排關鍵手段。

2018 年全球交通領域碳排放佔 比為 25%,僅次於電力領域,而要實現“碳中和”,大力發展電動車成為必選之 路,輔以儲能+可再生髮電或成為汽車零排放的終極形態。中國、歐洲均出臺嚴 格的燃油經濟性目標,歐洲引領,中國減排斜率明顯高於美、歐,而美國在拜登 上臺之後,對減排關注度邊際上明顯提升,對電動車支持力度明顯加大,美國政 策邊際上迎來轉機。

1.1、 “碳中和”視角下,電動車降“碳”之路

全球“碳中和”有力推進,全球核心經濟體均發佈實現“碳中和”時間表。具體 來看,中國提出“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美國重返《巴黎協定》, 提出 2050 年實現“碳中和”;歐盟提出 2030 年碳排放水平相較於 1990 年至少 減少 55%,較原有減少 40%明顯提升,此外,歐盟提出 2050 年實現“碳中和” 目標。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實現全球“碳中和”,交通領域大有可為。根據 IEA 數據,2018 年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為 335 億噸,其中交通領域排放約為 83 億噸,佔比為 25%,僅次於電力 和熱力生產部門的 42%,排名第二。而在交通領域中,道路交通是碳排放核心 來源,2018 年佔比為 74%,其中乘用車排放佔比為 45%,商用車佔比為 29%。

我們認為,實現道路交通領域“碳中和”的核心思路在於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包 括電動車(EV+PHEV)及燃料電池車(FCV)。從長期來看,在“碳中和”發 展思路下,考慮到成本及使用場景等約束條件,我們判斷乘用車等私人領域預計 將以 EV 為主,而商用車包括客車及貨車領域將以 FCV 及 EV 為主。

根據 IEA 測算,在全生命週期內,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二氧化碳排 放量約為 20 噸,而 ICE(燃油車)約為 42 噸。當前模式下 BEV 並沒有在使用 環節做到零排放,這與電力來源結構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密不可分。但是,BEV 與 ICE 碳排放有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來源於能源轉換效率的差異,根據 BEV 最終能源轉換效率(考慮中間環節)約為 ICE 的 2 倍,這導致其碳排放約為燃 油車的 50%。因此,通過大力發展電動車將顯著降低全球碳排放水平,助力道 路交通領域向“碳中和”邁進。

更進一步,我們認為 BEV 碳排放在以上情形下仍有巨大削減空間,而這需要從 電力來源結構做進一步調整。根據 EERE 數據,對比新罕布什爾州與美國整體 能源結構可以發現,前者主要以清潔能源為主,而後者主要是以化石能源為主。 基於不同的能源結構下,BEV 碳排放差異巨大,在新罕布什爾州,BEV 二氧化 碳排放為 491kg/年,而在美國整體情況下二氧化碳排放為 1712kg/年。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遠期情形下,我們認為“風/光-儲-充”一體化將是推動 BEV 碳排放進一步削減 的核心能源體系或商業模式,更是推動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而電池系統 價格下降是加速“風/光-儲-充”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助推器,從歷史數據來看,過 去 10 年(2010~2020 年)動力電池價格(pack 系統)下降幅度約 90%。展望 未來,根據 BNEF 預測,2024 年動力電池系統價格有望降到 94 美元/KWh,而 至 2030 年有望到 62 美元/KWh。

政策大力支持儲能,規範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1 年 4 月國家能源局、發改委 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 2025 年裝機規模達 30GW。微觀層面,CATL 與 ATL 強強聯合,進軍家用儲能 領域。我們認為,政策推動+頭部企業發力將加速儲能商業模式成熟,推動成本進一步下降,形成正向循環。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1.2、 積極付諸行動,減“碳”已在路上

頂層設計,全球電動化大勢已起。全球主要國家設定了電動化目標,中國在提出 2025 年電動化率達到 20%;德國提出 2030 年電動化率 100%;法國提出 2040 年無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車;英國提出 2030 年電動化率達 100%。截止到 2020 年,全球電動車滲透率約 4%,較 2019 年提升約 1.7pct,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具體而言,以歐盟、中國、美國為代表的核心經濟體已經出臺系列措施,推動目 標的達成。嚴格的碳排放政策是推動車企大力發展電動車的重要助手,根據我們 梳理核心經濟體碳排放政策,我們認為全球電動車大勢已起,勢不可擋。歐洲碳 排放及其嚴格,美國迎來邊際變化,中國在減排斜率上明顯高於發達國家。

1)美國:政策有望迎來轉機,邊際變化明顯

美國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為 2000 年,2000~2007 年維持高位震盪。從美國碳 排放結構來看,交通領域碳排放幾乎與電力領域接近,2018 年佔比為 36%,而 2000 年佔比為 30%,碳達峰之後美國交通領域碳排放仍然呈現增長態勢。美國 規劃 2050 年實現碳中和,交通領域減排極為重要。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1975 年美國國會制定輕型車燃油經濟性(CAFE)目標,期間石油價格等因素 對政策的延續性有一定影響。奧巴馬上任之後,極其重視燃油經濟性的問題。在 任期間,2010 年 5 月發佈 2012 年~2016 年輕型車燃油經濟性目標;2012 年 8 月發佈 2017~2025 年輕型車燃油經濟性目標,提出 2025 年實現 48.7mpg(約 4.8L/100km,約 101g/km,EPA 標準)。並制定了嚴格的處罰措施,每超標 1mpg 將罰款 55 美金/車,在 2015 年提議將該罰款力度提升至 140 美元/mpg/車,並 在 2016 年 7 月進行宣佈該罰款力度。電動車推廣方面,加大補貼力度,制定推 廣政策。

而特朗普時期對碳排放有所輕視。2017 年特朗普上任之後,將上述罰款降低至 原有的 55 美金/mpg/車。此外,2020 年 4 月特朗普更改奧巴馬時期制定的2021~2025 年輕型車燃油經濟性目標,並引入 2026 年燃油經濟性目標。2025 年目標值由原來的 48.7mpg 下調約 18%至 39.8mpg,並將 2026 年標準定為 40.4mpg。對於電動車補貼方面,特朗普取消 7500 美金/車抵稅補助。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整體來看,特朗普政府對電動車的推廣力度邊際上明顯弱於奧巴馬時期,2018 年~2020 年美國電動車銷量分別為 35 萬輛/32 萬輛/33 萬輛,近 3 年增長明顯乏 力,且主要依靠特斯拉,特斯拉佔比約 60%~70%。

2020 年拜登上臺之後,電動車政策方面有明顯的邊際改善趨勢。拜登提議向電 動車領域投資 1740 億美金,用於加強電動車供應鏈、充電樁建設、稅收優惠等。 拜登支持將美國政府機構約 65 萬輛公務車全部換成電動車。我們認為,拜登上 臺之後,政策邊際變化明顯,有望制定更加嚴格的燃油經濟性目標及更高的罰款 額度。此外,對於電動車補貼方面有望加大力度,恢復 7500 美金/車稅收抵免政 策,放寬“20 萬輛”上限,提升至“60 萬輛”。

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對碳排放等綠色發展更加重視,伴隨更多優質車型推出, 基於現有 CAFÉ 目標,我們預計 2025 年美國電動車銷量有望達 213 萬輛,滲透 率達 13%,2021~2025 年 CAGR 為 45%。若美國執行更加嚴格的燃油經濟性 標準、處罰措施,加強電動車推廣力度等,預計美國電動車有望實現更高的增長, 2025 年年滲透率有望達 20%,銷量有望達 340 萬輛。

2)歐洲:政策組合拳力度強,中長期高增長可期

歐盟 2018 年二氧化碳排放為 31.5 億噸,較 1990 年下降約 22%,其中電力領 域佔比 33%,佔比第一,但呈現持續下降趨勢,排放量較 1990 年下降約 32%, 其他除交通領域外均呈現下降趨勢。而交通領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由 1990 年佔比 19%提升至 2018 年的 29%,這與全球交通領域排放量佔比走勢呈現明 顯的剪刀差,歐盟交通領域碳排放量相較於 1990 年提升 22%。歐盟明確提出 2030 年碳排放較 1990 年減少 55%,2050 年實現碳中和。我們認為,交通領域 減排是當務之急,這與歐盟出臺的交通領域系列減排政策非常吻合。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從歷史上來看,歐盟政策執行力度大,目標完成率高。比如歐盟 2008 年提出 2020 年相較於 1990 年整體碳排放減少 20%的目標,而實際數據約為 23%,超額完 成。又比如歐盟提出 2015 年乘用車碳排放目標為 130g/100km,而當年實際數 據為 119.5g/100km,超額完成近 10%。2050 年力爭實現碳中和背景下,歐盟 提出 2021 年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目標為 95g/100km,2025 年碳排放相較於 2021 年目標減少 15%至 80.8g/100km,2030 年相較於 2021 年減少 37.5%至 59.4g/100km。若排放超標,歐盟將採取嚴格的處罰措施,即每超標 1g/CO2, 將罰款 95 美元/車。

基於歐洲在嚴格的碳排放政策約束下,我們假設混動佔比逐漸提升,汽油與柴油 節油率維持穩定狀態,提升有限。根據我們測算,我們預計歐洲 2025 年新註冊 電動車需達 574 萬輛,是 2020 年的 4.22 倍,年化複合增長率為 33%。

3)中國: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減排斜率更為陡峭

根據 IEA 數據,2018 年歐盟/美國/中國碳排放分別佔比為 9%/15%/29%。歐盟 1990 年碳達峰,規劃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美國碳達峰時間在 2000 年,2000 年~2007 年維持高位震盪,2007 年之後不斷下降,規劃 2050 年實現碳中和。 而中國規劃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及美國碳達峰及碳中和 時間跨度分別為 60 年及 50 年,而中國規劃為 30 年,任務重時間緊迫。

2018 年中國交通領域碳排放佔比約為 10%,但其增長速度高於其他領域, 相較於 2000 年,中國交通領域碳排放增長 2.7 倍。根據工信部規劃,2025 年中國乘用車平均燃耗值達 4L/100km,且測試標準由原來的 NEDC 轉換為 WLTP,WLTP 測試結果比 NEDC 高約 10%~20%。中國在乘用車/輕型車燃 耗標準制定方面,減排斜率明顯高於美國,僅次於歐盟,到 2025 年,歐盟 要求年降幅為 3.98%,美國為 1.50%,而中國為 4.37%。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2020 年的油耗積分出現劇烈的下降中,從 2017 年的 1069 萬分下降到 2018 年 的 698 萬分,下降 400 萬分,油耗積分 2019 年下降到 129 萬分,下降 570 萬 分;2020 年出現全行業的負積分 745 萬分。基於中國乘用車燃油經濟性目標約 束測算,我們預計 2025 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將超 600 萬輛,2021~2025 年複合增長率為 35%。

1.3、 產業升級:電動化邁向智能電動

產業鏈的價值轉移,重視前段研發設計與後端軟件溢價。隨著智能網聯不斷推 進車企的數字化轉型,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心正加速由傳統的生產製造向價值鏈 的兩端轉移。預計到 2025 年,汽車後市場佔全價值鏈 55%,而傳統生產製造環 節價值降低。同時,前端設計研發領域的智能科技、電池技術佔比將提升。這也 在相當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包括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威馬等在內的造車新 勢力受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的重要原因。

電動化 3.0 時代,爆款助推需求:電動車經過過去 10 餘年的導入期,目前行業 已經進入到了百花齊放的 3.0 時代,全球主流車企從供給端釋放出眾多車型,爆款車型持續投放,例如特斯拉 Model 3/Y、大眾的 I.D.3/4,比亞迪“漢”,小鵬 P7,蔚來 ES8、EC6 等,以及 A00 現象級產品上通五的 Mini EV,給終端需求 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智能化 1.0 時代,迎來加速:華為為代表的新晉巨頭強勢入局智能駕駛,有望改 變中國在智能駕駛的弱勢地位,華為致力於在汽車核心部件方面打造中國的博世。 在傳統車時代,發動機定義車機性能,而在智能電動時代,軟件定義汽車,對設 計研發要求高,全產業鏈蛋糕重新分配。例如,激光雷達在極狐αS、小鵬 P5 上實現商業化應用,標誌著智能化進入到全新高度,且有望迎來加速,將與電動 車深度融合。

對於全球而言,智能電動將創造數十萬億的市場空間,無論對於經濟增長還是就 業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核心經濟體站在新一輪產業週期的起點,中國在上一輪 傳統車產業週期中苦苦掙扎,以市場換技術,最終利潤被合資及外資拿走。當前, 中國在智能化領域迎來新機遇,或能實現彎道超車。

電動化邁進智能電動新時代,造就新一輪的現象級投資盛宴:電動車是智能駕 駛的最佳載體,硬件結構模塊化,中央控制器統一管理,線束大量精簡等。我們 認為,智能電動深度融合將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助推需求。當前時點,產 業訴求不再集中於單純的成本下降,硬件升級,而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打造安 全、智能的電動車是核心追求。我們認為,電動化邁入智能電動新時代,將造就 新一輪現象級投資盛宴。

2、 需求:2021~2025 全球電動車 CAGR 約 38%

2021Q1 中/歐/美迎來三重共振,2021Q1 全球銷量達 112.8 萬輛,其中 3 月銷 量達 53 萬輛。展望 2021 年全年,我們預計全球電動車銷量將超 500 萬輛, YoY+60%以上。而長期來看,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 1614 萬輛, 滲透率達 17%,2021~2025 年 CAGR 為 38%,成長空間大,確定性高。

2.1、 2021Q1:中/歐/美迎來三重共振

根據 IEA 數據,2020 年全球電動車保有量超 1000 萬輛;根據 EV sales 數據, 2020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 324 萬輛,YoY+43%,滲透率達 4.2%,較 2019 年 提升 1.7pct。2021Q1 全球電動車銷量達 112.8 萬輛,其中 3 月銷量達 53 萬輛。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中歐電動車維持高增長。2021Q1 歐洲電動車銷量達 45 萬輛,YoY+98%,滲透 率由 2020 的 11.5%提升至 2021Q1 的 14.7%。中國電動乘用車 2021Q1 銷量達 49 萬輛,滲透率由 2020 年的 6.2%提升至 2021Q1 的 9.7%。美國 2021Q1 電 動車銷量超 12 萬輛,其中純電動銷量約 10 萬輛,YoY+45%。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新勢力銷量維持高增長。2021 年 1-4 月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合眾)合計銷量達 7.5 萬輛,YoY+303%,其中 2021Q1 銷量達 5.34 萬輛,較 2020Q4 增長 3%,需求旺盛。特斯拉 2021Q1 全球交付量達 18.5 萬輛,YoY+109%,環比增 長 2%。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全球動力電池需求旺盛。新能源車產銷兩旺背景下,動力電池需求旺盛。根據 SNE 數據,2021Q1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 47.8GWh,YoY+127%,其中 3 月 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 22.1GWh,YoY+158%,MoM+97%,維持高速增長態 勢。國內方面,2021Q1 動力電池裝機量約 23GWh,YoY+309%,其中 3 月裝 機量約 9GWh,YoY+225%,MoM+61%,整體需求旺盛,中長期持續向好。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2.2、 中長期:成長空間大,確定性高

為了更好地合理預測電動車的增速與未來發展空間,我們從終端汽車視角出發, 假設中國 2021~2025 年汽車銷量整體 CAGR 為 3.3%;假設歐洲/美國 2025 年 汽車銷量與2019年接近,即假設兩者2021~2025年CAGR分別為2.9%/3.3%; 假設其他地區 2021~2025 年 CAGR 為 4.8%。基於以上假設,我們得出全球汽 車 2021~2025 年 CAGR 為 3.7%,即全球汽車在 2025 年恢復至約 2018~2019 年平均水平。

基於以上假設,結合大眾、寶馬、戴姆勒等車企 2025 年中長期規劃,中國、歐洲及美國燃油經濟性目標及電動車發展目標。我們預測中國 2025 年電動車銷量 達 686 萬輛,2021~2025 年 CAGR 為 38%,2025 年滲透率達 23%。預計歐洲 2025 年電動車銷量達 579 萬輛,2021~2025 年 CAGR 為 33%,2025 年滲透率 達 30%。預計美國 2025 年電動車銷量達 213 萬輛,2021~2025 年 CAGR 為 45%,2025 年滲透率達 13%。預計其他地區(除美國/中國/歐洲外)2025 年電 動車銷量達 136 萬輛,2021~2025 年 CAGR 為 50%,2025 年滲透率達 5%。

整體來看,我們預計 2025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 1614 萬輛,滲透率約 17%, 2021~2025 年 CAGR 約 38%,長期成長空間大。2021 年,我們判斷中國電動 車銷量約 237 萬輛(+73%),歐洲 206 萬輛(+48%),美國 56 萬輛(+70%), 其他地區 28 萬輛(+58%),全球合計 526 萬輛,YoY+61%。全球電動車相對 確定性高速增長,給產業鏈帶來較大增長與較好的投資機會。

基於以上測算,假設單車帶電量呈現不斷提升態勢,即至 2025 年國內單車帶電 量為 62KWh,海外為 63KWh。我們測算出 2025 年全球車用動力電池達 1010GWh,2021~2025 年期間 CAGR 為 47%。此外,我們預測 2025 年儲能 需求鋰電池為 208GWh,2021~2025 年期間 CAGR 為 49%。消費類電池在電 動工具、兩輪車等帶動下,預計實現穩定增長,我們預計 2025 年消費類鋰電池 需求達 174GWh,2021~2025 年期間 CAGR 為 10%。整體來看,我們預測 2025 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達 1392GWh,2021~2025 年期間 CAGR 為 38%。對應 2021 年全球鋰電池需求 417GWh,YoY+48%,其中車用動力電池 253GWh,YoY+75%。

根據上述對鋰電池需求預測,相應地,我們對 2025 年全球鋰電池材料需求預測 如下:預計 2025 年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需求分別為 211 萬噸/133 萬噸/222 億平米/148 萬噸,2021~2025 年 CAGR 分別為 34%/35%/35%/35%。其中,我 們預計2025年三元正極材料需求158萬噸,佔正極材料比重為75%,2021~2025年 CAGR 為 41%。預計 2025 年 6F 需求 16.1 萬噸,2021~2025 年期間 CAGR 為 32%。同時,我們預計 2021 年全球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需求分別為 71 萬 噸/43 萬噸/48 萬噸/72 億平米。

3、 供給:車型豐富,滿足多層次需求

供給不斷豐富,助推客戶需求。從 2021Q1 全球暢銷車型來看,高端+低端全面 開花,國內+海外共繁榮,迎來了強勢產品週期。2021Q1 全球熱銷車型包括特 斯拉 Model 3(12.67 萬輛,市佔率 11%)、MINI EV(9.67 萬輛,市佔率 9%)、 特斯拉 Model Y(5.61 萬輛,市佔率 5%)、漢 EV(2.14 萬輛,市佔率 2%)等。 從電池技術路線來看,海外電動車以三元為主,國內三元+鐵鋰齊頭並進,為終 端市場提供多樣化選擇。

全球電動車不斷豐富,根據 IEA 數據,2020 年全球可供選擇的電動車型數量達 368 款,較 2019 年提升 40%,中國在車型豐富度方面全球領先,歐洲其次,美 國略遜一籌。2020 年 BEV 平均續航達 338km,呈現不斷提升態勢,而 PHEV 續航相對維持穩定,2020 年為 57km。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根據全球主要車企規劃,主要車型將在 2025 年前密集上市。舉例來講,戴姆勒 規劃 2025 年電動車滲透率達 25%,2022 年前電動車上市車型達 10 款,2030 年滲透率達 50%;福特規劃 2022 年前上市電動車型達 40 款,並計劃到 2026 年在歐洲市場電動化率達100%。日產-雷諾規劃到 2022 年前電動車型達20款, 並在 2022 年實現電動化率達 20%。大眾集團規劃到 2025 年上市電動車型達 75 款,電動化率達 20%。寶馬規劃到 2023 年前電動車型達 25 款,2025 年電動化 率達 15%-25%。

從全球主流車企(樣本為下圖)在售車型及開發階段車型數量來看,在售車型數 量達 96 款,在開發車型達 32 款,大部分將在 2021 年下半年上市。整體來看, 德系車型豐富,日系+韓系+美系不斷髮力,提供優質車型,搶佔市佔率。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國內自主品牌向高端化發起全面進攻。2021 年 3 月吉利成立極氪高端電動車品 牌,極氪 001 車型售價 28.1 萬元起。2020 年 12 月,上汽攜手阿里巴巴共同打 造智己高端電動車品牌,智己 L7 預售價 41 萬元。2021 年 4 月,極狐攜手華為 共同發佈極狐阿爾法 S,華為版起步售價 38.89 萬元,搭載 3 顆 96 線車規級激 光雷達,分別位於前臉大燈下左中右三個位置,以及 6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攝像頭,13 個超聲波雷達,遠距高清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可匹配高精地圖,能夠準 確提取車道及紅綠燈信息,並且能夠持續迭代。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持續 熱銷,比亞迪漢月銷過萬,自主品牌持續發力進軍高端車領域,華為強勢入局扶 植產業鏈,優化自動駕駛,提升全球競爭力。

多方勢力進入電動智能領域。小米集團 2021 年 3 月 30 日宣佈進入智能電動車 領域,計劃首期投資 100 億人民幣,並預計未來 10 年陸續投資 100 億美金。富 士康、百度、華為、小米等巨頭進入智能電動領域,我們認為,中國將在原有堅 實的產業鏈基礎之上,提升智能駕駛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 或認知度在不斷下降,從新勢力銷量可見端倪,而以比亞迪漢為代表的高端品牌 已經開始撬動原屬於合資品牌的蛋糕,不斷搶佔外資或合資豪華車品牌份額。我 們認為,智能電動浪潮是大勢所趨,自主品牌或實現彎道超車。

我們認為,通過補貼等政策驅動下,電動車順利完成從 0 到 1 的過程,這個過 程在產品端表現主要為提升續航、優化硬件設備等。在續航等已不是痛點之後, 我們認為電動車第二輪驅動曲線將從補貼驅動轉化為優質供給驅動,而供給端的 核心變量是智能駕駛,智能駕駛將成為引導電動車實現第二輪跨越式增長的核心 驅動力。

4、 價格:供需兩旺,驅動價格上漲

從 2020 下半年開始,隨著需求強勢復甦,整體來看,各環節的產品價格較 2020 年均呈現邊際改善態勢。相較於 2020 年底,6F-電解液產業鏈價格上漲幅度大, 6F 價格至 2021 年 5 月 11 日上漲 141%。此外,碳酸鋰/氫氧化鋰上漲明顯,年 初至今分別上漲 71%及 76%。負極、隔膜呈現穩中有升態勢,正極材料伴隨原 材料上漲而較年初均有上漲。

動力電池:2021Q1 價格止跌,進一步驗證需求端景氣。根據 BNEF 數據, 2010-2020 年,動力電池系統價格下降幅度達 88%,系統價格由 2010 年的 1160 美元/KWh 下降到 2020 年 137 美元/KWh,加速電動車平價時代到來。2021 年由 於需求旺盛,疊加成本端高企,動力電池價格止跌,部分產品已經實現漲價。我 們判斷,長期來看,未來動力電池價格仍將呈現下降趨勢,一方面來源於技術進 步帶來的成本下降;而另外一方面來源於終端降本訴求仍在。根據 BNEF 預測, 2030 年動力電池系統價格有望降到 62 美元/KWh。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正極材料:價格整體穩中有升,磷酸鐵鋰需求回暖。上游原材料鈷、鎳、鋰價 由 2020 年 6 月開始觸底回升,當前價格較 2020 年 6 月低點均有所上漲。而 2021 年以來,鋰價漲幅靠前。截止到 2021 年 5 月 11 日,鈷/碳酸鋰/氫氧化鋰/鎳價分 別為 34.65/8.9/8.6/13.28 萬元/噸,分別較 2020 年底上漲 26%/71%/76%/1%。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帶動下,疊加需求旺盛,三元正極材料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均 呈現上漲態勢。截止到 2021 年 5 月 11 日,三元 622(單晶)價格為 17 萬元/ 噸,高鎳 NCM811 為 19.45 萬元/噸,磷酸鐵鋰正極為 5.25 萬元/噸,分別較 2020 年底上漲 19%/10%/35%。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負極材料:價格相對穩定,後續或略降。從歷史來看,負極材料價格呈現穩中有 降趨勢,2021 年由於需求旺盛,石墨化加工緊缺,價格堅挺,部分產品價格呈 現一定上漲,人造石墨(中端)在 2021 年 4 月份價格上調約 0.4 萬元至 4.15 萬 元/噸,上漲幅度約 10%,整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長期來看,我們認為負極行 業資本開支在不斷提升,石墨化一體化降本或到一段落,競爭或加劇,未來或將 迎來洗牌。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隔膜材料:價格維持穩定,後續或提價。隔膜材料作為資本開支較大、技術門檻 相對較高最後實現國產化的電池材料,2017、2018 年產能大幅釋放,疊加需求 低於預期,行業產能供過於求,產品價格加速下行。隔膜行業經過 2019 年與 2020 年的充分競爭,低端產能被淘汰。隨著行業需求持續提升,由供過於求逐步進入供需緊平衡。目前部分廠商價格略有上調,但整體價格趨於穩定,後續或提價。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六氟磷酸鋰(6F):價格反轉,預期後續維持在高位。6F 伴隨碳酸鋰價格波動起 振幅較大,其價格由 2016Q2 超 40 萬元/噸回落到 2020Q2 約 6.5 萬元/噸。其價 格下行因 2015~2017 年佈局的產能在 2018~2019 年逐步釋放,在需求不及預期, 造成嚴重的供過於求,目前低端產能逐步被出清。隨著 2020Q3 行業轉暖,對 6F 的需求持續提升,目前價格提升至約 26.5 萬元/噸,相較於 2020 年 7 月上漲約 280%,相較於 2020 年底上漲約 141%。我們判斷,在需求景氣,產能擴張有限 背景下,此輪 6F 價格波動幅度將遠小於上一輪,2021 與 2022 年價格或維持高 位,看好天賜材料與多氟多在六氟磷酸鋰領域的競爭優勢。

電解液:價格企穩向上,龍頭迎戴維斯雙擊。電解液價格從 2018Q1 見底後,一 直處於底部盤整,2021 年由於 6F、VC 等添加劑緊缺,目前產品價格處於上行 通道。截止到 2021 年 5 月 11 日,磷酸鐵鋰電解液價格為 6.45 萬元/噸,三元圓 柱(2.2Ah)電解液價格為 5.85 萬元/噸,分別較 2020 年底上漲 61%/72%。其中 鋰鹽與電解液一體化的天賜材料具有相對優勢,同時新宙邦也能通過漲價順利傳 導成本提升,實現量增利穩。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5、 業績:基本面強勁,產業鏈全面開花

2020 年電動車產業鏈迎中長期向上拐點。2020Q1 受疫情影響,國內電動車產 業鏈受到比較大的衝擊,但 2020Q2 起開始恢復,業績不斷改善,整體來看, 2020 年電動車產業鏈業績表現優異。我們通過篩選核心企業(具體見下表)作 為樣本進行分析:2020 年整體實現收入 3577 億元,YoY+15%;實現歸母淨利 潤 194 億元,YoY+127%。其中電池(不含比亞迪)/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上 遊資源/設備分別實現收入 997(+13%)/360(+0.5%)/111(+3.3%)/53(+40%) /71(+39%)/322(+4.5%)/97(+27%)億元,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 79(+10%) /15.4(+32%)/13.7(-10%)/12.4(+25%)10.5(+208%)/6.9(受天齊影響, 同期虧損)/13.3(+9%)。分公司來看,寧德時代、恩捷股份、中偉股份、新宙 邦、天賜材料、贛鋒鋰業、容百科技等企業在 2020 年業績表現亮眼。

2021Q1 電動車產業鏈業績表現亮眼。2021Q1 樣本公司合計實現收入 1090 億 元,YoY+99%,QoQ-8.7%,剔除比亞迪之後,合計實現收入 680 億元,YoY+93%, QoQ+0.3%。2021Q1 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69 億元,YoY+311%,QoQ+12.3%, 剔除比亞迪及天齊鋰業之後,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69 億元,YoY+234%, QoQ+14%。整體來看,上游資源、正極、電解液、隔膜、負極環節均呈現環比 不斷增長態勢,反應需求端維持高景氣度。

電池:毛利率環比略降,資本開支再創新高。2021Q1 寧德時代毛利率為 27%, 環比降 1.1pct,億緯鋰能毛利率為 27%,環比略降 0.7pct,國軒高科為 25%, 環比基本持平。電池環節加權平均毛利率為 19%,環比下降約 1pct,主要受原 材料上漲所致。電池環節(不含比亞迪)資本開支再創歷史新高,2021Q1 資本 開支為 114 億元,環比 2020Q4 增長 46%。我們認為,動力電池賽道優異,門 檻高,需求旺盛,是產業鏈中最具投資價值的細分領域之一。目前電池龍頭廠商 擴產力度大,其中寧德時代一枝獨秀,二線億緯有望突圍躋身一線行列。

上游資源:毛利率觸底反彈,資本開支回升。2021Q1 上游資源品鈷、鋰均呈現 上漲態勢,驅動相關公司毛利率不斷回升。華友、贛鋒、天齊 2021Q1 毛利率分 別為 21%、31%、46%,分別環比 2020Q4 上漲 5pct、4pct、14pct。資本開支 在 2020Q3 觸底,2020Q4 重新回升,2021Q1 維持高位,其中華友鈷業、贛鋒 鋰業資本開支力度大。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與中期策略:智能電動造就新一輪投資盛宴

正極:毛利率回升,資本開支維持高位。2021Q1 正極領域毛利率均呈現環比上 升態勢,主要源於上游原材料漲價,庫存端受益,疊加需求旺盛,開工率維持高 位。資本開支方面,2021Q1 樣本公司合計為 20.3 億元,其中中偉股份、格林 美資本開支力度大,2021Q1 分別為 6.5 億元、6.9 億元。

6F/電解液:受益於 6F 漲價,毛利率提升明顯。2021Q1 由於 6F 價格持續上漲, 天賜材料、多氟多、天際股份受益於 6F 價格上漲,毛利率環比不斷提升。2021 天賜材料、多氟多、天際股份毛利率分別為 34%、22%、39%,環比分別提升 11pct、14pct、12pct。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新宙邦 2021Q1 毛利率為 31%, 較 2020 年全年的 36%有所下降。

鋰電設備:毛利率回升,合同負債創新高。2021Q1,先導智能、杭可科技毛利 率分別為 40%及 40%,較 2020 年分別提升約 6pct、1pct。合同負債方面,2021Q1 創歷史新高,達 42 億元,環比 2020Q4 提升 52%,其中先導智能 26.6 億元, 佔比 63%,龍頭地位顯著。

新勢力:盈利能力不斷提升。新勢力收入維持高速增長,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2021Q1 特斯拉實現收入 683 億元,YoY+74%,實現淨利潤 29 億元,同比增長 26 倍。蔚來汽車 2021Q1 實現收入約 80 億元,YoY+482%,毛利率提升至 19%, 較 2020 年的 12%明顯提升。小鵬、理想 2020 年毛利率分別為 5%、16%,均 呈現不斷改善趨勢。

海外電池廠:LGC 一枝獨秀,收入/盈利快速增長。LG 化學 2021Q1 電池業務 實現收入 244 億元,YoY+88%,QoQ+3%。2021Q1 三星 SDI 電池業務實現收 入 137 億元,YoY+33%,QoQ-9%。松下電池業務 2021Q1 實現收入 66.7 億元, YoY-8%,QoQ-3%。整體來看,LGC 一枝獨秀,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1Q1 營業利潤率提升至 8%,較 2020 年的 3.1%提升明顯。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