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他喜歡展現出較高寫作水準的作品——要語言考究、工於辭章。遇到令其拍案的好句子,他還會不知不覺間借用於自己的文章中。這與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頗異其趣,因為此類寫作最重要的標準其實是清晰規範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文 | 臧博

“新冠疫情之戰”仍在全球多個戰線上未見分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或被動隔離於自家居所。漫長而完整的閒暇時間讓讀書成了新風尚,不僅各種書單紛至沓來,不少名家也向公眾推薦起自己的私人書單。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暢談了自己的“讀書經”。


與許多愛書人一樣,斯蒂格利茨也好藏書,並將自己愛讀之書參差置於枕邊床頭櫃上,以隨讀隨取;書山越摞越高,頗有垮塌危殆之感。他夫人或許是憂心於此,採購來增大一號的床頭櫃。在訪談中,斯蒂格利茨談起自己選書的標準,並推薦了一些他認為開卷有益的作品:


1. 《流動的盛宴》

(A Moveable Feast),已故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2. 《狗咬狗》(Dog Eat Dog),南非作家尼克·穆隆戈(Niq Mhlongo)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3. 《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4. 《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Janesville: An American Story),美國紀實作家艾米·戈德斯坦(Amy Goldstein)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5. 《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華裔紀實作家張彤禾(Leslie T.Chang)

斯蒂格利茨枕邊書:盛宴、狗咬狗、打工女孩 | 財經讀書會

說起選書,自然每個人都有一套標準,有人追求新穎創見,有人希望文筆美備,斯蒂格利茨屬於後者,喜歡展現出較高寫作水準的作品——要語言考究、工於辭章。遇到令其拍案的好句子,他還會不知不覺間借用於自己的文章中。這與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頗異其趣,因為此類寫作最重要的標準其實是清晰規範。


斯蒂格利茨認為,清晰規範自不待言,但如果一本書能讓讀者在某個時候為某段語言擊節讚賞,並促成其關注乃至對該一問題展開思考,或者起而踐行,這才是至高境界。


在他眼中好文筆的小說家有不少,包括狄更斯、海明威、勃朗特姐妹。而近期他正在讀海明威之《流動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此書在老頭兒海明威的作品中不能算最好的一部,但其時代意義卻不容小覷,在美國文學史上牢牢佔據著重要位置。


20世紀20年代,美國知識分子成了“迷惘的一代”,其舊有觀念與現實世界方鑿圓枘、格格不入,精神和思想上也便生出幾分自輕自賤的路數。美國作家跑去巴黎朝聖的不可勝數,所謂塞納河畔的巴黎左岸,一時間文人墨客雲集。大作家們紛紛旅居巴黎,海明威、斯坦因、菲茨傑拉德扎堆在塞納河邊,各自探索寫作上的新風格,這股風潮激盪出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輝煌時刻。僑居生涯也促成海明威寫下《流動的盛宴》。


小說結尾處,海明威說巴黎永不結束,此後餘生無論身在何地,巴黎都與你同在。或許去過巴黎的人便難忘這座城市,海明威如此,斯蒂格利茨亦如此。他在訪談中談及自己曾於巴黎任教一個學期,而《流動的盛宴》常讓他記起巴黎城,對這座城市的熱愛至今有增無減。


斯蒂格利茨讀書可謂“有讀無類”,並不限於本職所需的學術著作,而是無論文學、學術、社會等等領域皆有涉獵。不過細數他在訪談中提到或鄭重推薦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特徵——與現實問題存在強烈呼應,即便是小說也或明或暗觀照當下緊迫的時代主題。


斯蒂格利茨一家每年都會前往約翰內斯堡,對南非的變遷可以說不乏第一手觀察。他在訪談中推薦了南非作家尼克·穆隆戈(Niq Mhlongo)的小說《狗咬狗》(Dog Eat Dog)。


說起這位穆隆戈,國內知道其人其書的想必不多,但他作為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的傑出青年作家,其寫作專注於新舊南非的社會變遷,在西方世界頗負文名。這部小說設定在南非結束種族隔離的1994年,講述一個年輕大學生的“反英雄”式荒唐生活,其間諷喻“自由突然降臨”後給年青一代帶來的衝擊。此書告訴我們,新舊南非社會轉型帶給一代南非人的衝擊,顯然不是“種族平等”幾個字所能涵蓋。


當今世界,經濟學這門經世學問備受榮寵,榮膺諾獎的斯蒂格利茨,對同為研究經濟學的法國同儕托馬斯·皮凱蒂也不吝讚揚。在訪談中,斯蒂格利茨指出,在過去12個月中,便有多本優秀的經濟學著作付梓,並特別提及皮凱蒂洋洋灑灑1000餘頁的新著《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


皮凱蒂幾年前憑藉討論全球不平等問題的《21世紀資本論》一炮走紅。書中“承襲制資本主義”、“對富人徵收累進稅”等提法引來擁躉無數。據說這本書全球銷量達到二百餘萬冊。


皮凱蒂近期推出前書之續作《資本與意識形態》,繼續挑戰人們習而不察的認知,引領讀者重新認識政治、意識形態和歷史。他試圖探明是什麼樣的觀念,在過去一千年中讓不平等現象堅不可破,揭示當前政治議題中膚淺的“左右之爭”何以讓所有人失去耐心,最終勾畫出了一套更為公平的經濟體制之未來圖景。


斯蒂格利茨認為,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社會湧現出更為明顯的思潮動盪,表徵之一便是湧現出眾多關於不同社會群體艱難奮鬥的著作,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艾米·戈德斯坦所著之《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Janesville: An American Story)。


作者戈德斯坦曾任《華盛頓郵報》特約撰稿人,於2002年贏得普利策獎。此書講述2008年通用汽車旗下裝配廠簡斯維爾關門之後,原本圍繞該廠謀生的眾多人物,被失業帶來的恐慌與迷茫所席捲,工廠周邊的人文生態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戈德斯坦花費數年時間,採訪命運被簡斯維爾牽扯的各色人等,呈現了一個經歷“休克”後的城市,在重新振作的道路上所面對之挑戰與悲歡。


斯蒂格利茨還談及這類書對他的意義所在。美國當下所面臨的此類社會轉型和結構性變化,在世界上並非孤例,且正在全球各地潛滋暗長,而《簡斯維爾》這類設定在具體場景中的深度調查與分析,有助於人們理解當前這個世界到底在發生著什麼。


斯蒂格利茨的夫人出身出版世家,也是一位愛書之人。據說,斯蒂格利茨的許多“非常規”閱讀,是直接受到這位夫人的影響。每逢想讀某類書卻不知去哪裡找,他便會求助夫人指點迷津。長此以往,其讀書的範圍越來越“兼容幷包”。其中就包括夫人推薦給他的關於中國當代人情百態的非虛構作品,斯蒂格利茨特別提到華裔作家張彤禾(Leslie T.Chang)的《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


張彤禾原為《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在中國生活逾十年。這位女士的丈夫便是出版《江城》、《尋路中國》等作品的《紐約客》前駐北京記者何偉(Peter Hessler)。與何偉相同,張彤禾也擅長深入普通人的生活悲歡,探察中國社會細微紋理,並將其置於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考察,因此每有新見。


《打工女孩》聚焦於中國東莞這個製造業之城裡的年輕打工女性,還原她們的生活與夢想,幸福與坎坷,描畫這些普通的人的精神和現實世界——大多數年輕女性選擇外出打工,是出於離開農村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願望。


隨著以上5本私人書單的公開,斯蒂格利茨這位世界知名的經濟學家,亦向外界敞開了他的鮮為人知的私人閱讀偏好:與經濟有關,更接近生活。我們真誠期待著他下次來中國,可以和更多讀者一起分享他的閱讀故事和見解。


(作者為《財經》文化編輯、《財經》讀書會召集人)


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並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