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出入息念


阿姜查|出入息念


因此,让我们所有佛教徒,远离没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行善。尚未生起的善法,要努力令它生起;已生起的恶法,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要努力断除。如果我们具有大美德,应该持续令它增长,直到脱离轮回为止。在修行戒与法的过程中,愿你们都能得到三宝的庇佑与支持;希望你们都能快乐与长寿;也希望你们的修行,都能带领你们离苦,获得涅盘。请提起正念,不要放逸。

今天,我已经说得够久了,我只希望提醒你们,现在就修行。你们应该下定决心好好修行在此巴蓬寺所学到的戒与法,以做为亲朋好友的榜样,这是难得的福份。现在,我祝福大家都能如愿。

... ...

//////////

修定时,集中注意力于呼吸,想象你独自坐着,没有任何事物会干扰到你。扩大这样的想法,直到心完全放下外在的世界,只剩下呼吸的进与出。心一定要远离外在世界,不要想到旁边还有什么人,不要让心有扰动的机会,最好将它们完全抛开,空无一人——只有你独自坐着。扩大这样的想法,直到一切人与事的记忆与思想完全褪尽,对外界丝毫不感兴趣,只专注于入出息念。正常地呼吸,让入息与出息自然进行,不要强制它变长或变短,变强或变弱。保持呼吸平顺,看着它进出身体。

心放下外在事物后,你将不再受到外面噪音的影响,不会被外界干扰。无论是形色、声音或其他外在事物,都不会成为影响你的因素。因为心不再注意它们,它只专注于呼吸。

如果心受到扰动而无法集中,试着深呼吸。先把肺吸满空气,然后完全吐出,几次之后,再回到原来的禅修上。调整一段时间后,正常的话,心会重新恢复平静。不过,它一定会再度跑开。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把心再拉回来,深深地吸气,然后把肺部的空气完全吐尽,再吸气,重新回到人出息念上,再度专注于吸气与吐气。

//////////

技巧纯熟之前,一定要先下一番工夫。最后,心一定能摒除外缘,安定下来。当外缘进不了你的心,无法妨碍它时,你就能看见心。心是觉察的对象之一,其他还包括呼吸与法,它们都将呈现在觉察的范围内。集中在你的鼻尖,正念则专注于入出息上。如此修行,你将渐入佳境,不只心安定下来,原本粗糙的呼吸也会变匀细。身与心都能放下外缘,感到轻安。

此后,觉察由外在世界,转而向内心集中。心集中后,保持觉察于集中的点上,你将清楚地看见呼吸的进与出。正念将更敏锐,也将更清楚觉察内心的对象与活动。此时,你将看见戒、定、慧的特征,以及它们融合的方式。当这些觉支合而为一时,你的心就能远离一切扰动的形式。它会集中在一点上,这就是禅定。当你的焦点集中时——此处是集中于入出息念——你就能因为正念的力量,而获得洞见与觉醒。你持续清楚地看着呼吸,正念会增强,心在各方面也会变得更敏锐。你将在呼吸之中,看见集中于一点的心。外在世界逐渐脱离你的觉察,心也不再对外界作出反应。

//////////

你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一切感官机能都集中在一起。你感到自在,心已经解脱外在的束缚。觉察一直跟着呼吸进出,愈来愈深细,最后几乎觉察不到呼吸。你可以说,是对呼吸的知觉不见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呼吸本身不见了。换言之,呼吸已经细到难以察觉。

事实上,呼吸仍然还在,只是太细了,就像消失了一般。为什么?因为心也变得太细了,只剩下纯然的觉知,一种非常特殊的觉醒状态。虽然呼吸不见了,心仍然清楚地觉知它不见了。持续保持这样的觉醒。

此时,你可能会开始怀疑,因为会出现所谓的“瑞相”(nimitta,或译“定相”与“似相”,修禅定时出现的征兆或心灵景象)。它可能有很多种,包括各种影像与声音。在这个修行的阶段,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如果真的出现瑞相——不是所有人都会——如实觉知即可,觉知它们也是无常的现象。不要怀疑,或让自己陷入惊慌。

这个时候,你应该保持内心安定不动,并且格外觉醒。有些人察觉呼吸不见后,会很震惊。当呼吸消失时,你会痛苦,甚至害怕自己是否会死掉。因此,你必须了解,这是修行过程的自然现象。观察呼吸消失的感受,并且继续以此作为禅观的对象。佛陀称此为最坚固与不可动摇的禅定形式,它也只是心的一个坚固的对象。当你达到这样的境界时,你将会察觉心中许多不寻常与微细的改变与转化。身体会变得很轻,甚至完全消失,你会觉得自己像是漂浮在空气中,完全没有重量。你会觉得自己好像位于太空中,并且对应不到自己的感官。

//////////

当你继续修行时,你应该了解,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把心安立在轻松与安全无虞的状态。一旦制心一处后,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影响它,你可以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可以自在地维持禅定,没有任何痛苦或不舒服的感觉。

修习禅定到这个层次,你将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或离开。你是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离开,而非因为疲累或厌倦。这就是禅定,放松而舒适,你可以毫无障碍地进入或离开。如果你真的拥有这样的禅定,只要坐禅30分钟或一个小时,你就可以维持好几天的平静与祥和。达到这样的禅定境界具有净化心灵的效果,你所经验到的一切事物,都会成为禅修的对象。这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它是禅定成熟的结果。

禅定有安定内心的作用,戒、定、慧都各自有其作用。修行的各个层面彼此联结,形成一个循环。一旦心静下来,智慧与禅定便会彰显出来,它就会更加自制与沉着。这种情况出现后,便能为净化行为注入力量;行为愈净化,禅定的力量也会更强与更深细,接着智慧也会更加成熟。它们就像这样彼此支持,每一种修行都是其余二者的助缘。最后,它们都成了同义词,

这三者彼此相互提携,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即是“道”(magga)。道是持续而一贯地修行三者的集合。好好守护这个能量,它是产生“观”(vipassana)的能量。到了这个阶段,智慧会在内心产生作用,无论心是否安定,智慧将为你的修行提供一贯的动能。你了解当心不安定时,你无须执著于它,即使心是安定的,你也不应该执著。放下这种负担,心将更加轻盈。无论你经验到喜欢或讨厌的情况,都可以保持自在。心就是这样维持安定。

以上内容节选自:

《证悟》— 阿姜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