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托起強國夢

科技托起強國夢


科技托起強國夢


高遠澄淨的藍天下,一望無際的莊稼,像鋪開了一張五彩的巨幅油畫。火紅的高粱,金黃的玉米,還有飽滿豐碩的大豆、沉甸甸的穀子……此時,正以優雅而豐滿的姿態,在金秋十月的大舞臺上爭相亮相。一臺臺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新型聯合收割機,在廣袤的原野上奔忙穿梭。豐收後的家鄉父老,臉上洋溢著幸福而自豪的笑容。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父輩們當年那牛拉肩扛人播種的場景,就永遠地成為了歷史。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像做夢一樣,忽然間搖身一變,成為當今現代化機械的操控能手,成為新時代下科技興農的主力軍。

是什麼讓這些祖祖輩輩靠天吃飯,辛勤勞作卻收入微薄的中國農民,一下子揚眉吐氣,身價倍增呢?毋庸置疑,是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農業手段,是突飛猛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

在我的家鄉沁縣,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合理規劃土地,調整產業結構,取得顯著成效並迅速崛起的農業示範村隨處可見。採用科技手段,開拓致富門路,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也比比皆是。

鄰居李大叔今年五十多歲了。五年前,他響應政府的扶貧政策,貸款購買了一部分先進的農用機械,將村裡擱置多年的三十多畝荒山開墾了出來。隨後,聽從縣農業技術員的指導,在新翻的荒地裡,開始種植“沁州黃”這一品牌名米。“沁州黃”對於沁縣人來說並不陌生。我縣的龍頭企業“沁州黃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已經享譽全國,並走向國外的很多市場。可惜由於地理環境影響,技術人才缺乏,再加上名米生長條件苛刻,致使公司裡生產的“沁州黃”小米多年來供不應求。好多人也嘗試著種植過,最後都因技術不精,管理不善而失敗了。

李大叔是個倔老頭,他從電視上看到許多人依靠科學種地發家致富了,心裡直癢癢。決心大膽地嘗試一回。他用新買的旋耕機把土地犁得像鬆軟的油酥,並在多次進行改良後,將從公司購回的優質谷種,用播種機均勻地播撒在泥土裡,再遵照專家吩咐,在破土的禾苗上蓋好塑料薄膜。為了防備乾旱侵襲,李大叔請人在地頭打了機井,安裝了噴灌設備,並隔三差五給禾苗噴灑除草劑,聘請相關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經過一年的大膽嘗試,到第二年秋天,漫山遍野的“沁州黃”穀子,在秋風中翻卷起金色的波浪。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那成熟的穀子,不僅穗大、粒飽、而且產量驚人。前來訂貨的商家絡繹不絕,大卡車每天往返於附近超市和農貿市場。李大叔整天樂得合不攏嘴。當年,他不僅還清了信用社的貸款,還給兒子娶了媳婦,新修了房子,一下子從貧困戶轉變為致富能手。

李大叔由窮變富的事蹟轟動了十里八鄉。鄉親們紛紛效仿,一改過去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產業方式,他們相信科學,依賴科學,規劃種植,合理經營。不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了出來,而且農作物產量都有了很大程度增長,人均收入較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放眼全國:最近幾年,新型農業機械的購買和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使得眾多貧困山區的荒山僻嶺煥發出勃勃生機,也劈開了中國廣大農民走向富裕的金光大道。

如今的家鄉人民,衣食住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閒暇之餘,健身、旅遊、拍抖音、逛淘寶,過上了連過去的王公貴族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不得不承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不光鼓了農民的錢袋子,在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核心與統領作用。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工程師開拓進取,拼搏努力,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逐漸縮小與世界頂尖科技水平的差距,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近年來,雜交水稻研發成功,國防現代化裝備發展迅猛,嫦娥四號首次登月,5G網絡走向世界前列……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願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能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用科技提升競爭力,用科技托起強國夢!


科技托起強國夢

科技托起強國夢



作者簡介


李宏,女,山西省沁縣東風小學教師。曾在當地報刊上發表有多篇散文、詩歌及小戲小品。部分作品見於省市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