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有人說飲食文化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化的縮影。中國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了太多的經典美食,《舌尖上的中國》可以說只是展現了中華美食文化的鳳毛麟角,川菜、粵菜、湘菜、魯菜等等八大知名菜系,還有各個地方的特色小吃,小菜,豐富多樣,美味無比。川湘菜重辣,形成了這兩地人火辣的性格;粵菜清淡少油,也是當地人務實低調性格的體現;魯菜重油重調味,與山東大漢好爽粗獷的性格不謀而合。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造就了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性,也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全世界來說,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最有歷史沉澱,最值得深挖的。中國人不但喜歡吃,還懂得吃,還能吃出千種花樣。據瞭解,中國有4萬億的餐飲市場,除了肯德基、麥當勞兩大洋快餐,基本上都是中餐為主導,西餐很難在中國流行,並形成規模化發展。但是呢,偏偏在全球來評定餐廳的級別,又是按照西餐標準來的”米其林“。米其林現在是全球美食界公認的最高評級標準,類似於諾貝爾獎一樣,被評為了米其林星級,代表著這家餐廳是全球最頂級的水準。

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按理說,中國的飲食豐富多樣,做的高端的中餐廳也不是沒有,一些老字號可以說聲名遠揚。比如北京的厲家菜,這可是當年專供慈禧太后的菜譜,厲家祖上是宮廷御廚,許多國家領導人來中國訪問,都去厲家菜吃過。但就這樣級別的,也是沒有被評上米其林。

米其林評價標註的來源,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那個著名輪胎品牌米其林,沒錯,這就是其創始人發明出來的,當時為了吸引更多人駕車出去玩,米其林就蒐羅全球最好的餐廳,做了一份名單,逐漸了打響了名氣。沒想到幾十年後,這份名單卻成為了餐飲界的最高評判標準。很多餐廳以能評上米其林三星為追求,不少廚師以能當米其林餐廳大廚為榮。目前來說,在中國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只有兩家,唐閣和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那為什麼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會在美食豐富的中國遇冷呢?很多網友吐槽”不好吃,又超級貴“。除了這些,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1、進入中國時間短,要求異常高

米其林星級雖然是全球餐飲界公認的最高榮譽,但是其要求極其嚴格,截至目前,全球米其林三星餐廳只有68家,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這68家代表著全球最具水準,最具特色的美食標準,很多出去旅遊的人,都會專門去這些餐廳打卡,一享世界頂級大廚的手藝。

另外,就是進入中國的世界太短了,直到2016年,米其林星級才進入中國。不過,米其林輪胎倒是在1988年就進入了中國,是中國輪胎市場的知名品牌。

2、米其林餐廳分量少,價格貴

米其林的貴是出了名的,到底有多貴呢?據瞭解,在被評上了米其林三星的唐閣,中午最低消費要2000元,晚上最低消費要3000元。吃一頓要花幾千元,相信還是大多數人承受不起的。只要冠上了米其林三個字,似乎就代表著奢華。別說是經常去吃,偶爾吃一頓很多人都是消費不起的。

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還有就是分量少,許多人調侃著“臉大的盤子一口菜,中看不中吃”,也確實是這樣,在米其林餐廳,非常注重擺盤,每一件都如藝術品一樣,但是一盤菜可能就一兩口吃完了,連嘴癮都過不了。

3、米其林的評判標準不適合中餐

為什麼中國米其林餐廳這麼少?核心原因在於其評判標準與中餐背道而馳。據瞭解,米其林最初是以法餐為評判標準,追求低鹽低油、綠色健康,追求食材本身的味道。這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只有這兩家入選,因為唐閣是做粵菜的,中國只有粵菜比較清淡,能符合這個標準。而另外一家被評上的是西餐,並不是中餐。

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因此,很多人說米其林不懂中餐,其實也是有道理的。以西餐的思維和標準來評自然會不一樣,你們覺得好吃的,我們卻不喜歡。真正全球化的標準是應該尊重每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而不是隻拿一套標準。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在說為什麼中國餐飲就沒辦法走出國門,而洋快餐卻暢銷全球。作為一個餐飲大國,是不是值得思考。其實,對於米其林這種評判標準,不要也可以。為什麼西方的就是好的?標準由他們來定?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應該繼續深挖,將自己的特色做出來。而不是一味的為了迎合這個標準,讓中餐改得不像中餐。

紅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在中國這麼少?吐槽得很真實

作為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中國自己的餐飲,美味可口,豐富多樣。最重要的還是前面說過的,一種飲食文化,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這個是絕對不能丟,更不能被同化的。中國應該多出各種飲食節目,深挖飲食文化,讓中國的餐飲屹立於世界而長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