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关注我们,精彩内容明天继续!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唐代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备受书史推崇,垂范千古。殊不知清代诗人宋琬集二王书杜甫《秦州杂诗》,因其诗书合一,同臻妙境,故世称《二妙轩碑》,全称《宋琬集二王书杜甫〈秦州杂诗〉碑》。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二妙轩碑》艺术成就当不下于《圣教序》,前者整饬、典雅,后者潇洒空灵,更能体现王书风采。《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蔚为壮观。同时,摹刻精到,格高韵古,可谓轩轾《圣教》,书苑瑰宝。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晋代二王书法妙绝天下,唐代杜甫诗歌雄跨百代。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流寓秦州期间,贫病交加,生活困顿,以其饱蘸血泪的生花妙笔,为陇右的山水注入了不朽的精神和灵魂。从麦积山到南郭寺,从东柯谷到隗嚣宫,其足迹遍及古秦州的山山水水,且留下了《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纪行、怀亲、咏物、遣兴诗共计117首,统称"陇右诗"。

纵观杜甫的陇右诗,在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基础上更增添了"沉郁顿挫"风格,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审美价值。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山东莱阳人宋琬出任分巡陇右道兵备佥事,驻节秦州。宋琬勤于职司,能诗善书。宋琬一向心仪杜甫,人称"杜痴"。恰好秦州是杜甫当年的流寓地,百十首《秦州杂诗》早已广为流传。

宋琬在浏览秦州胜迹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大概要算城北玉泉观李杜祠堂了。那里原有许多刻石,其中好几块刻着杜甫的诗歌,但其对刻石的书法不满意,再加上李杜祠堂破败不堪,于是宋琬心中萌动了新建李杜祠堂、集古人书法重刻杜诗的想法。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次年, 宋琬在新建的李杜祠堂中专辟一轩,精选杜甫《秦州杂诗》中的60首,"构求二王笔法",同时以兰州肃府本《淳化阁帖》为底本,又旁求古人墨迹,采撷陕西富平青石数十块,并请来兰州著名摹勒书家张正言、张正心兄弟摹刻,历时一年之久,集诗、书二妙为一体的秦州杜诗石刻终于镌刻成碑,立于秦州玉泉观杜甫祠堂(今已圯)。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此碑全长15.16米,高0.24米,由34块刻石组成。书体以行书为主,兼以正楷、行草、草书等。其书一笔直贯,数字相连,气势奔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疏密划一,体现一种错落跌宕、变幻莫测、韵媚宛转之风格;其笔意从容衍裕、气象超然,有王羲之的丰润劲健、静逸端庄、古质含蓄,亦含王献之的华美流畅、姿态活泼的妍丽书风。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此碑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浮动,起止曲折任于造化,冠绝古今。但遗憾的是,此碑刻成二十年之后,这一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艺术珍品却毁在了一场兵祸里,仅有少量拓本传世。

清康熙初年,秦陇一带战乱四起。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陕西提督上辅臣叛清响应吴三桂,占据秦州城。秦州落入叛军之手,玉泉观毁坏,原诗碑经地震战乱后散佚,不知去向。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直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秦州知州王宽在秦州西关一所僧房发现了刻有杜诗的残碑断石数块,但仅存诗4首,计160字。王宽遂作《二妙帖题跋》考其始末,并作《题二妙轩帖》一诗赞其风采,诗云:"淳化摹天宝,风流宋荔裳。诗遗百六字,碑获十三行。藤瓦东柯杜,鹅笼东晋王。千秋称二妙,零落赞公房。"

从中可见王宽所发现的残碑正是王书杜诗合璧的奇珍。在题跋与诗歌中王宽向称"二妙",可知王宽"二妙"之谓实为《二妙轩碑》定名之始。王宽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 残存的《二妙轩碑》碑石再次散佚,就是碑帖拓片也极少面世。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二妙轩碑》的点画交代尤为清晰,笔笔到位,字字珠玑,充满情性,"情"与"法"在此得到了和谐的融合。点画圆润古厚,棱侧起伏,状如龙蛇,使转自然,以尽笔的自然之性与书者的心性相感相发的极致。入锋使转无所顾忌,顺逆藏露无过分修饰而纯任自然,且"弹性"十足,活如"墨迹本"。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二妙轩碑》用笔谨严,锋势平缓,没有锐气,故其用笔隐含中和之意;转折处圆转自如,甚至在转折处所体现出的微妙提按亦清晰可见。其用笔方圆兼施,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表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其笔意从容衍裕、气象超然。

结构随笔势而变得自由灵活,充分体现草书"删难省繁,损复为单"的特征。其形态纵横牵掣,钩环盘纡,神态自若,具有变化无穷的美,笔画随起随收、流畅自然。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但是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兴福寺残碑》一样,《二妙轩碑》集字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笔画过于光滑,没有自然书写所表现出的"涩劲";由于刻本在契刻过程中附带着契刻者的意图及原临摹者的习气,致使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处所显现的笔触与墨迹相比有失真实。

同时,重复的字较少变化,偏旁拼合的字缺少呼应,行间气息中断,加之风格丰富、错杂使整体显得较为拘谨等。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二妙轩碑》是集字帖,也是刻本,在契刻时夸大了对笔锋的修饰,而忽视了书法由笔法所显现出来的笔意、神采以及魏晋人再三强调的气韵,使得整个气韵不够生动、自然,略显匠气。

当然瑕不掩瑜,《二妙轩碑》整体书法风格流畅、古朴、高雅,其集二王字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同为集字书法的佳作。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1996年,甘肃天水文化部门隆重展出了《二妙轩碑》拓本。1997年,天水市政府在陇上名刹南郭寺东院内建立了"诗圣碑林"和《二妙轩碑》碑廊以示纪念。

《二妙轩碑》碑廊形制典雅,廊庑清幽,长35.6米,高4.36米,碑体正中镶嵌着蒙古青石25块,长30.2米,宽0.8米,碑文依清初拓本重新刊刻,其后配以近现代名家王宽、冯国瑞、霍松林的跋与序及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大家书写秦州的诗文墨宝,黑底白字,浑然天成,字迹飘逸潇洒,俊逸流畅。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面碑而立,杜诗的沉郁、孤愤在"二王" 精美绝伦的书艺中呼之欲出。1998年初,《二妙轩碑》在当地刊印成册, 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继肃本《淳化阁帖》之后出版的又一部著名历史碑帖。

这块《二妙轩碑》,布置巧妙,气势连贯,堪比《集王圣教序》。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