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文/西贝娃娃经

引言

最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追教育热点发几条微头条。在编辑微头条和与网友的互动中,我发现很多网友——大概也都和我一样,是家长,对如何开展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家庭教育颇为烦恼。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我也在寻找答案的路上。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既有普遍的规律性,也有独特的差异性。我想,要想对孩子开展合适的家庭教育,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普遍的心理规律。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适合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行之得当。如果不了解儿童的心理规律就胡乱进行家庭教育,那家庭教育必定取得不了好的成效。那么,孩子的普遍心理大概有哪些呢?

  •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小孩儿生来好动。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喜欢吮手指头,两脚在空中无规律地乱扑腾,在大人忙碌的时候,他也能自嗨好一会儿。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小婴儿的手就开始不老实了,看见东西就抓,抓住了就放进嘴里。等到会爬了,他的动作就更复杂了,时而立,时而坐,时而翻箱,时而倒柜。如果我们大人能像他那样来来回回折腾两三个小时,那可真是疲惫不堪。再到三四岁的时候——我家小小宽就这个阶段,小孩儿的游戏动作就更精进了:桌椅板凳能排队,平衡车能走迷宫,吃饭的碗筷能敲击美妙的乐器,积木能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到了入学的年龄,精力更旺盛了,知识也日渐丰富了,玩起来更有创意了:拍纸牌、玩桌游、放风筝、跳绳、踢毽子……

我教的学生大概这个年龄,可是有些娃娃儿却并没有活脱的精气神儿。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小孩儿天生自带游戏精神。小婴儿运动是游戏,吃饭是游戏,坐卧躺立都是游戏……学龄前儿童自顾自玩耍是游戏,扎堆竞技是游戏,绘本阅读是游戏……因此,父母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动作和游戏:一、父母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准备合适的设备使孩童得以充分地运动;二、父母应该为孩童寻找适合的伴侣是孩童得到良好的美德和情操。做到这两点,孩子在学龄期就会身体强健、心境开阔,知识就容易精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 模仿,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方式

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不到一岁的小婴童就能非常高明地模仿声音和动作了。随着精细动作的发展,孩童会模仿更为复杂的动作,比如单脚跳、走平衡木,比如学着大人刷牙洗脸搓澡……不到三岁的小小宽最近迷上了扫地洗袜子,因为带他的奶奶日常经常带着他处理这些家务。当然,我们也能在公共区域看到一些孩童爆粗口,因为带他的长经常大呼小叫……

小孩儿是好模仿的,家庭成员的所有举动言语他都一并吸收进自家的模仿库。如果家人言谈举止颇为风雅,那小孩儿会成为小绅士或小淑女;如果家人不睦,经常吵吵嚷嚷,那孩童多半也会被熏染得比较粗陋,除非在他成长历程中能有幸遇到贵人。

孩童善于模仿。了解这一点,父母们就知道自己不得不事事谨慎,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不竭动力

小婴儿在抱、躺阶段,耳朵通常特别灵敏,一听到声音就开始转头张望寻找。幼儿园之前的孩子基本上见什么就想去摸一摸、触一触的,不同材质物品会给他带来不同的触感。小男孩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小女孩会对着橱窗里跳舞的芭比娃娃嘻嘻直乐……

小小宽有一天早上为了见证奶奶用电饭煲做面包的过程,居然站在小板凳上直勾勾地盯着电饭煲显示栏整整四十分钟,直到电饭锅面包端上饭桌才肯移驾餐桌。那一次并不太成功的电饭煲面包,也因此成为了小小宽口中"最好吃的面包"!从这凝神专注的四十分钟就足以见出:好奇心能促使孩童做成任何他觉得有意的事!

柏拉图说:"好奇之心,知识之门!"如果小孩儿没有好奇心,他就不会主动去接触新事物;不主动接触新事物,那他就不会想办法了解事物的性状了。好奇心是孩童得到知识的一种重要路径,做父母的,务必竭尽所能地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 成就感,是孩子收获自信力的关键

小孩儿喜欢游戏,更喜欢游戏所带来的成就感。小婴儿喜欢玩沙子,在沙坑里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把沙子用铲子装进小桶里,小桶装满后会欢呼雀跃。接着,他们还会把小桶里的沙子很夸张地再倒到沙坑里,嘴里念念有词:"我把沙子倒光啦!我把沙子倒光啦!"铲满沙又倒光沙的过程,从大人的视角看,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无论是装满沙还是倒光沙那都是莫大的成就啊!

最近小小宽迷上了四宫格数独。对于一个两岁十个月的孩子来说,绕来绕去的数字游戏可能有些难,我们原本也是本着试试看的心思才引导他玩着做的。循着我的思路做了十几道题之后,他大概摸出了门道,主动学着我引导的词句自己解题:"有一个空的最简单,可以先做这一排;这一竖排有2和4,这一横排已经有3了,这里不能填3,因此,这里只能填1,那剩下的空格填3……"瞧,思路异常清晰,模仿得像模像样!每每通过自己专注的解题作为一整张A4纸六道题的四宫格数独,小小宽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学着在线外教老师的语气夸自己:excellent!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个巨人,自信心爆棚。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不过,小小宽在学英语跟读绘本的时候却没那么顺利,有时候句子比较长,单词比较多,他说不清楚,他就会撅起小嘴:"妈妈,妈妈,你来!"或者直接软抵抗,听读时各种纠缠,跟读时故意变音……

由此可见,叫小孩儿做的事情不能太难。太难的事情,小孩儿做不成,就没有成就感;如果没有成就感,小孩儿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不愿意再花十分的力气去做了。相反,如果所做的事情,并不太难,小孩儿能胜任,他便会努力做成;一有了成功感,小孩儿就很高兴,就会收获自信心。小孩儿收获的成就感越多,自信力就越大,事情就越容易做成。因此,成就感与自信力是相互为用的。

父母对于这一点应予以特别的注意:尊重小孩的成长规律,给小孩儿分配合适的任务,鼓励小孩学习适龄的知识,适时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 户外活动,是小孩成长的助推器

小区里的妈妈们扎堆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家孩子在家根本待不住,每次出门都喜不自胜!你看,除了午睡,我基本上陪他在外面荡……"这大概是很多遛娃大军的心声。

如果留心观察,也能发现,小区里那些在户外活动的婴孩儿,通常长得比较精干,比较结实,食欲相对较好,身体素质也杠杠的,不太容易生病。那些不太出门的娃娃相对娇气一些,对环境、气候比较敏感,伤风感冒是常有的事儿。

多在户外活动不仅能带来康健的身体,还能增长无尽的知识:日月星辰的转换,花草树木的四季变化,江河湖海的流动……这些都尽收眼底,还有比大自然更美妙丰富的课本吗?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可是,许多家长总不放心让孩子在户外尽情玩耍,或担心衣服总脏,或担心身体疲乏,或担心发生危险……做老师的受大环境的影响,不愿多事,城市学生的集体户外郊游少得可怜,每学期大概就那么一次!如若爆出安全事故,那仅有的一次春游或秋游又会变得遥遥无期……

其实,不论小孩还是大人,只要条件允许,都是喜欢在户外活动的。我们做父母或老师的,虽不能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点,平时有空闲有精力有条件的时候还是要多多创造条件带领孩子到户外尤其是野外去玩玩才好!

适合的家庭教育,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开始

结语

孩童天生自带游戏精神;模仿是孩童融入世界的智慧举动;好奇心能促使孩子尽情地探索新世界;成功感与自信力是互相促进的;适量的户外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孩童普遍的心理。作为父母,我们在养育孩童时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儿的这些普遍规律。若能依据小孩儿的心理对小孩儿施行适龄的教育,那家庭教育必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西贝娃娃经原创,如果您喜欢我的作品,记得关注@西贝娃娃经 哦!持续为您更新教师成长及家庭教育干货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