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典:折柳

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折柳,即送別。

每日一典:折柳

出處:

折柳的記載,最早見於樂府詩(注意,不是漢樂府。這首詩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樂府詩)《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每日一典:折柳

後在唐朝時,折柳送別已經成為習俗。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當時這已經是一個風俗。灞橋曾是秦王朝霸業的見證。凡東出函谷關必從灞橋經過。灞水兩岸多植垂柳。親友在此折柳相送,心念離別後重逢。

每日一典:折柳

更早,有人猜測在先秦時就已經有此習俗。並舉《詩經》裡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為證。

每日一典:折柳

寓意:

折柳,即送別。至於折柳的寓意,大約有以下兩個。

一是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每日一典:折柳

二是取“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象徵,因柳隨地可活,祝福離人在外地順遂。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於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願耳。”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願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後,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地的人群中,一切順遂。

欣賞:

每日一典:折柳

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每日一典:折柳

折楊柳歌辭五首

南北朝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遙看孟津河,楊柳鬱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

每日一典:折柳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每日一典:折柳

另:古樂曲中有折柳曲,也表離別思鄉之意。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