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量子物理学是20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发展之一,但它对微观世界的描述却带来很多烦恼。一些悖论的出现让物理学家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物理学家发现,印度的古老哲学似乎与他们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或许我们的世界真的早已被古老的哲学涵盖了。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量子物理的建立

直到20世纪初,艾萨克·牛顿的运动定律还一直主导着物理宇宙的研究。后来,它们大部分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升级”。这两大理论合在一起,基本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当时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这些经典理论构成了整个物理学上层建筑的基础。

然而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像电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的行为方式可能会违背经典物理学的预测。为了解释这种行为,他们制定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原理,可以很好地预测电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的行为。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这些物理学家中比较知名的有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埃尔温·薛定谔和维尔纳·海森堡。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个新的理论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预测。例如,它可以让电子穿过墙壁,让粒子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让黑洞蒸发,让观测者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快于光速。

令人困惑的量子世界

那个时期是物理学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当时物理学正处于一个大动荡的状态。人们熟悉的现实世界正被一个似乎太疯狂而不真实的图景所打破。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堡和其他人都被它的含义深深困扰。事实上,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是相信一个行得通的荒谬理论,还是放弃一个行不通的直觉理论。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量子物理学是通过发现几个光的违反直觉的行为而形成的。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865年指出,光可以被模拟成电磁波。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提出光是由被称为光子的无质量的微小粒子组成的。1924年,法国贵族路易斯·德·布罗意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即所有物质都表现出类似波动的行为。这个被称为波粒二象性的命题,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挑战了现实的本质。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路易斯·德·布罗意

根据经典物理学,像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是固体球状的物质。而量子物理学则用我们感觉不到的东西取代了这幅图画。它说电子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形成一个弥漫的云。如果你试着观察电子,你在云的稠密区域找到它的概率比在稀疏区域要高。

这种云可以用波函数在数学上表示。量子物理学的核心是一个方程,它支配着波函数如何随时间变化。奥地利-爱尔兰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1926年发现了它,所以它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那个时期科学作家们热衷于描绘量子物理学所描述的现实与我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由于宏观物体,如树木和汽车,是由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反过来也像波一样运动,所以似乎宏观物体也应该像波一样运动。但这并不是我们所感知的世界。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一个完全由粒子组成的物体,不再像波一样运动,而开始像物质一样运动。当我们观察这些物体时,这的确发生了。为了解释这种令人惊讶的现象,物理学家做了妥协,他们引入了哥本哈根解释。

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观察一个物体会使它失去它的量子性质,并坍缩成我们习惯的经典形式。波函数的这种坍缩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现实只存在于我们在那里观察它的时候。观察者不只是观察现实,实际上他们创造了这个现实。

但如果任其发展而不观察它,物体会保持波动状态。爱因斯坦曾经总结了量子物理学的奇异之处,他问一个朋友:“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奥义书中的古老哲学

物理学家发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本身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我们意识中的一种投射。而在被称为奥义书的古印度文本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理论。

奥义书是古印度的一类哲学文献的总称,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之一。准确的说,奥义书是一种哲学论文或对话录,讨论哲学、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质。几千年来,这些文献只能由老师传给学生,而决不能教给其他人。如果说《吠陀经》规定了取悦神的仪式,那么奥义书则关注实相、心灵和自我的本质。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奥义书描述了婆罗门和阿特曼之间的关系。梵天是宇宙的自我或终极的唯一实在,而阿特曼是个体的内在自我,灵魂。奥义书的一个中心原则是tat tvam asi,意思是婆罗门和阿特曼是相同的。只有一个宇宙自我,我们都是它的一员。

奥义书中说:“婆罗门形成了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智者知道一切众生与他的自我是同一的,他的自我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我。”

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对奥义书十分感兴趣,他曾宣称:“世界上再没有比奥义书更有益、更高尚的学问了。这是我生命中的慰藉,这将是我死后的安慰。”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薛定谔与奥义书

通过叔本华的著作,薛定谔在1918年前后首次接触到印度哲学。薛定谔被这个想法迷住了。据说薛定谔的狗就叫阿特曼;他的一些会议演讲,经常以“阿特曼=婆罗门”结束,他会有点自我膨胀地称其为第二个薛定谔方程。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薛定谔

与量子物理学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联系起来类似,奥义书说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实际上是相同的东西。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薛定谔阐述了一个奇特的想法。他在书中问道:如果世界真的是由我们的观察行为创造的,那么应该有数十亿个这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为什么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是一样的?如果我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你的世界也会发生吗?是什么使所有这些世界彼此同步?

薛定谔认为他在奥义书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只有一个选择,”他写道,“即思想或意识的统一。它们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事实上只有一种思想。这就是奥义书的教义"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生命是什么?》

根据奥义书,只有婆罗门存在。我们周围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摩耶,是由于我们的无知和不完善的感觉而造成的对婆罗门的扭曲。奥义书中的哲学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婆罗门。一切都来自婆罗门,一切都回归婆罗门,一切都由婆罗门维持。”

薛定谔写道:“......只有一件事,而看似多元化的东西,只不过是这一件事的一系列不同方面,由一种欺骗制造的;同样的幻觉也会在镜廊中产生。类似的,高丽桑卡山和珠穆朗玛峰只是从不同的山谷看到的同一座山峰。”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样的概念会吸引薛定谔。量子物理学坚持实相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而波粒二象性是由于我们的观察而产生的。因为我们不能感知真实的波的本质,我们的观察将它简化为我们所看到的不完整的真实。这种简化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波函数的塌缩。因此,一种幻像的出现巧妙地对应了另一种幻像的崩溃。

尽管薛定谔没有引用奥义书,但他完全吸收了其核心信息。“无数的太阳,每个周围都可能有宜居的行星,无数的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无数的太阳......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是幻境。”

哲学家面对的身心问题

奥义书描述了现实如何从意识中产生。但是意识不能作为一种物质或器官存在于我们的体内。在这种情况下,非物质意识如何与我们的物质身体互动并控制它呢?心灵和物质到底在哪里相互作用?这个问题被称为身心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哲学家们。

由于我们无法定位或解释这种相互作用,我们只能面临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意识或现实不存在。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今天,大多数现代科学的倡导者都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即意识是我们大脑中发生的神经化学过程的副产品。它依赖于这些过程,没有它们就不能存在。但奥义书坚持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自己存在,物质世界依赖于它。不存在独立于观察者而存在的客观现实。

薛定谔支持奥义书的这一观点,并对人们对它的厌恶表示遗憾:“必须说,对于西方思想来说,这种学说几乎没有吸引力,它令人不快,被称为异想天开、不科学。因为我们的科学是建立在客观化的基础上的,因此它切断了对认知的主体,对心灵的充分理解。"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薛定谔认为令哲学家头疼的身心问题“就是我们徒劳地追求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物质世界的代价就是把自我,也就是说,精神,从物质世界中剔除,移除它;精神不是它的一部分;因此,显然它既不能对它采取行动,也不能让它的任何部分对它采取行动。”

物理学家的慰藉

薛定谔被奥义书征服了,他和他遇到的每一个人讨论它,并下定决心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他的墓碑上写着:“......所以万物是唯一的;当一个人死去时,它还会继续存在;这就告诉你们,他并没有消失。”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薛定谔的这种想法在学术界并不孤单。玻尔有句名言,“我去奥义书问问题。”弗里特霍夫·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中写道,海森堡遇见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时候,“印度思想给海森堡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领导了曼哈顿计划的物理学家。他曾经为了能读懂《薄伽梵歌》的原始文本,自己学习了梵文。当他目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回忆起了印度古籍《吉塔》中的一首诗,在那首诗中,奎师那向阿诸那展示了他的真形。奥本海默将其中的诗句翻译成英文:“现在我成了死亡,世界的毁灭者。”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罗伯特·奥本海默

不得不承认,奥义书提供的哲学思想给一些处在困扰之中的物理学家带来了慰藉,一种基于观察和推理的现实和宇宙的概念。在这些经文中,物理学家们找到了道德上的安慰、智慧上的勇气和精神上的指引。

现代科学与印度哲学

曾经有一个说法:薛定谔和其他科学家只是把奥义书的精神应用到量子理论中。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导。薛定谔是一位标准的物理学家,科学的方法论已经根深蒂固。那些印度哲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抚慰了他的灵魂,但不太可能帮助他构建数学方程式。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事实上,薛定谔经常批评许多印度人的想法,并指出他们容易迷信。在他看来,现代科学代表了人类思想的顶峰,他寻求印度哲学不是为了取代科学方法,而是为了得到启发。他意识到把两种相隔数千年的思想体系混合在一起并不容易。他认为,西方思想需要非常小心地借鉴印度哲学的思想。

薛定谔曾经写道:

“我确实认为,这正是我们目前的思维方式需要修正的地方,或许需要一点东方思想的输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谨防错误。就像输血总是需要很大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凝血。我们不希望失去我们的科学思想所达到的逻辑精确性,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无与伦比的。”


爱因斯坦的问题:你相信月球只在我看的时候存在吗?

奥义书本身就宣扬了一种统一的信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正如其中的一句话,“在自己身上看到一切众生,在所有众生身上看到自己,就会失去一切仇恨和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