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 教育部為何再次強調中小學手機禁入課堂?

2021-03-01 17:36

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3月1日)開始,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學。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新學期新政策:中小學手機禁止帶入課堂

今天北京市中小學全部開學,北京市教委提出從本學期開始手機將納入學校日常管理,校內要設有統一集中保管學生手機設施設備等要求,同時還提出要因地因校制宜研製切實可行的校內學生手機管理制度。 寒假期間,在北京市豐臺第二中學,已經通過學生會、家長在線徵集等多種渠道,就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管理進行討論,目前已經形成《豐臺二中學生手機使用須知》。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校長 何石明:一拿到這個須知,孩子知道我手機帶不帶,什麼時候可以用,什麼條件帶,帶了要具備哪些手續,不帶的時候學校給我提供哪些方便,家長在家裡怎麼做,都很詳細很具體。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各個學校已經有一些實施方案,為了實施更人性化,從這個學期開始將對不同年級班級提出不同的規定。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王殿軍:在清華附中我們採用的是都交給他們(學生)自主管理,也就是說可能一個班級他(學生)在班主任帶領下,他(學生)會制定班級管理手機的公約,大家討論應該怎麼樣合理使用手機,我們班應該怎麼做。

除此之外,記者在採訪中還注意到,很多學校將“電話手錶”設備也納入到校園管理規範內。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德育副校長 譚雪濤:跟手機的管理規定是一樣的,因為學校裡我們給每個辦公室和樓道都配備了相應的電話,還有我們老師的一些通訊辦法,所以家長要想找到孩子,或者孩子聯繫家長,在通訊上是沒有問題的。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 李奕:我們實際是分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需求,以及我們教育供給側結構的改革,年齡越低可能我們切割的應該更清楚讓他遠離手機,可能年齡越高我們的管理方式越需要更加科學。需要疏堵結合,幫助孩子學會管控,其實比簡單的“一刀切”不許接觸,要更有價值。

各地管理措施更加細化 操作性更強

教育部此次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是為了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知在明確提出“手機禁止帶入課堂”的同時,要求學校要細化管理措施,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繫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為此,各地也在探索制定操作性更強、更符合學校管理實際的具體辦法。

山東省雖然在2018年就已通過地方立法,成為全國首個以法規形式禁止中小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帶入課堂的省份。但在今年春季開學之際,又進一步推出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等規定。

在江西南昌,新學期通過討論形成班級公約,實施班級統一管理,實行禁止學生攜帶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校園的規定,並加大監管力度,同時還針對學生手機進校園、進班級,帶來哪些問題,把這些問題交由師生家長共同梳理,形成共同的認識,同時,師生家長共同探討化解問題的辦法。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學校長 謝俊: 當然後期我們也會通過一些活動,讓孩子們能理解這項政策的落地。特別是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就會摸排已經有手機上網的或者手機遊戲成癮的孩子,這方面具體的溝通,讓他們正確地去理解,確保我們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山西長治則推出電子學生證,目前全市160多所學校,超過12萬學生使用,不僅可以實現親子通話,還能及時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到校情況,當孩子遇到危險時特設的“SOS”鍵也能一鍵報警。

山西省長治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 董茂才: 單純地利用堵的辦法,學生的這個反感度比較高。我們採用堵和疏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學生使用電子學生證,在學生和家長自願的基礎上,電子學生證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和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問題,也可以在學生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要求2018年已提出

關於在校學生如何更健康、更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各界一直在探索中。早在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已經首次提出要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

《方案》中分別在使用方式和時間上,對學校和家庭提出要求,要求學生科學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在家庭中,要求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時,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不超過15分鐘,以學習為目的的,也要控制在30—40分鐘之內。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 王登峰: 從2018年印發八部門的防控近視的文件以後,各地都採取了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到2019年的時候,我們整個的近視率下降了3.4個百分點。但是2020年的疫情應該說很多學生是居家學習,通過在線學習,大量的使用電子產品,所以視力的下降又變得非常明顯,初步統計大概增加有10個百分點左右。

在今年的春季開學前,教育部再次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 這一次教育部出臺的手機管理通知,堅持柔性管理與剛性要求相結合,提出了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這樣一個明確要求。同時要求學校要提供必備的手機統一管理的裝置,同時還要求學校的老師,不得通過手機來佈置作業,也要求學校和家庭要加強溝通聯繫。

持續推進校園手機管理背後的思考

從2018年教育部首次提出禁止手機帶入校園到今天,時隔兩年,為何再次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手機又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來看記者的調查。

儘管很多中小學生表示手機是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於查資料、尋找課件、觀看教學視頻等。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由於智能手機功能眾多,中小學生自控力較差,不少學生使用手機的航向經常“跑偏”。

記者: 你每天用這個手機都幹嘛呢?

山東省濟南市小學生: 打著學習的名義看短視頻。

江西省南昌市初中學生: 看手機肯定是跟學習沒有關係的,肯定更有趣。

山東省濟南市學生家長 劉耿: 一開始是為了讓他學習查閱資料,但是發現他查著查著就去看純娛樂性的東西,家長肯定會生氣的。

記者發現,被採訪的大部分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是用來休閒娛樂,不光背離了學習的初衷,使用時間也很難控制。

江西省南昌市初中學生: 我玩手機的時候,本來約定的一個小時,但其實我可能會玩一個半小時。只要有了手機,我看視頻的時候基本上就不會管時間了。

江西省南昌市初中學生: 其實不大能剋制得住,比如說晚上寫完作業,放鬆一會兒,就想看一些小視頻,一看就9點鐘看到11點多鐘了。

據瞭解,許多中小學生家長給孩子配置手機初衷是為解決上下學出行安全、瞭解在校學習狀況,然而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又是怎麼樣呢?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七中老師 譚笑: 以前我們雖然也有一些措施,讓他(學生)把手機交上來,但總有孩子會控制不住自己,就把手機偷偷地藏起來,在體育課、課間或者自己不想聽的課的時候偷偷地拿出來,只要他玩,同桌就會相互看,非常打擾他們的學習。

出於學生成長健康的多重考慮,教育部門持續推進手機校園管理。兩次出臺關於學生手機管理規定。我們注意到,《規定》不但要求學校採取措施,加強管理外,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東省濟南市學生家長 劉耿: 我們家長還是支持的,因為他們沒必要帶手機去,非得進學校裡面聯繫,而且孩子帶手機,其實有的時候它是弊大於利的。

山東省濟南市學生家長 韓翀: 在學校你帶手機沒有必要,帶進學校就相當於帶一部遊戲機進來,可能全班都會受影響,所以說我認為手機不進校園是正確的。

未成年人過度使用手機造成危害不可逆轉

有調查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接觸網絡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其中大多數是通過手機開始接觸網絡。

據介紹,由於未成年人的身體處於迅速成長髮育階段,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用眼負擔大幅加重,使得近視率快速上升。來自教育部統計的數據,2019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0.2%,其中,6歲兒童近視率為14.5%、小學生近視率為56%、初中生近視率為71.6%、高中生近視率超過90%。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鮑山學校初中部政教負責人 寇延文: 現在孩子視力下降,其實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過多地使用電子產品。

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前列,醫學專家指出,近視呈現低齡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未成年人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除了造成高發近視外,還有更多的疾病隱患隨之而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主任 付晶: 我們還發現了一種疾病在近幾年也變得多了,那麼它也是一種斜視,這種斜視是一種內斜視,它發生的年齡我們現在發現小的有5、6歲,這種斜視對患者的最大的困擾就是看東西始終都是有雙影,會嚴重地影響他的生活學習。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 魏文斌: 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或者是更小的小孩過早使用了電子產品,在社會上其實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手機、平板電腦是一個“電子保姆”,讓我們應該有的遠視儲備過早的消耗了,然後過早的進入了近視狀態。所以等到他上學期間,學習任務比較重,同時又不能夠很好的進行戶外活動,所以近視的發生越來越重,所以就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過度使用手機除了對未成年人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外,通過手機上網進入虛擬的網絡世界,如果未加引導、限制,容易使未成年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出現問題。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王殿軍: 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然後讓它真正成為我們的幫手,而不是成為對我們學習和生活、健康造成損壞的一個工具,這本身我認為就是一個教育的內容,是很好的一課,我們必須把這一課上好。

(總檯央視記者 柴丹楓 郝亮 賀學國 山東臺 江西臺)

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