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耕前施底肥間隔幾天放水不蒸發?

用戶1944266376049


謝謝你的提問,水稻耕前施底肥是指田還沒有翻耕以前,將肥料直接撒入大田。我們這裡都是在插秧或直接撒播前十天左右將大田灌水翻耕,保持水深進行漚田,在臨近插秧或直播時平田,平田的時候將複合肥撒入田中作底肥,忌用尿素類肥料,因為這類肥料被土壤吸收慢,容易揮發。施肥後-般3天左右肥料就會沉澱被土壤吸收,如果需要放水,肥料也不會流失。


季業宏


答,水稻耕前施底肥間隔幾天放水不蒸發?這個提問是不是考驗寫三農的人哪?還是提問者根本不是種田人哪?若是考驗也可告訴你,我們從種田開始沒有見過水稻耕前施底肥,然後間隔幾天放水的這種做法。若是你根本就不是種田人提出此問題,那我們也就不必回答,浪費時間,說了也沒用?


吳玉香


稻田耕前施底肥間隔幾天放水,的確有可能會造成肥料中的氮元素出現一定的損失情況。而且。這種底肥的施用方式在黑龍江的水稻種植區也比較常見。雖然說這種底肥施用方式不科學,但是黑龍江的稻田面積比較大,從減輕工作量和降低勞動難度來說,也是無奈之舉。

1、旱揚肥。在黑龍江地區,題主說的這種底肥施用方式叫做旱揚肥。之所以會這麼做,就是為了減少施肥的難度。黑龍江的稻田採取秋季翻地、曬垡的方式來管理,春季施底肥的時候田面滿是翻耕的土垡片,不放水在稻田中走路尚且有難度,更何況是補充水層了呢。而且,水稻的底肥用量比較大,一畝地的底肥用量動輒十幾公斤,揹著幾十公斤的肥料走在滿是水還不平整的稻田,難度可想而知。這幾年,從國外引進了拖拉機牽引的草坪施肥器,極大的減輕了施底肥的工作量。所以,現在黑龍江墾區的水稻種植區採取旱揚肥的稻農數量少了很多。只不過,由於大部分的肥料顆粒施在土壤的表層,在光照、風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肥料中的氮元素的損失。因此,這種做法並不是很科學。



2、水揚肥。這種方式現在在黑龍江地區比較普遍。冬季翻耕的稻田,在春季放水之後再施用底肥,隨著底肥的施用跟進稻田的水整地作業,將撒施的底肥耙入土壤的深層,讓肥料在土壤的深層逐漸的溶解、釋放養分。從肥料的利用率來看,水揚肥的方式比旱揚肥的肥料利用率高一些,在肥料損失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改善。但是,這種水揚肥也有一定的限制,就是施肥之後需要儘快的水整地,否則一些暴露在空氣中和撒施在水中的肥料還是會造成一定的養分損失。所以,從科學施肥的角度來講,水揚肥的做法也不是很科學,只能說與旱揚肥相比有一定的改善。


3、側深施肥。側深施肥是從日本引起的較為先進的施肥技術,在高速插秧機的插植臺加裝側深施肥系統,在水稻移栽的同時,將肥料施在秧苗根系側方3-5釐米、深5釐米的位置,利用田面泥漿的淤合作用把肥料封閉在泥漿裡,讓肥料在泥漿中逐漸的溶解、釋放養分。側深施肥施用的肥料,與表層水分接觸的機會少、養分隨水的損失少、肥料利用率與前兩種方式相比要高一些;而且,由於肥料是呈線狀施在秧苗根系的兩側,更有利於秧苗根系的吸收。所以,使用側深施肥的地塊在移栽之後可以不施返青肥;


再者,側深施肥都是使用專門的具有緩釋和控釋能力的複合肥料。肥料在泥漿中溶解的速度慢,肥效持續期相對比較長,很多使用側深施肥技術的稻農會在移栽之後不追施櫱肥和穗肥。單純依靠25公斤/畝的複合肥,就能滿足水稻全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所以,想對比來說不管是旱揚肥還是水揚肥,與側深施肥相比都有一定的劣勢。只不過,側深施肥對插秧機有一定的要求,價格方面較為昂貴,現在也僅僅是在黑龍江墾區進行大面積的推廣。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