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4月1日,在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西河子沟采油队郭家河采油站,石油女工们正在整理刚出笼的花馍。

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除了祭祖,另外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蒸花馍”。一大早,职工灶房内便传来一阵阵欢快的说笑声,和面、捏花型、点“红绿”、上火蒸,心灵手巧的女工们用手中的剪刀、梳子、切刀、牙签等简单工具,眨眼间就将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变成了一只只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不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口感丰润饱满,又香又甜,软绵香醇。

清明传统节日将至,看石油女工巧手蒸出的俏花馍

据悉,清明节蒸花馍源于明清年代,因花式多样而得名。每到清明,陕北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而且还很有讲究。已婚男子吃的花馍叫子处,形似又大又圆的大馒头,象征如山一样的担当、责任和厚重;已婚女子吃的花馍叫罐和梭,状如织布机上的梭子,梭是表示了对女人勤劳、持家的尊重和赞扬;男孩吃的花馍是大老虎,希望男孩子能生龙活虎,健康成长;女孩吃抓节,谐音即抓髻,也是希望女孩子们快快长大,早日成家立业,富贵满堂;小孩们则是用面捏成各种花鸟鱼虫的面花。工作人员表示,“大家在一起蒸花馍,不仅是纪念清明这个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华商报记者 宋小雪 通讯员 刘亚萍 胡世军 马新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