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陽原,美麗的桑乾河

桑乾河,戰國時稱“浴水”,兩漢、北魏時為“治水”、㶟水,隋時名桑乾水,唐稱桑乾河至今。

桑乾河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說此河“過代郡桑乾縣”(治所在今辛堡鄉龍鳳坡東北一帶);

一說每到桑葚成熟季節河水就乾涸了。

後一種說法流傳更廣一些,唐代詩人賈島有詩《渡桑乾》:“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金代詩人元好問等文人墨客也吟誦桑乾河,可見桑乾河自古就是一條名河,也是一條引人遐思和神往的河。

桑乾河是陽原縣的母親河。

縣境內沿河兩岸,分佈著99個村莊。長期以來,陽原縣積極利用桑乾河水灌溉。

引桑乾河水灌溉,明清時已有記載;

民國前期,桑乾河灌溉渠道有公利渠(又名開陽堡渠)、濟眾渠(又名同梁堡渠)、北渠(又名籍箕灘渠)和槽村渠,均為私人開鑿,按畝徵收水費。這些渠道工程簡陋,缺乏控制設備,有“小水不夠吃,大水吃不了”之弊。1958年至1993年,桑乾河先後建起第二淤灌區、富民灌區和第三淤灌區,桑乾河水才得以大範圍利用,灌溉面積六至九萬畝。

美麗的陽原,美麗的桑乾河

水火無情,利害兼生。歷史上的桑乾河多有水患記載,尤其是一河橫貫全縣,阻隔了河南與河北的交通。曾幾何時,大、小渡口等村的人力背渡竟成為一種職業。

桑乾河建橋,歷史悠久,歷經艱難。

據《陽原縣誌》(建國後首志)記載,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渡口處即有木橋。1935年以前,縣內桑乾河通橋有三座,除渡口橋外,還有普濟橋和西水地橋。

如今,在桑乾河道上,從西向東陸續建起了施家會橋、小石莊橋、牛蹄莊橋、曲長城橋、井兒溝橋、東城橋、張石高速公路橋,岑家灣橋等規模不同的橋,可謂是眾橋飛渡南北,兩岸變成坦途,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兩岸的交通條件,而且對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麗的陽原,美麗的桑乾河

桑乾河為過境河,河水受上游控制。

特別是1960年7月山西省陽高縣建起冊田水庫後,陽原境內的桑乾河變成了一條流量很小的河流,甚至出現斷流。

2003年9月26日,冊田水庫首次向北京集中輸水,人們才看到了多年未見的河水奔騰而下的氣象。

2017年6月17日,大水網“兩縱十橫”第一橫萬家寨引黃北幹線工程開始向冊田水庫跨流域調水,黃河水首次進入冊田水庫,同年11月,冊田水庫向官廳水庫輸水。

圖文:美麗陽原

排版:文旅張家口

備註:侵權聯繫刪除

美麗的陽原,美麗的桑乾河

瞭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

美麗的陽原,美麗的桑乾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