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站在記者的鎂光燈前,宣佈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延期一年舉行的時候。“憂愁”兩個字,明明白白地寫在了他的臉上。


三月份,日本“新冠”疫情爆發,安倍遭遇其他國家的“逼宮”。由於不滿日本政府堅持如期舉辦奧運會的決心,加拿大、澳大利亞兩國帶頭宣佈,拒絕參加今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


百年奧運史上,從來沒有過如此尷尬的時刻。除了兩次世界大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遭遇中美兩大國的抵制,也沒能阻止它照常舉行。


不過對於安倍晉三來說,東京奧運會最終延期,日本損失面子事小。真正讓他感到憂愁的,是沒了奧運會的幫助,他心中圖謀已久的大計劃沒法實現——一個70年來,幾代日本首相共同致力的,足以讓安倍晉三青史留名的“大計劃”。


太上皇——麥克阿瑟


75年前,東久邇宮稔彥親王看著報紙上裕仁天皇與麥克阿瑟將軍的合照,感到怒火中燒。


1945年8月17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2天之後,稔彥親王被他的侄子,也就是裕仁天皇任命為首相和陸軍大臣,總理日本的戰敗投降事務。


這或許是日本歷史上最丟臉的一屆首相,不過作為皇族,稔彥親王依舊努力在美國佔領軍面前,維護皇室的尊嚴。


麥克阿瑟率領盟軍接管日本後,命令日方草擬新的憲法。結果親王提交給麥克阿瑟的憲法草案中,天皇依然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軍隊統治權,讓麥克阿瑟十分生氣。


為了削弱天皇在民眾心中的神格,麥克阿瑟故意讓美國攝影師拍了一張自己和天皇的合照,並要求所有報紙刊登。


照片裡,身材高大的麥克阿瑟身著便服、舉止隨意,而在一旁的裕仁天皇穿著正裝、矮小且拘謹,氣勢上輸了大一截。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麥克阿瑟與裕仁的合照)


看到這張有辱皇室體面的照片,稔彥親王急忙跑去阻止麥克阿瑟,卻被後者強硬地告知,現在的日本,美國人說了算。


稔彥親王終於明白,皇室的權威已經不可能再現了。於是當所有日本民眾在報紙上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稔彥親王率領皇族內閣集體辭職,——執政僅有54天,成為日本歷史上最短命的一屆內閣。


踢開了一幫皇親國戚,麥克阿瑟順勢組建起了由民主派構成臨時政府,拉開了他“改造日本”的宏圖。


然而,麥克阿瑟的“太上皇”當得並不順心。


因為即使在民主派人士中,也有許多人並不希望日本完全聽美國的話,成為美國的僕從國。

其中就包括日本的政治望族,鳩山一郎(鳩山由紀夫的爺爺)。


鳩山家從明治時代開始,就是日本的政治門閥。二戰時期因為批判東條英機,鳩山一郎被邊緣化。


日本戰敗後,鳩山一郎組織起民主黨派自由黨(現今日本第一大黨自民黨前身),在日本國會中攻城略地。皇族內閣集體辭職時,聲望很高的鳩山一郎被議員們推舉為首相。


不過,鳩山一郎想讓日本走獨立自主的路線,完全不合麥克阿瑟這位“太上皇”的胃口。因此在他即將上任時,美國人為鳩山一郎設計了一場“文字獄”,判定他是法西斯主義者,並禁止他參政。


鳩山一郎迫於無奈,只得將首相大權交給他的副手吉田茂。1946年,吉田出任日本首相。


日本戰後國策的奠基人,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陽奉陰違——吉田茂


在麥克阿瑟眼裡,吉田茂是擔任日本首相的最佳人選。


戰前,擔任外交官的吉田茂就是日本政府中著名的親美派。即使在二戰爆發後,吉田茂也在日本政府中積極斡旋,希望同英美和談,由此獲得了麥克阿瑟的賞識。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外交官出身的吉田茂)


經歷了前任稔彥親王和鳩山一郎的教訓後,吉田茂心裡自是明白,如果此時再和美國人對著幹,必然是自取滅亡。


因此他上任後,極力拉攏和麥克阿瑟的關係,明面上對美國的要求百依百順。


在吉田的領導下,日本國會通過了自我閹割式的和平憲法。憲法規定日本完全放棄武裝力量和交戰權,消除了軍國主義復活的可能,讓美國人倍感放心。


不過在其他有迴旋餘地的議題上,吉田茂就不是那麼聽話了。


麥克阿瑟要求日本進行徹底的經濟改革和土地改革,消滅大財閥和大地主等保守勢力。而保守派出身的吉田茂,自然是陽奉陰違。每次麥克阿瑟問起改革的事,吉田茂就打哈哈,暗地裡則能拖就拖。


吉田茂消極對待改革,為前軍國主義“殘餘”們捉刀,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反感。


1947年,日本在新憲法的框架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大選。吉田茂被踢下了臺,支持社會主義路線的中左翼政黨社會黨和民主黨乘勢崛起,組成聯合政府。


社會主義力量的崛起,引起了美國人的擔憂。


因為是民選政府,美國不能在明面上干涉日本內政,但是詭計多端的他們在私下裡玩起了花樣。


美國安插在日本政壇內部的線人,向媒體曝出了日本戰後第一大政治醜聞——昭和電工事件


一家名叫“昭和電工”的公司,向首相、官僚們行賄7000萬日元,以換取日本政府的30億日元優惠貸款。


受美國控制的日本媒體趁機大肆宣傳這一行賄案,導致社會黨、民主黨很快失勢,首相蘆田均等64位中左翼政客遭到起訴和逮捕。


但10年之後的審查結論表明,包括首相在內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無罪的,因此這一事件又被稱為“昭和電工疑獄”。


這場疑獄,讓美國所偏愛的自由黨重新成為多數派。1948年,吉田茂第二次擔任首相。


這一回,吉田茂遇到了施展政治抱負的天賜良機——朝鮮戰爭。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對日政策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在朝鮮戰爭前,美國忌憚日本的軍事力量與工業實力,希望把日本打退成為落後的農業國。然而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看到了日本作為反共東亞“橋頭堡”的重要性,因此改弦更張,扶植日本成為工業國家。


不過,美國的扶植不是沒有代價。美國人也害怕日本成為工業國後“吃完奶罵娘”,因此必須以駐軍的形式牢牢控制日本。


吉田茂猜透了美國的心思,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吉田路線”,即軍事上完全服從美國的戰略利益,以換取美國的工業援助,優先發展本國經濟。


根據這一路線,1952年日本與西方國家簽署《舊金山合約》,結束被佔領狀態的同時,美日又立刻簽訂了《日美安保條約》,保障了美軍在日本的駐紮權。


此後,在美國的援助下,一批像豐田、三菱這樣的財閥起死回生,日本開始實現戰後經濟的騰飛。


經濟快速恢復的同時,吉田茂在政治上也動作不斷。他以反共為藉口,勸說美國人解除了對右翼分子剝奪公職的處罰,其中就包括“甲級戰犯”重光葵、嫌犯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公)等人。


1952年大選,共有139名曾被解除公職的右翼分子回到了日本議會,佔眾議院議員人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組成了各式各樣的反共團體,在日本國內展開了“獵巫”行動,對抗左翼勢力。


曾經被美國人一度驅趕的右翼勢力,在吉田茂反共的旗幟下,再度聚集了起來。


滿洲之妖——岸信介


1946年,被當成“甲級戰犯”關在東京鴨巢監獄裡的岸信介,聽到和平憲法頒佈的消息時,大罵當政的吉田茂首相是叛徒。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長得就很像妖怪的岸信介)


相比于吉田茂這樣的偏保守派,岸信介算得上是純正的日本右翼。


在日軍侵華時期,岸信介就是日本政壇上著名的納粹分子,視中國、朝鮮等其他東亞民族為劣等種族。


在他擔任滿洲工業部長期間,岸信介奴役勞工、販賣毒品、喝酒嫖妓,無惡不作,因此被冠以“滿洲之妖”的稱號。


所以像岸信介這樣的民族主義者,看到日本通過了自我閹割的和平憲法時,心裡自然感到萬分痛苦。被釋放出獄並回歸政壇之後,岸信介就開始謀劃起了修改憲法的路徑。


想要在日本修改憲法,必須獲得三分之二議員的同意,同時提交全民公投,難度極大。


因此岸信介聯合鳩山一郎,將右翼政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一家。自民黨以修改憲法為最終目標,霸佔日本政壇至今。


然而最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貿然修改憲法,可能會引起美國的警惕和打壓。


1956年,擔任日本首相的鳩山一郎,就是因為強行推動修憲,不再被美國人信任而下臺。


所以接替了鳩山一郎的岸信介,吸取了前任的教訓,不再謀求修憲。他反而在《日美安保條約》上動起了心思,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


吉田茂所簽下的《日美安保條約》,權力並不對等,美國有幫助防禦日本的義務,但相反日本並沒有。


因此岸信介謀求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強調日美雙方共同防禦的對等地位。如此一來,日本就不會再被視為美國的軍事僕從國,而日本的軍權也得以部分解禁,一箭雙鵰。


然而讓岸信介沒想到的是,這個看似完美的計謀,卻引發了日本戰後最大的一場社會運動——安保鬥爭


對於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二戰給日本社會帶來的創傷歷歷在目,人們渴望和平。然而《日美安保條約》的修訂,很有可能讓日本捲入美蘇爭霸的洪流當中,再次引來戰火。


因此岸信介政府提出修訂《日美安保條約》後,各界團體先後站出來抗議,最為激進的學生群體甚至組織了一萬多人,衝擊日本國會。


面對民間和在野黨的反對聲,岸信介一意孤行。在日本眾議院投票的當天,岸信介派警察強行趕走了反對派議員,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完成了投票。


這一回,岸信介觸碰到了民主的底線,徹底掀起了日本社會的一場颶風。


1960年6月4日當天,500萬日本人宣佈罷工,高喊“暗黑國會”、“日本不能嫁給美國”的口號。6月15日,33萬學生和民眾圍堵國會,國會門口成為警察和群眾亂斗的現場,一個東大女生在衝突中喪生。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聲勢浩大的安保鬥爭)


自知已經成為“人民公敵”,岸信介甚至幾次下令,出動自衛隊鎮壓群眾。但是自衛隊官員堅持不與國民為敵,拒絕了岸信介的要求,更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才沒有發生。


儘管人心盡失,岸信介還是在美國人的保護下,負隅頑抗到了《日美安保條約》自動生效的那天,達成了他的政治夙願。隨後岸信介主動辭職,安保運動失去了鬥爭的目標,逐漸消退。


雖然鬥爭宣告失敗,但聲勢浩大的安保運動,還是讓日本右翼大大收斂。接替岸信介擔任首相的佐藤榮作,為了安撫民意,強調日本要重新走回富國輕兵的“吉田路線”。


此後20年,日本政府中的右翼分子老實地蟄伏了起來,不再有人膽敢掀起修憲和軍備的風浪。


風見雞——中曾根康弘


1985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投降40週年的紀念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身著燕尾服,走進了列有日本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在他呈上的祭品中,寫有“內閣總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幾個大字。


這是二戰後,第一位以官方名義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在二十多年前,即使是臭名昭著的右翼首相岸信介,也沒敢以官方名義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中曾根康弘是日本政壇著名帥哥)


參拜靖國神社兩個星期前,中曾根公然聲稱,戰敗後日本人對戰爭罪行進行反覆懺悔,不過是“自虐史觀”。他呼籲,日本是時候擺脫戰敗國的陰影,來一場“戰後政治總決算”了。


中曾根康弘提出“戰後總決算”的時候,日本正處於最繁華的年代。日本的汽車、家電橫行世界,GDP世界第三,國力大有趕超蘇聯之勢。


經濟的富裕,讓日本人重新找回了自尊,淡忘了戰爭的傷痛,右翼情緒再次抬頭。《日本第一》、《日本可以說不》等小冊子風靡日本。


正是看到了民眾情緒的暗流湧動,中曾根才提出讓日本重回正常國家的口號。


為了表明日本已經迴歸正常國家行列,中曾根帶領日本,在國際外交上扮演更多的角色,試圖將日本提升為外交大國,以和經濟大國的地位相稱。


例如早在70年代,中曾根就積極推動中日恢復邦交,並向中國提供經濟援助。1983年,中曾根又成為第一個訪問韓國的首相,並同樣對後者施以慷慨的經濟援助,以體現日本的強國身份。


積極同東亞其他國家交好的同時,中曾根也不敢怠慢最重要的日美關係。在拜見美國總統里根時,中曾根就放言日本是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討得了里根的歡心。


作為迴歸正常國家的一環,中曾根和其他右翼分子一樣,致力於修憲和重整軍備。在他的任上,日本雖然沒有成功修憲,但打破了日本軍費不高於GDP1%的限制。


這種既交好各國、又否定歷史的兩面派做法,讓中曾根有著

“風見雞”(日本屋頂上的風向標,見風使舵的意思)的綽號。


然而,中曾根積極推動日本擔當外交大國的行動,不但沒有讓日本躋身大國行列,反而葬送了日本的經濟前途。


中曾根在任的80年代,日美貿易戰正愈演愈烈。面對日本商品的湧入,美國的抗議和反制措施日漸增多。


其中,美國政府最主要的一條抗議,就是強調日元價值被日本政府人為壓低,要求日元升值以平衡雙邊貿易。


在中曾根之前,日本的官僚們都相當照顧日本的財閥和出口企業,認為它們是日本經濟的根本,不願意提高日元幣值而損害出口。


然而中曾根的想法則完全不同。

他認為日本如果能和各國協調經濟事務,正是日本大國地位的體現。


因此,中曾根帶頭購買外國貨,積極推動日本擴大進口,提高日元幣值。在他的領導下,1985年日本同其他5個發達國家簽署了《廣場協議》。協議簽訂後3年的時間裡,日元的匯率提高了80%。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廣場會議六國談判代表)


日元大幅升值的結果,就是日本的出口產業遭到重創。日本央行為了拯救經濟大撒熱錢,催生出了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經濟。


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隨後陷入了“失去的十年”,股市崩盤、經濟衰退、失業陡增,曾經受經濟繁榮所支撐的民族自豪感,在衰退中煙消雲散。


本想帶領日本走向正常國家的中曾根康弘,沒想到卻成為了日本的掘墓人。


改天換日——小泉純一郎


90年代日本經濟崩潰的同時,日本政壇也出現了大動盪。


曾經一黨獨大半個世紀的自民黨,因為無力阻止經濟衰退和頻發的政治賄賂醜聞,失去了多數黨的地位。其他在野黨一擁而上,爭奪自民黨遺留的權力蛋糕,日本政壇從此黨派混戰、亂象不斷。


10年時間裡,9個首相先後走馬上任,而後又迅速垮臺。最短命的首相宇野宗佑和羽田孜,僅在任兩個月的時間,期間壽命最長的橋本龍太郎,也不過執政兩年半。


“10年9相”的動盪,讓日本民眾對政治倍感失望。他們此時急需一個政治強人,來肅清政壇中派系爭鬥、幕後交易、改革遲緩的亂象。


這時,高喊著“砸爛自民黨”的小泉純一郎異軍突起,以硬漢改革者的形象獲得了日本民眾的青睞。


為了獨攬大權,推行自己所承諾的改革,2001年小泉純一郎上臺後,大力清洗黨內政治派別,重用提拔俯首帖耳的新生力量,打破了自民黨內部的派系均衡。


黨內政治老人,如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宮澤喜一,均被小泉純一郎一一逼退,氣的中曾根怒斥小泉搞“政治恐怖主義”。


小泉大刀闊斧的內政改革,也的確獲得了民眾的認可。藉助2000年後中國經濟的騰飛,日本經濟大有改善,護佑小泉度過了長達5年半的任期,並讓他成為了日本戰後政治壽命第五長的首相。


在小泉執政的後期,他本人大權獨攬,並且民眾支持率極高,以至於日本媒體稱國會為“小泉劇場”——供他個人表演。


在外交方面,為了符合自己的硬漢形象,小泉無懼東亞國家的反對,每年參拜靖國神社。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日本配合美國出兵海外,打破了二戰以來的禁制,讓日本的右翼耀武揚威了一回。


小泉執政期間,日本內閣充斥著右翼人物,這些政府高官的示範作用,使得2000年之後的日本社會整體右傾。


日本右翼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處心積慮地將“侵略”的表述改為“進出”,將日本在亞洲發動的戰爭改為“自衛戰爭”或“幫助亞洲解放”,並堂而皇之地通過了官方的審定。


一些右翼議員,甚至更大膽地提出要推翻東京審判,恢復日本戰犯們的名譽。


至於日本右翼們的終極目標——修憲,在小泉任職期間,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刊登了由自民黨起草的新憲法大綱。新憲法大綱裡,關於限制日本軍力、交戰權的條目被大幅修改裁撤。


這是日本戰後60多年以來,憲法大綱草案第一次進入公眾討論階段。距離自民黨立黨的最終修憲目標,只剩臨門一腳了!


君子豹變—安倍晉三


在外人看來,安倍晉三這個人似乎很是窩囊,沒有威嚴。


2015年聯合國大會上,安倍晉三約定和普京會面,談論兩國的領土爭議問題。結果遲到的安倍看到普京在等自己,趕忙一路小跑過去,握緊了普京的手,舉止投足間滿是示好之意,被在場媒體拍了下來。然而一旁的普京卻不為所動,冷臉相對。


去年4月份,安倍晉三攜夫人訪美。在白宮的門口,安倍晉三夫婦同特朗普夫婦合影留念。特朗普毫不客氣地霸佔了紅毯的中央,安倍一度想站上去,卻被特朗普喝止。遭到拒絕的安倍晉三隻得在一旁堆笑,十分落魄。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被擠出紅毯的安倍晉三)


儘管在很多國際場合,安倍看起來沒有面子。但是他自己知道,這一切忍辱負重,都是為了他的“大業”——修憲。


想要完成修憲的最終目標,安倍需要跨過三道門檻。國際支持、官員擁戴和民眾認同。


日本和平憲法,是二戰後世界秩序的象徵之一。修改和平憲法,意味著對戰後秩序的挑戰。不但會遭到東亞國家的反對,美國、俄羅斯都有可能對日本有所忌憚。


因此,安倍晉三隻能在公開場合放低姿態,儘可能地示好、釋放善意,從而降低其他國家對修憲的敵意。


對於自己在國際場合上近乎於忍辱負重的姿態,安倍晉三用

“君子豹變”來鼓勵自己。這句話出自《易經》,指沒有權力但有理想的人,要像豹子一樣機敏靈活、審時度勢。


而關於如何獲得國內的支持,安倍的政治手腕也逐漸精進。


十四年前小泉純一郎卸任時,提攜安倍為繼承人,安倍晉三因此成為了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


小泉本來為安倍遺留下來了豐厚的政治遺產,但卻因為安倍用人不淑,麾下多個內閣成員相繼因醜聞或失言辭職,導致安倍的支持率大降,並因此而倒臺。


不過幸運的是,自民黨的最大對手民主黨,在之後執政過程中也表現不佳,從而送給了安倍再一次拜相的機會。


2012年,安倍第二次當上首相,這時他已經經過了深刻的反省和考量。


安倍再次上臺時,拋出了振興日本經濟的安倍經濟學,試圖以經濟發展,提升民眾的支持率。


安倍經濟學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效,在他的領導下,日本的股市從2012年底開始上漲,至今漲幅已經超過了200%,日本失業率也從4.7%下滑至3.5%。


不過就如同前首相麻生太郎所說的那樣:“安倍首相真正感興趣的不是經濟,一旦有了充分的權力和威信,他會更孜孜不倦地致力於他所鍾愛的興趣點(修憲)”。


藉著經濟的議題獲取了民眾支持後,安倍開始聚攏權力,改造公務員隊伍,為修憲的目標服務。


安倍和小泉純一郎一樣,同樣在地方上任用大量沒有背景的新人,架空黨內的反對派系,同時安倍還設立一系列自上而下的直屬機關,剝奪原屬於官僚集團的權力。


安倍內閣強行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用政府力量審查媒體機構,壓制異見聲音。


2014、15年,安倍先後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並修改安保法案,大幅擴充了日本使用軍力的場景,進一步腐蝕了和平憲法的根基。


2017年,安倍及其修憲聯盟終於獲得了超過2/3的議會席位,標誌著安倍成為了戰後日本最強大的首相。


不僅黨內議員唯安倍馬首是瞻,連通常與政治無關的技術官僚,都不得不聽命於安倍。


接下來,安倍要直面最後一個挑戰——民眾認同。


儘管掌握了2/3的國會席位,意味著修憲的提議不會在國會中遇阻。但最終全民公投時,日本民眾是否真的認同修憲,安倍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他的很多支持度,來自於經濟改革的成功,而不是修憲問題。


因此安倍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視為提升民族自豪感,擴大修憲公投贏面的“大殺器”。


安倍對這一“陽謀”也毫不避諱。早在2014年新年感言中,安倍就明確的表示:“恢復強大日本的戰鬥已經開始,日本到了2020年將全面恢復’正常國家’的地位。”

安倍晉三的“大計劃”

(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安倍扮演馬里奧)


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阻止安倍晉三在2020年圓夢的,居然是一粒病毒。


不過奧運會畢竟是推遲,而不是取消。2021年夏天,安倍晉三卸任前,本該還有最後一次機會。


作為日本右翼的集大成者,看似窩囊的安倍晉三,繼承外公岸信介的保守思想,沿用中曾根曾弘的政治理念,並改進了小泉純一郎的統治手腕,成為戰後日本最強大的首相。


幾代日本首相的共同努力,就差明年夏天的臨門一腳。然而今日,安倍卻因為健康原因意外辭職,讓這個醞釀幾十年“大計劃”功虧一簣。


正所謂“天意難違”。


日本人喜歡“賭國運”,這一次,他們一敗塗地。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