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放眼全国,区域竞合已经步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城市群、都市圈协同为支撑的新赛道。广东这个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同样如此。今年以来,广东省多次提出规划广深等五大都市圈。

特区40年,深圳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周边的惠州、东莞也共同走到了镁光灯之下,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一些信号被外界广泛解读,甚至动不动就与“扩容”的传闻联系起来。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惠州加快建设对接广深莞河汕等城市的高速公路网。

相比于传统的区划调整的“硬扩容”

都市圈同城化

这种新的“软扩容”则在悄然推进

从近期中央、省的一些部署和文件中

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影子

最新的“大礼包”是,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详情>>>

其中明确,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提到深圳多条地铁将延伸至东莞、惠州。

尽管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但从近期频频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深圳都市圈这盘大棋已经开始了,4万亿级“大深圳”的大格局逐渐浮出水面。

都市圈:城市竞合的新赛道

当前,全国各地都市圈风潮涌动,无论是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珠三角。

这源于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今年以来,都市圈的话题更是持续发酵。从中央到地方都将都市圈规划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莞惠城际拉近惠州与东莞的距离,未来还将对接深惠城际、赣深高铁。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3次提到都市圈,并直接“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

8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形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城市格局,带动全省形成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

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更是6次提到都市圈。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厦深高铁连起深圳都市圈内深圳、惠州、汕尾三地。

今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则明确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而一年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

密集释放的这些信号,为深圳都市圈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现已知的范围,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这5座城市去年的GDP共约为42747亿元,占广东省的39.7%,经济总量排在广东的都市圈第一、全国的第三。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都市圈是经济圈的升级版。过去经济圈更多强调产业合作,

现在的都市圈则强调全方位一体化,包括产业、经济、交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深莞惠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从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坐高铁到深圳北站只要半小时。

同城化:深莞惠的新使命

从40年前同属惠阳地区的历史渊源,到2009年深莞惠经济圈开启一体化进程;从几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出,再到如今现代化都市圈的推进……尽管中间有曲折坎坷(比如10年前提出的“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几年后便归于沉寂),尽管跨区域的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但深莞惠一体化、同城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应该主动担当的使命。而深圳都市圈建设,正是这样一条新路径。

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对接无疑是最引人关注。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厦深高铁拉近了深圳、惠州、汕尾等地的距离。

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通过3—5年时间,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这些地铁、城际跨城握手的“硬核”举措,是交通运输部对于深圳试点“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最新目标任务。这一蓝图也将基本奠定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

“丰满”的理想让人期待的背后,是“骨感”的现实。

作为国内产业和经济融合发展程度较高的都市圈,深莞惠的轨道交通却相对滞后,不像广州、佛山那样实现地铁互通已经10年。目前,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出行达136万人次/日,但轨道出行分担比例不足5%。更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建成一条同时串联深莞惠三地的城际轨道交通。

当然,这种尴尬局面随着都市圈建设以及上述多条轨道交通的推进,将逐渐改变。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都市圈建设,有助于深圳与惠州、东莞加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对于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有重大意义。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赣深高铁明年通车后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轨道先行:半小时的经济生活圈

近年来,深莞惠跨城工作生活和商务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未来,在深圳都市圈内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同城化的“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渐行渐近。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每天620万人次,增长约5倍。

推进同城化,轨道交通必须先行。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深圳都市圈内的“一号大动脉”赣深高铁正加快建设,计划2021年通车。

目前,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这条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高铁,建成后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成为深圳都市圈内联外通的“一号大动脉”。

不仅如此,未来三地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对接。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穗莞深城际南延线等多条涉及深莞惠的城际铁路获批,将于2022年前启动建设。

加上这次交通运输部提到的深圳多条地铁延伸至东莞、惠州,未来几年深圳都市圈将形成以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等互联互通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放眼全国,区域竞合已经步入了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以城市群、都市圈协同为支撑的新赛道。广东这个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同样如此。今年以来,广东省多次提出规划广深等五大都市圈。


特区40年,深圳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周边的惠州、东莞也共同走到了镁光灯之下,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一些信号被外界广泛解读,甚至动不动就与“扩容”的传闻联系起来。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惠州加快建设对接广深莞河汕等城市的高速公路网。


相比于传统的区划调整的“硬扩容”

都市圈同城化

这种新的“软扩容”则在悄然推进

从近期中央、省的一些部署和文件中

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影子


最新的“大礼包”是,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详情>>>


其中明确,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提到深圳多条地铁将延伸至东莞、惠州。


尽管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但从近期频频释放的信号可以看出,

深圳都市圈这盘大棋已经开始了,4万亿级“大深圳”的大格局逐渐浮出水面。


中央省频频点名的信号

>





都市圈:城市竞合的新赛道


当前,全国各地都市圈风潮涌动,无论是京津冀、长三角,还是珠三角。


这源于去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今年以来,都市圈的话题更是持续发酵。从中央到地方都将都市圈规划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莞惠城际拉近惠州与东莞的距离,未来还将对接深惠城际、赣深高铁。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3次提到都市圈,并直接“点名”广州、深圳都市圈。


8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形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城市格局,带动全省形成城乡互补、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


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更是6次提到都市圈。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厦深高铁连起深圳都市圈内深圳、惠州、汕尾三地。


今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则明确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而一年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


密集释放的这些信号,为深圳都市圈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现已知的范围,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这5座城市去年的GDP共约为42747亿元,占广东省的39.7%,经济总量排在广东的都市圈第一、全国的第三。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都市圈是经济圈的升级版。过去经济圈更多强调产业合作,

现在的都市圈则强调全方位一体化,包括产业、经济、交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

深莞惠产业基础好,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从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坐高铁到深圳北站只要半小时。


历史与现实的选择

>





同城化:深莞惠的新使命


从40年前同属惠阳地区的历史渊源,到2009年深莞惠经济圈开启一体化进程;从几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出,再到如今现代化都市圈的推进……尽管中间有曲折坎坷(比如10年前提出的“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几年后便归于沉寂),尽管跨区域的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但深莞惠一体化、同城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应该主动担当的使命。而深圳都市圈建设,正是这样一条新路径。


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对接无疑是最引人关注。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厦深高铁拉近了深圳、惠州、汕尾等地的距离。


通过1—2年时间,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通过3—5年时间,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这些地铁、城际跨城握手的“硬核”举措,是交通运输部对于深圳试点“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最新目标任务。

这一蓝图也将基本奠定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


“丰满”的理想让人期待的背后,是“骨感”的现实。


作为国内产业和经济融合发展程度较高的都市圈,深莞惠的轨道交通却相对滞后,不像广州、佛山那样实现地铁互通已经10年。目前,深圳与莞惠之间跨市出行达136万人次/日,但轨道出行分担比例不足5%。更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建成一条同时串联深莞惠三地的城际轨道交通。


当然,这种尴尬局面随着都市圈建设以及上述多条轨道交通的推进,将逐渐改变。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都市圈建设,有助于深圳与惠州、东莞加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对于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有重大意义。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赣深高铁明年通车后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一号大动脉”的畅想

>





轨道先行:

半小时的经济生活


近年来,深莞惠跨城工作生活和商务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未来,在深圳都市圈内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同城化的“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渐行渐近。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每天620万人次,增长约5倍。


推进同城化,轨道交通必须先行。


河源加入4万亿级的超级圈子,未来有这些变化...

深圳都市圈内的“一号大动脉”赣深高铁正加快建设,计划2021年通车。


目前,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这条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高铁,建成后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成为深圳都市圈内联外通的“一号大动脉”。


不仅如此,未来三地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对接。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深惠城际、深大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穗莞深城际南延线等多条涉及深莞惠的城际铁路获批,将于2022年前启动建设。


加上这次交通运输部提到的深圳多条地铁延伸至东莞、惠州,

未来几年深圳都市圈将形成以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等互联互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