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的品質怎麼判定,一杯好咖啡是怎樣的?

如果有家965


咖啡與茶、可可一起並稱“世界三大飲品”,在近幾年國內外咖啡市場的推動下,飲用咖啡的人群也逐漸增加,其中不乏有一些愛動手的小夥伴在家制作咖啡。


相信所有在家做咖啡的小夥伴都遇到過這些問題:咖啡豆該如何選擇?哪種品質好一點?自己做的咖啡符合什麼標準了才是“好喝的咖啡”?


咖啡豆的品質如何判定

咖啡起源於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儘管咖啡的樹種多達幾千種,但具備商業價值的只有兩種: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種植在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擁有良好的酸度與甜度為主,苦味較低,香氣與風味複雜多變。咖啡因含量較低,生產總量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70%,價格較高。

  • 代表品種:鐵畢卡、波旁、SL28、SL34、卡杜拉、卡杜艾、瑰夏。

羅布斯塔:種植在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苦味較高、酸度與甜度較低,香氣與風味較為單一。咖啡因含量較高,生產總量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30%,價格較低。

  • 代表品種:帝汶、魯伊魯、卡蒂姆。

儘管近幾年部分地區羅布斯塔咖啡豆經過精心種植與處理,風味不俗。但整體而言:阿拉比卡的品質是優於羅布斯塔咖啡豆。


一杯好咖啡是怎樣的

一杯好咖啡是什麼?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有的消費者喜歡埃塞俄比亞咖啡豆的酸度,有的消費者喜歡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醇厚度,也有消費者喜歡哥倫比亞咖啡的均衡感。

從大眾角度講:自己覺得好喝的咖啡就是一杯好咖啡。無論咖啡是酸是苦,是阿拉比卡還是羅布斯塔,只要喝下去後能夠讓你有繼續喝下去的慾望,就是好咖啡。

但在咖啡專業領域,“好喝”的咖啡是需要對一杯咖啡的香氣、風味等進行多方面的評測。以下是常見的幾個評測項目:

1.乾淨度

乾淨度是指咖啡從入口到嚥下,口腔中沒有任何“雜味”與其他干擾性的氣味。


2.甜度

甜味是咖啡中佔比最高的可溶性滋味物,但由於酸、苦、鹹三位的影響下,甜味很難凸顯出來。咖啡中的甜味在淺中度烘焙中一般會和酸味一同出現,產生類似檸檬的“酸甜感”。

3.酸度

咖啡的酸度並不是指酸味的強度,而是酸的質感。優質的果酸會帶有生津的口感,可增強咖啡的明亮度與水果風味。

4. 厚實感

咖啡的厚實感包括了粘稠度、厚重度、順滑度等觸感。厚實感的品質取決於咖啡在口中營造的整體觸感,尤其是舌頭和上顎對咖啡的觸感。

5. 風味特徵

風味是在咖啡在入口後,由咖啡中的可溶性滋味與揮發性的氣體共同呈現的整體風味特點。如水果風味、奶油糖風味、堅果風味等。

6. 餘韻感

餘韻是指咖啡喝下後,在口腔中呈現的氣味感受。咖啡在喝下後,用嘴巴可以咀嚼下,會發現咖啡的滋味與香氣仍舊留在口腔,回味無窮。

7. 平衡感

平衡感是指咖啡衝煮後,酸度、甜度、醇厚度、餘韻感、厚實感等是否平衡。如果咖啡的某一項滋味太強或者太淡,也會影響整體的平衡感。

從專業角度來講:好喝咖啡應當是一杯酸度、甜度、醇厚度平衡,乾淨無雜味;入口時擁有圓潤、順滑的口感;風味上擁有獨特的調性且擁有很好的餘韻感。

阿拉比卡咖啡豆擁有更低的咖啡因以及更好的風味,品質更優,常用於咖啡館製作現磨咖啡。羅布斯塔咖啡豆擁有更高的咖啡因以及更高的苦味,品質較低,是速溶咖啡最常用的咖啡豆。

咖啡是否好喝,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看法。即便一杯拿鐵,每個咖啡館製作時使用的機器設備、咖啡豆、製作方法以及出品杯量等都有差異,所以很難用同一個標準去規定哪種咖啡好喝。專業領域對於好喝咖啡的標準,目的也是為了讓咖啡師有辨別咖啡豆質量的標準,能夠把控以及改善出品的品質,最終服務的依舊是廣大消費者。一杯咖啡,能讓你有再喝一口的慾望,能帶給你愉悅的心情,那就是好喝的咖啡。


咖小斐


好喝就行


澳門時光


主要還是看個人喜好,喝的少的人一般會偏向於不酸不苦的藍山,咖啡中的酸味會隨著烘焙程度的加深越來越淡,但苦味會越來越濃郁。大而油脂飽滿的咖啡豆品相會比較好,口感的話還是要多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