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歲月留痕與獨特精彩記錄-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周紀鴻   閱讀《我們的8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文人》就像一下子被帶到上世紀80年代。那是文學的輝煌年代,文學不但沒有“失去轟動效應”,而且還處於社會關注的中心;《小說月報》最高的月發行量是180萬冊;作家是令人羨慕的職業,王蒙、張賢亮、蔣子龍、馮驥才等著名作家都是我們中文系大學生的偶像。汪兆騫的這本《我們的8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文人》,彷彿真實地回放了上世紀80年代作家群體的錄像,使我們重新感受到他們的激情、光榮與夢想。   文學是人類生存歷史的寫照。20世紀80年代作家的作品折射出復興中的古老民族及其靈魂在新舊嬗替大變動中的種種面容,構成了一部部宏大的敘事。汪兆騫精心選取了22位極具代表性的作家,講述了他們的代表作誕生的時代背景、他們的成名之路和人生故事,讓我們這些親身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人們,重溫那個時代的故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汪兆騫是一位合格的時代見證者,他既具有現實的精神原則,又具有歷史主義的深邃眼光。他把自己熟悉的作家歷數家珍般講述,他們的創作經歷,他們的苦悶躊躇以及他們成功後的喜悅,甚至他們起步階段吃方便麵的鏡頭等,真實可信地告訴我們,著名作家也有被退稿的經歷,名著也曾明珠暗投,經典或險被遺忘。   由於編輯職業的特殊性和身處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優越”位置,曾任《當代》雜誌編輯和副主編的汪兆騫跟各位“大咖”級作家非常熟稔。汪兆騫與陳忠實於上世紀80年代相識,1987年,陳忠實對一位文友說:“如果50歲還寫不出一部死了可當枕頭的書,這輩子算白活了!”直到1992年,陳忠實打電話給《當代》,說有一部長篇小說已經脫稿。希望《當代》派人去取。1993年,《當代》分兩期刊出《白鹿原》,整個文壇轟動。   汪兆騫與王蒙還有過兩年的師生情誼。1962年9月,王蒙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做助教。其時,汪兆騫是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大三學生。當王蒙經歷磨難後重返文壇時,汪兆騫親手負責編輯了王蒙的“季節系列”小說——《戀愛的季節》《失態的季節》《躊躇的季節》和《狂歡的季節》。汪兆騫認為王蒙的季節系列“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命運史、靈魂史”。汪兆騫評價王蒙,他一路高歌,一路風塵,一路風景,四季奇花,最終收穫了人生的甜蜜,令人慨嘆不已!   汪兆騫與22位代表作家,無論是陳忠實、王蒙,還是莫言、蔣子龍、梁曉聲、張抗抗、鐵凝、阿來等,既有工作上的往來,又是朋友,書中所寫的不僅是編輯與作家的故事,也是當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真性情。《我們的8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文人》充滿人性的溫度和歷史的深度,令人深思。   特別有意思的是,汪兆騫寫路遙的一章“桃花無言一隊春”,揭秘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被《當代》雜誌退稿的經歷。本來,路遙在《當代》老主編秦兆陽先生手把手的傳教下,修改了6萬字的《驚心動魄的一幕》,1980年發表在《當代》上,秦兆陽還在《中國青年報》上刊文《要有一顆火熱的心——致路遙同志》,推薦此作。次年,《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當代》又發表了路遙的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獲得《當代》當年優秀作品獎。路遙也說:“秦兆陽等於直接甚至手把手地教導和幫助我走入文學的隊列。”之後,路遙的《人生》又獲得1981年—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6年,《當代》新來的編輯到西安組稿,終於拿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手稿。然而,《平凡的世界》最終在《花城》刊登。在這期間,這份手稿又經歷了什麼?其中的故事極具吸引力。   很多作家的成名作,獲獎作品都是出自汪兆騫之手,在接受稿件,提出意見、修改定稿、圈閱刊發的過程中,他既是當事人,又是講述者。如今,這樣的當事人和講述者越來越稀少了,也因此更加彌足珍貴。   很明顯,汪兆騫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了解當代生活的鮮活範本,而且為我們部分重現了更久遠的社會生活圖景,勾畫了一個時代的燦爛文學畫卷,直抵讀者的心靈。   《我們的80年代:中國的文學與文人》   汪兆騫 著   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