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自古以來,逍遙津之戰一直為世人所吹捧。

而逍遙津之戰的主角——張遼,也受到了世人極高的讚譽,且入選了古今72名將(“72名將”是由宋朝官方最終選取的從春秋到唐朝期間出現的72位名將)。張遼之所以能夠入選,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張遼以七千守軍力敵孫權十萬大軍。然而,有不少網友認為張遼八百兵破孫權十萬,筆者認為這是有所誇大的。但這不是筆者今天要論述的主題,今天要論述的,便是合肥守軍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呢?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一、史料中的記載

在逍遙津之戰中,對於合肥守軍的數量一般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三國志》的直接說法:“張遼、李典、樂進領七千人屯合肥。”這句話一直是後世大部分人所公認的合肥守軍數量證據,從此處看,合肥守軍數量七千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第二種,《江表傳》的間接說法:“魏將張遼率六七千人奄至。”這句話並未直接點名合肥守軍數量,但是卻說明了張遼在追擊孫權的過程中所率領的軍隊。如果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合肥守軍數量為七千,那“權攻合肥十餘日”,算上一開始張遼八百陷陣的損失,難道合肥守軍在守城戰中只有幾百人傷亡?這顯然不符合邏輯。所以,如果《江表傳》所言非虛,那合肥守軍的數量肯定多於七千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第三種,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昔歲軍在漢中,合肥遺守,不滿五千。”這種說法在大多數人看來是純屬誇張了,因為不滿五千的說法無論是和《三國志》還是《江表傳》的說法都大相徑庭。但是請注意,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權眾破萬”,如果他是誇大張遼,那為何不直接寫破權十萬,反而不清不楚的來了一句幾萬?還有,為何不直接點明張遼所部,只說合肥遺守?這充分說明,這篇檄文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那麼問題來了,以上三種說法,哪一種正確?很多人肯定會說,自然以《三國志》為準。但是,從史學角度來說,過於主觀的否定史料是不夠公正的。

二、由史料產生的疑問以及矛盾

首先,我們要引入一個疑問,張遼等人的軍隊,《三國志》記載,是“屯”於合肥。請問“屯”字是什麼意思?駐守。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既然張遼等人是曹操派去的駐軍,合肥原來有沒有守軍呢?肯定是有的,而且從合肥的戰略地位來看,守軍還不少。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這就非常尷尬了,本來大家都以為合肥守軍七千,但是《三國志》只是說張遼等人的駐軍七千,合肥原守軍隻字未提。很多人又會說了,既然沒記載,你也只能猜測了。但是我要提醒一下,這時候再把陳琳的檄文拿出來,就會得到一些有意思的東西了。“合肥遺守,不滿五千”,檄文已經將合肥原守軍的數量點出來了,不到五千人。至於為何檄文不提張遼駐軍,恐怕也是一種吹噓的手法。

三、結論

如果合肥守軍不到五千,加上張遼的駐軍七千,合肥總兵力大概一萬一到一萬二之間

這下真相大白了,三方史料也都對上了。這使得孫權只攻了十幾天城就放棄繼續攻城,班師回朝的做法也得到了應證。合肥守軍有一萬之眾,參考劉備圍攻某城一年,孫權還真的耗不起。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另外,如果合肥守軍一萬之眾而不是七千,那麼《江表傳》中說張遼追擊能夠帶出去兵力六七千,且不至合肥空巢,也很好解釋了。有的人又會提問,你怎麼知道張遼只有六七千人?萬一守軍數量更多,你怎麼判斷。對於這種說法,《三國志》有“步騎齊發”的記載,足以說明了。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綜上所述,從三種記載以及當時戰況兵力的輪流交叉論證之下,筆者得出了合肥守軍數量大概在一萬一到一萬二之間。

如果有更合理的說法,還望不吝賜教。

逍遙津之戰,張遼真的只帶了800人就打敗孫權1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