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2019年8月15日,深圳市檢察院召開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意見建議。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廣東省深圳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城市,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城市範例,成為其新時代面臨的重大考題。

今年5月,深圳市檢察院制定出臺了《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化政務、營商、創新和生態“四個環境”,奮力書寫著為深圳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智慧和檢察力量的精彩答卷。

促進依法從政 優化政務環境

在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推動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被放在重要位置。

“檢察機關綜合利用立案調查、開展訴前程序、提起公益訴訟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解決在大灣區建設中嚴重影響政府形象和效能的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深圳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部長劉漢俊說。

曾幾何時,深圳街頭的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儼然成災。在深圳市檢察院與該市南山區檢察院聯合發出檢察建議後,該市交通運輸委、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公安交警局聯合開展了整治行動;市交通運輸委舉行了重大行政決策及立法聽證會,加快推進相關技術標準和企業運營規範的制定;市公安交警局聯合各共享平臺運營商,組建了全國首個共享交通聯合調度指揮中心……

“這個正向的連鎖反應,彰顯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威力,也促進行政機關提升了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可謂雙贏多贏共贏。”有媒體評價道。

2018年11月,深圳市委下發通知,全面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其中特別強調要保障檢察機關行使調查權、強化行政機關公益訴訟績效考評和責任追究。

從強化對公權力的法律監督入手,檢察機關堅決懲治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執法司法等職權妨害大灣區建設的職務犯罪,積極促進廉潔從政。

2018年10月,深圳市檢察院檢察長王雁林帶頭辦案,作為承辦人辦理了深圳市公安局福永派出所原所長劉漢堯涉嫌徇私枉法一案,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目前該案已提起公訴。

保障非公經濟 優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深圳檢察機關將服務非公經濟發展作為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打擊、保護、服務並重,不斷強化法律監督,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早在2016年,深圳檢察機關與市工商聯、科技創新委、市場監管委會簽了服務保障科技創新和非公經濟發展的工作方案,獲得了深圳市委領導的充分肯定。

“方案對推動建設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保護廣大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深圳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薛興強深表認同。

在辦理某藥業公司涉嫌生產銷售假藥案中,檢察機關依法認定涉案企業生產的藥品不屬於刑法意義上的假藥,其行為僅構成行政違法,不構成犯罪,最終作出不起訴決定,並幫助該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三年來,該企業已經從案發時的停產狀態,逐步成長為胃腸鏡檢查、癲癇治療等領域的全國領軍型企業,2019年營業額預計突破8億元。

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黃亞英評價說:“檢察機關嚴格遵守了罪刑法定和主客觀一致的定罪量刑標準,為深圳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深圳檢察機關始終牢固樹立“謙抑慎刑”的司法理念,著力維護企業家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讓企業家感到安全、安定、安心。2018年以來,深圳市檢察院對涉民營企業刑事案件採取非羈押措施66人,今年兩次召開了保護民營經濟實施非羈押強制措施集中宣告會,並出臺《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加強人格權司法保護的意見》,強化對企業和企業家人格權的保護。

舉辦非公經濟專題通報會、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對一起民營企業涉嫌走私普通貨物案進行公開審查聽證、組織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座談……為給民營企業提供精準有效的法律服務,深圳檢察機關抓住每個機會集思廣益、察納雅言。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學定感嘆說:“深圳檢察機關主動作為,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

保護知識產權 優化創新環境

今年8月15日,正值酷暑炎炎,深圳市檢察院舉辦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進民企”系列活動,以精彩的講座和互動,吸引了近百家民營企業參加。現場有民營企業家表示,這樣的講座既接地氣又實用,“能不能到我們的工業園區也講一場?”

在大灣區規劃中,深圳要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法治保障至關重要。一方面,深圳檢察機關依法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2018年以來共批捕1062人,起訴1000人;另一方面,優化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深圳市檢察院成立了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研究中心;南山區檢察院與區科技局聯合成立南山區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中心;龍華區檢察院在4個工業園區設立了知識產權檢察室。

檢察機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後盾。深圳市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吳貴州對此深有感觸。

原來,龍華區檢察院在走訪企業時瞭解到,富士康科技集團準備上市的一款新型產品的工程設計圖紙被盜,但因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立案要求經濟損失為50萬元以上,難以立即立案。龍華區知識產權檢察室派檢察官第一時間介入,指導企業以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成功立案,並通過調取證據,最終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將9名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

今年1月22日,富士康科技集團負責人專程來到龍華區檢察院,鄭重地送上一塊刻有“捍衛企業知識產權 護航實體經濟發展”的牌匾。“你們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保障了我們的重大權益,特送來牌匾表示感謝!”

維護公共利益 優化生態環境

2018年8月,大灣區交通的大動脈、聯通香港與深汕地區的東部過境高速公路正在施工,由於大面積的山體清表和土方開挖,每逢雨天,滾滾的黃泥水順著裸露的陡坡四處漫流。

“黃泥水侵入沿線的水庫、居民區、排水管網,對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響,還會帶來安全隱患。”深圳市羅湖區檢察院主動與水務、環境、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溝通,併發出檢察建議書,邀請人大代表現場檢查。

今年4月,檢察機關再次對整改情況進行了監督。得知水土流失情況大為改觀,一系列水土保持和技術規範得以健全後,人大代表們頻頻點頭:“有了綠色的名片,大灣區的競爭力更強了。”

截至今年8月,深圳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851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1714件,提起公益訴訟28件。督促整改被汙染河流4條,挽回被損害林地762畝,督促進行水土保持、防範水土流失面積750畝,要求行政機關復綠或收回被非法佔用土地2995畝,挽回國有財產3.2億元,被廣東省檢察院授予集體二等功。

保護大灣區生態環境,需要多方發力。深圳市檢察院與廣州、東莞、佛山檢察機關聯手建立了公益訴訟檢察聯盟;與市人居委、市場監管委分別簽署了加強協作的工作方案;與市志願者河長聯合會會簽了工作機制……司法手段和社會力量的有效對接,讓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隨著大灣區一體化進程加快,各方在公共利益領域的衝突會增多,檢察公益訴訟的職能作用還將進一步凸顯。”深圳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林雄說。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王雁林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服務保障大灣區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為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提供精準司法服務,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城市範例貢獻更多更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

深圳,別稱鵬城,1979年3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1981年3月升格為副省級市,現已發展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走過了40年的光輝之路,如今,深圳正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轉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

【網摘圖片丨涉及版權丨聯繫我們丨及時處理】

2019年第137期|總327期

PAY ATTENTION TO US

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深圳:書寫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檢察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