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近來《老酒館》熱播,我忍不住又把《茶館》看了一遍,這兩部作品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老酒館》讓人感覺充滿了一種希望,而《茶館》則讓人感到了一種深入骨髓絕望。巧的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中,《老酒館》之中的旗人那正紅讓人感覺到了絕望,而《茶館》之中的旗人常四爺讓人感覺到了一股生機,兩相對比,細細品味,頓時覺得回味無窮。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身為旗人的那正紅和常四爺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仗義。

比如常四爺看見一對要飯的母女,非常慷慨的要了兩碗麵讓她們去填報了肚子;而那正紅看到本地惡霸欺負山東老酒館,專門妨礙老酒館做生意,當即就動手幫助陳懷海伸張正義。

單是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那個時代的很多旗人,他們都是講究人,好打抱不平,看不得別人受苦受罪,並且對自己的身份有著高人一等的認同感,總覺得自己有種“救世主”的光環在身上,那正紅就非常喜歡幫助別人擺平一些麻煩事。

本來對這個人印象很好,但是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隨著日本人佔領了東北之後,那正紅的劣根性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其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那正紅的愚忠。

其實大家從看到那正紅的小辮子的時候就有感覺了,按照歷史史料,當時的溥儀都把自己的辮子給剪了,而且還是主動剪掉的,但是那正紅就是不剪,大熱的天寧願用圍脖圍起來也不剪,這充分表明了他對大清王朝的留戀之情。即使大清朝已經消失了很多年,他在心中仍然念念不忘。

但畢竟是民國時期,留什麼髮型是個人自由,誰也管不著人家,愛咋辦咋辦吧。

但日本人佔領了東三省之後,隨即就開始策劃把溥儀扶持為偽滿洲國的皇帝,這個時候那正紅和陳懷海的分歧就徹底出現了。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陳懷海說:那是日本人扶持起來的皇上,是日本人的皇帝,不是中國人的皇帝!

那正紅反駁到:你別管他是誰扶持起來的皇帝,只要他是皇帝,我就是他的子民!

陳懷海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喝了這杯酒,從此不再來往!

那正紅搖搖頭,邊嘆氣邊說到:草民不理國事,悲哀,悲哀啊!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說句實話,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都對那正紅的愚忠感到十分憤怒。但回頭一想,人家那正紅是從清朝過渡到民國時代的,大半輩子都是清朝人,他有這樣的思想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看看他對婉容的態度,他可是寧願賣了自己的房子,寧願自己沒地方住也要招待好婉容,絲毫沒有考慮過自己以後怎麼辦。

他對陳懷海說:我把房子賣了,但我這錢花得舒服,順氣,我不後悔。

說句實話,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正紅的忠勇,雖然是愚蠢的,但著實讓人感動。雖然我們覺得他的主子並不值得他這麼做,但只要在人家的心理值得不就行了嗎?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而真正讓我們感到憤怒的是,他為了效忠自己的主子,為了自己的主子有一個大清皇帝的稱號,他甚至不顧國恥,願意給日本人當走狗,這就讓每一箇中國人難以接受了。

畢竟,忠心也是要有底線的,要有原則的,溥儀當了日本人的傀儡,那正紅就做了日本人的走狗,然後為虎作倀,這讓人既痛恨那正紅,又覺得他可悲,而恰好是特殊的時代向我們展示了這種可悲性。

老酒館:那正紅式的愚忠和悲劇,正好是那一代旗人的真實寫照

其實看到很多人說那正紅愚忠,我心裡反而十分高興,因為在這個新時代裡面,更多的人還是知道要如何熱愛自己的祖國的,希望某些地方的某些人也能深刻理解這個道理,理性愛國理性示威,畢竟,當外國舔狗最後的下場可都不是很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