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在心內科醫生眼裡,主要是指靜息心率,也就是早上在合適的溫度環境中醒來後,躺在床上,沒有活動和緊張等刺激,這時候測得的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可因年齡、性別或其他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
很多人把到醫院查的心電圖得到的心率,誤認為是靜息心率,覺得自己的心率太快,就會焦慮緊張,然後導致惡性循環。
其實人在緊張、恐懼、壓力和各種疾病如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呼吸功能不全等情況下,心率可以大於100次/分鐘,糾正這些外在因素後,心率可以降低到正常範圍。
正常的心率是多少?
理想的心率應該在50-70次/分,如果長期心率過快,以後得心腦血管病的機會也比靜息心率慢的人多,死亡率也高。
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對心率的控制更為嚴格,要求最佳靜息心率應該是在55-60次/分鐘。研究表明這些患者的靜息心率超過75次/分,死亡率明顯增加。
心率為什麼會出現異常?
心率變化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如果心率超過160次/分鐘,或低於40次/分鐘,大多見於心臟病患者,如常伴有心悸、胸悶等不適感,應及早進行詳細檢查,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常見的心率問題:心動過速與心動過緩
心動過速
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鐘(一般不超過160次/分鐘),稱為竇性心動過速。
常見於興奮、激動、吸菸、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後,或見於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缺氧、甲亢、心力衰竭等病理狀態下,或見於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素、麻黃素等藥物後。
心動過緩
成人安靜時心率低於60次/分鐘(一般在45次/分鐘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
在安靜狀態下,成年人的心率若在50~60次/分鐘之間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症狀。
但是一般人的心率若在40~50次/分鐘之間,就會出現胸悶、乏力、頭暈等症狀。
若其心率降至35~40次/分鐘則會發生血流動力學改變,使心腦器官的供血受到影響,從而出現胸部悶痛、頭暈、暈厥甚至猝死。
如何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呢?
放鬆心情,保持平穩心態
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是良性的心律失常,其中一部分是由於生活中情緒波動引起的,發病時會有突發性規律或不規律的心悸、胸痛、眩暈、氣短、手足發涼等症狀。所以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控制情緒是預防心律失常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因為我們的心臟電路系統存在多種調節因素,當穩定的調節規律被擾亂時就會影響心臟健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頸椎病引發的心律失常,頸椎病壓迫心臟的自主神經,擾亂了正常的調節規律,引起心臟不適,導致心律失常。
所以,預防良性心律失常,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在使用手機、電腦的時候要有節制,適當調整坐姿。儘量不要熬夜,保證有效睡眠。少喝咖啡、茶等刺激性的飲料,因為含有的刺激性成分會引發心律失常。在飲食上確診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要避免一些刺激辛辣的食物。
正確預防原發病
預防惡性心律失常,其實是要預防原發病,比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等。在這一類疾病的預防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藥物的選擇。當我們的身體粒子代謝出現異常時會引起室速室顫,這種情況下亂用其他疾病藥物,反而會引發惡性的心律失常。所以遵循醫囑,正確控制原發病可以有效預防惡性心律失常。
控制運動強度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選擇運動強度和運行項目時,首先要了解自身心律失常的情況,一般良性的心律失常不會影響劇烈運動。但是惡性心律失常,以及有危險因素的心律失常,都會被要求限制運動強度。
比如在年輕人群眾中很多人患有長Q-T綜合症,運動會導致這類病人交感神經興奮,引發暈厥或者抽搐,所以不建議參與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