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宰蕩侗寨位於榕江縣城東北,距離縣城26公里,從榕江先乘車到豐登再徒步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便到達了只有兩百多戶人家的宰蕩。也許是因為黔東南一路走來的風餐露宿、奔波勞累,也許是因為宰蕩侗寨周圍的古楓挺立、小溪潺潺,也許是因為侗族人家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走在寨內用青石板拼嵌的巷道之上,穿梭在侗族家家戶戶的吊腳木樓之中,我心中格外的寧靜,身體格外的放鬆,閒逛間“不慎”闖入了老村長家,被“請”上了酒桌,雖是粗茶淡飯,但興之所致,又是酒逢知己,連幹五大碗米酒後就失去了記憶……傍晚時分,我在一片清脆纖細、低迴婉轉的女生合唱的聲音中醒來,聽著出谷黃鶯般的侗族大歌,追憶酒後“遺落”在宰蕩的時光,感受著世外桃源的寧靜,為了紀念人生中第一次不省人事,特賦打油詩一首——“出車江,進宰蕩;入侗寨,離苗疆。奈何時日無多,沒有盡歡暢;唯有米酒千行,醉倒遠來郎”。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1. 侗族“小”歌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2. 宰蕩侗寨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3. 宰蕩鼓樓

  中秋佳節,我走進了從江縣,來到了號稱中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的岜沙(音BIA SHA)。岜沙男子,身穿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寬大的直筒青布褲,腰別匕首或砍刀、繡花的菸袋,肩上扛著火槍——“槍手部落”的稱號由此而來。而岜沙男子的標誌,則是拜他們獨特的成人禮所賜——男孩十五六歲時用砍柴的鐮刀把一頭長髮統統剃去,只留下中央的一撮並梳成高高的髮髻——這就是代表性的“戶棍”髮型。岜沙女子,身穿彩色鑲邊的大襟衣、彩色及膝的百褶裙,扎著綁腿,走起路來、跳起舞來顯得格外搖曳多姿,相比於岜沙男子帶給人的原始、野性、神秘的魅力,岜沙女子則質樸、清新而婉約。

  岜沙的一情一景深深印於腦海,並不是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而是感動於岜沙人對於文化的堅守,看著他們過著相對原始的農耕生活,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挑著擔子迤邐遠去,凝固了時空的流轉,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言,“彷彿回溯了歷史”。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4. 歡迎儀式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5. 芒筒蘆笙舞

2006年09月——綠水青山黔東南

圖06. 鐮刀剃頭

  筆者附一:坐在電腦前,看窗外暗夜深沉、細雨綿綿,思緒不禁飄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黔東南,想起那蒼茫的大山、濃密的森林、質樸的古寨,想起那淳樸的山民、悠揚的歌聲、曼妙的舞姿……

  筆者附二:追憶我的中秋佳節,大學畢業後,2004年9月在上海入職培訓,2005年9月在東京做項目,2006年10月在貴州黔東南岜沙,2007年9月在拉薩青年旅館,2008年9月在新疆沙漠公路上狂奔,2009年10月行走在川藏北線上,2010年9月在美國Zion國家公園徒步……由此推斷,對我而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似乎已經成為了中秋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