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提起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政权,慕容恪、慕容垂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但除了这些盖世名将之外,前燕朝中也有不少贤臣存在,像阳鹜、悦绾、皇甫真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为何前燕外部有名将,内部有贤臣,却难阻丧灭的结局呢?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前燕三贤臣的结局

  阳鹜、悦绾、皇甫真都曾辅佐过数代前燕君主,但结果却都颇显凄凉甚至有些悲哀。

  阳鹜:王公叩拜,旧车瘦马

  骛历事四朝,年耆望重,自太宰恪以下皆拜之。而骛谦恭谨厚,过于少时;戒束子孙,虽朱紫罗列,无敢违犯其法度者。——《资治通鉴》

  骛清贞谦谨,老而弥笃,既以宿望旧齿,自慕容恪已下莫不毕拜。性俭约,常乘弊车瘠马,及死,无敛财。——《晋书》

  阳鹜是前燕重臣,辅佐了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四任慕容部君主。慕容暐即位后,阳鹜与慕容恪、慕容评,并称前燕“三辅”,足以看出阳鹜在前燕的地位和声望。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也因为阳鹜的名望之高,在其辅政时,自太宰慕容恪之下的王公,见到阳鹜之后都要行叩拜之礼。并且,阳鹜掌权时十分谦恭谨慎,比年轻时更甚,约束自己的子嗣也十分严格,以至于他们虽然身穿王公朱衣紫绶,但不敢轻易违背法规制度。而且,阳鹜十分节俭,虽然威高隆重但还是乘坐旧车瘦马,一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敛财。

  另外,阳鹜死之同年,前燕太宰慕容恪去世,其时慕容评、可足浑氏乱政,威高隆重的阳鹜没有收到二人排挤,与其恭谨慎微的处事风格,想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了。

  悦绾:痛斥积弊,暴毙而死

  阳鹜能够以谨小慎微而得善终,但悦绾却没有像阳鹜一般远离朝堂争斗,而是力陈前燕积弊,最终也未能善终。

  悦绾最初投靠慕容皝,历任前将军、右仆射、安西将军、护匈奴中郎将、并州牧等官职,后入朝出任左仆射。太宰慕容恪死后,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把持朝政,前燕朝堂内外贪腐严重,国力迅速衰落。尤其是前燕王公贵族强占民户,让可以缴纳赋役的官户人口迅速缩减,前燕国库受损严重。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尚书左仆射广信公悦绾曰:“今三方鼎峙,各有吞并之心。而国家政法不立,豪贵恣横,至使民户殚尽,委输无入,吏断常俸,战士绝廪,官贷粟帛以自赡给;既不可闻于邻敌,且非所以为治,宜一切罢断诸廕户,尽还郡县。”——《资治通鉴》

  时任尚书左仆射的悦绾,认为前燕王公贵族私吞民户,导致国库空虚,官员和将士俸禄无力发放,需要及时制止这种乱象。于是,慕容暐让悦绾负责改革此事,悦绾重新清理出二十万户私户,让前燕国库迅速得到补充,但也让满朝文武怨声载道。《通鉴》当中记载,悦绾奋力工作,加之年事已高,最终暴毙于任上。

  绾既定制,朝野震惊,出户二十余万。慕容评大不平,寻贼绾,杀之。——《晋书》

  但《晋书》当中记载,因为悦绾推行改革,让朝堂文武不满,尤其是贪腐王公的“表率”慕容评,对悦绾十分不满,派出刺客将悦绾杀死在任上。虽然前一种说法被广泛支持,但后一种被刺身亡的说法,更见悦绾所受朝臣的排挤。但无论是暴毙还是被刺杀,都可见悦绾并没有如同阳鹜一般得以善终。

  悦绾之死时,慕容评、可足浑氏乱权,朝堂内外腐朽,造就了前燕国力衰落严重的结局。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皇甫真:辅佐四主,又仕前秦

  皇甫真与阳鹜一样,辅佐了慕容部四任君主,但他比阳鹜和悦绾要更进一步,在前燕覆灭之后,受到前秦苻坚和王猛的推崇。不过,皇甫真如同慕容垂一样,在慕容评、可足浑氏掌权的前燕末期,同样无法决定前燕朝政大事,难阻前燕衰败的结局。

  魏公廋遗吴王垂及皇甫真笺曰:"苻坚、王猛,皆人杰也,谋为燕患久矣;今不乘机取之,恐异日燕之君臣将有甬东之悔矣!"垂谓真曰:"方今为人患者必在于秦。主上富于春秋,观太傅识度,岂能敌苻坚、王猛乎?"真曰:"然,吾虽知之,如言不用何!"——《资治通鉴》

  前秦晋公苻柳、赵公苻双、魏公苻廋、燕公苻武叛乱,苻廋献陕城请求前燕驰援,但遭到了掌权慕容评的拒绝。当时慕容评只醉心掌握前燕权柄,无心奋力习拓,错失趁前秦内乱而夺取关中的机会。前秦魏公苻廋见慕容评无心驰援,便写信给慕容垂和皇甫真,陈说趁乱夺取前秦的机会,但慕容垂和皇甫真都遭到慕容评等人的排挤,最终也只能坐看良机尽失。

  最终,慕容垂率军击退东晋桓温,却因功勋而遭到慕容评等人嫉妒,慕容垂不得不逃离前燕,投奔昔日敌手前秦苻坚。而作为前燕重臣的皇甫真,也难以改变前燕内部嫉贤妒能、贪腐丧乱的局面,只能眼睁睁看着前秦大军攻入前燕国都。前燕覆灭后,皇甫真又出仕前秦,最终死在了任上。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阳鹜的善终,悦绾的暴毙,皇甫真的仕秦,这其实都算是作为前燕贤臣的悲哀吧。此三人并非没有经世治国之才,但在日渐昏聩的前燕政局当中,也只能抱憾而终。

从阳鹜、悦绾、皇甫真看前燕丧灭

  阳鹜三人的不同结局,其实也能够看出前燕覆灭时的弊病所在。

  •   阳鹜属于独善其身的类型,虽然做居高位,但并没有因此而滥用其权,更没有与慕容评之流同流合污,但最终也只能是流芳后世但无益于前燕末世;
  •   悦绾与阳鹜完全相反,面对前燕末世时弊,他没有选择与慕容评等前燕王公一样腐朽,而是敢于站出来针砭时弊,力图挽救前燕颓势,但最终还是没落个好下场,而前燕弊病仍在;
  •   皇甫真要中庸得多,在名望地位上,他虽然也是辅佐四主,但不如阳鹜那般隆重,可也同样身居高位。而他选择的处世之道也只是恪守底线,随波逐流而已,仍然无法改变前燕的颓势。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阳鹜三人的结局虽然不同,但已然映照出前燕弊病的严重。

  一是宗室权重的弊病严重

  曹魏时,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尚有扶持宗室、打压士族的考量,但最终还是没能限制住士族的崛起。而前燕政权当中,虽然自部族时期,便积极推行汉化,但在任用宗室的方面颇显不足。即便如同阳鹜一般四朝老臣,都需要谨小慎微来自保,足以体现前燕朝中宗室力量的弊病之严重。

  宗室权重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宗室如慕容恪、慕容垂这般,颇有军政之能,那么对于政权稳固和壮大必然是促进作用。但是,一旦如同慕容评这般贪污腐朽之人掌权,那么没有可以对抗宗室的制度,来阻止内部的迅速衰败,那么对于如同前燕这样的政权来说,是毁灭性的。

  二是慕容部缺少制衡宗室的力量

  曹魏宗室势大,如曹爽这般专权论证,那么便会有如司马懿这般士族力量,站出来制衡宗室势力的过度强大。反观前燕末期,宗室力量极强,而阳鹜、悦绾、皇甫真虽为多朝老臣,但也无法对宗室形成制衡,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前燕从内部开始瓦解。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因此,缺少如同士族一般,能够独立成势,起到制衡宗室壮大,但也最终因为宗室力量不受节制,向阳鹜、悦绾、皇甫真这样的贤臣无法真正掌权,最终也只能有覆灭一途。

  三是从整体看慕容部的汉化结果差强人意

  鲜卑慕容部虽然在各胡族部落当中,较早推动了汉化进程,加快了慕容部和前燕政权的壮大,但汉化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在之前诸多关于慕容燕的文章当中,我们讨论过慕容部难脱胡族习性,自慕容皝开始,便大肆用兵劫掠四方,导致慕容暐时全年瓦解。这个由强盛到瓦解的过程,其实从整体上,也是慕容部汉化不彻底的体现。

  在制度上,慕容部缺少完备的选官、任官等制度,固然有如阳鹜、悦绾、皇甫真等能够以汉学治国的贤臣存在,但粗放的胡人部族选任官员的情况,仍然在前燕末期占据主流。即便皇甫真这样的文臣,仍然还是以军功得升迁,足见前燕内部官吏制度上的缺憾。对比前秦有王猛的推进吏治、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前燕的确弊端明显。

  尚且不提汉文化对于传承有序、经世治国等方面的潜移默化,单就前燕内部王公贵族,只图私欲的丑恶情形,便足以看出前燕内部官场的昏暗,一副彻头彻尾的亡国之相。等到前秦王猛率数万大军伐燕,前燕慕容评率领数十万大军抵抗,竟然在阵前卖樵鬻水,简直让人大开眼界,将前燕末期贵族的贪得无厌展露得淋漓尽致。

阳鹜、悦绾、皇甫真的悲哀:前燕贤臣众多,为何难阻慕容氏丧灭?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难道与慕容部汉化的失败,没有一定联系吗?前燕王公贵族依然以部族时代的鲁莽劫掠为先,根本不顾及前燕政权内外弊病,最终也只能让阳鹜独身、悦绾暴毙、皇甫仕秦。

  不管怎样,慕容部的壮大,是十六国时期,胡人部族势力发展到巅峰的一次尝试。是保持胡人部族发展方式,还是像氐人、拓跋那般,大力推广汉化,这是胡人政权的重要抉择。而前燕政权虽然有阳鹜、悦绾、皇甫真等诸多贤臣,但依然无法像汉人政权那般稳步壮大,与其依旧保持部族时代重用宗室血亲的积弊,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