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

《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讀劉震雲的小說,總有異樣的感觸,而自我意識的覺醒,又讓人迫切得要和這個世界保持距離,這個世界就在《一腔廢話》裡那個叫作五十街西里的地方,這個地方居住著以模仿別人生活為樂的修鞋匠、屠夫、坐檯小姐,孟姜女、總裁、懇談節目主持人、白骨精若干人等。外部還有一撮國家的總統、首相和皇室成員作為背景。

試圖去分辨他們的職業屬性是徒勞的,因為他們分明影射著每一個人。劉震雲,這個吃著作協的俸祿,在每個文藝座談會後的等著領餐票的河南作家,以新現實主義為幌子,赤裸裸的,不動聲色的解構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線索凌亂的敘述和長期不打標點的文字裡,這個猥瑣的話嘮控,翻起生活的皮兒,把餡兒剝出來對我說,看,這個世界全是廢話,你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我試圖開脫自己,話說回來,修鞋的老馮是因為少補的鞋釘被顧客罵,賣菜的小白是因為收到的假錢挨男人打,而我可是翻著書在為關乎人類命運的終極琢磨而惆悵咧!我的痛苦和他們那可是有著性質和內涵上的不同!


無盡的痛苦來自於不斷的比較之中,當自我與他人比較而得出的差距,一直不能靠內因和外因加以改變時,就會造成人格的障礙,這痛苦的圍牆將囚禁不少人到死,於是模仿的天性成了最好救命稻草。


《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模仿牆外的人和牆外的生活,模仿讓人在麻木不仁中假裝心安理得,模仿會讓人越來越和牆內產生離心力,以至於毫無依據和條件的特立獨行,好求得內心那脆弱地平衡感。人們紛紛追尋著自己的模仿對象,這個模仿對象消耗了模仿者無限的精力,情感。回頭還得謝他。


這正如書中賣菜小白在日曬雨淋和挨完丈夫毒打後,要憧憬坐檯小石的安逸,模仿坐檯小石的言談舉止一樣,幾百塊錢的收入差距和不用捱打的待遇區別,憑這兩點,賣菜小白和坐檯小石之間的鴻溝就無法跨越,而對於書本外更多的精神攀比狂來說,都是一樣的人。

《一腔廢話》:劉震雲,端著作協的飯碗,寫著底層的悲歡


那一個‘我’在潛意識裡,是否已經悄無聲息間指向了另一個人,另一種生活狀態,那種指向和座標一定牛逼地嚇人,值得不懈的模仿,好裝作牛逼。而裝逼這事兒,似乎不能即裝之,則安之。成為自己就可以改變別人,模仿別人則永遠在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