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我有很多年都不能聽筷子兄弟的《父親》,大概是因為在外求學的原因,沒能一直在他身邊,所以每次聽到這首歌都不禁潸然淚下。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可是大部分在父母身邊的孩子們,又總是免不了聽父母的嘮叨,覺得在父母身邊好煩。

最近《奇葩說》楊奇函和許吉如的一場辯論,論題是:正確的廢話該不該說?

原本楊奇函面對哈佛才女許吉如已是敗局已定,可是他走心的結辯感動了滿場觀眾,使他反敗為勝。他說:如果他們跟我們說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沉默,他們也不太再給我們發微信,說你們少熬夜了,很多時候沒有辦法說話,真的是因為我們不太合適說話,只能說一句你多多努力,多喝喝熱水,另外我覺得美麗的愛情就是找一個多說說廢話,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了廢話裡。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十幾、二十幾歲的我們茫然無知,被外界的形形色色所蠱惑,對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甚至反其道行之,當漸漸地我們開始步入社會,面對無形的壓力,性格乖張的領導、同事,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顯然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改變態度,甚至笑臉相迎。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為什麼?

面對最親愛的家人,我們放肆、任性,不惜讓他們傷心難過,也要固執己見,因為最親的人最愛你,他們講的每一句廢話都是你的鎧甲和良藥,而外面的人呢,我們下意識的認為他們給的笑都是別有用心。

上了年紀的父母能跟我們聊什麼,聊“王者”?聊“哪裡開了家不錯的餐廳”?還是聊“給甲方的方案”?顯然都不會,他們只能在家庭那方寸間給你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就演變成所謂的廢話,

“天氣變涼了,要穿秋褲”,

“感冒了沒有,多喝點熱水”,

“晚上下班回去不要吃路邊攤,不乾淨”

......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或許你只會回一句,知道了,也可能在一天的疲憊後懶得回覆,殊不知在電話的那頭滿懷期待的父母等待孩子能給他們說些什麼。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從我們開始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我們開始讀書識字,慢慢懂得情理世故,哪一個階段離得開父母的陪伴,在父母的羽翼下逐漸成長,而今,能夠自己翱翔天空,卻拋開了引你成長的那根線,如果那樣必將像是斷了線的風箏,沒有方向沒有力量。

父母的“廢話”,是孩子們泥濘道路上的一劑強心針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很,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有當我們瞭解了這些“廢話”背後的含義,才覺得這是最動聽的話。“子欲養而親不待”。直到有一天當我們失去父母的時候,才發現沒有人給你嘮叨的日子空蕩蕩的,所以珍惜父母還能給你說的“廢話”時光,讓你在疲憊的生活裡有個溫暖的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