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韦文锦:我的贫困户有车 有房 有事业

我叫韦文锦,是兴仁市城北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

【我的扶贫故事】韦文锦:我的贫困户有车 有房 有事业

2018年4月,我第一次到王俊家,看到他一手杵着拐杖,一手提着水壶,一瘸一拐缓慢地走着。王俊是我包保的贫困户,家住在城北街道办事处丰岩村,看到我来了,他的母亲端了凳子过来邀我坐下,我们就在他家门口的树下聊了一晌午。因为是第一次来,我就详细地了解了他家的情况。王俊家里有四口人,父母均已过花甲之年,父亲常生病,自己下肢残疾,需靠着拐杖行走,弟弟王作波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重担落在弟弟一个人身上,而自己作为兄长,却不能为他分担,内心很是内疚。谈到易地搬迁,他沉默的表情总算泛起了微笑,他告诉我,政府很照顾他,给他选了一楼的住房,方便他和父母居住,但是他更多的是担忧,因为他不知道搬迁进城之后,靠什么维系生活,自己这么年轻,难道还要靠领低保过日子吗?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闪烁的泪光。

【我的扶贫故事】韦文锦:我的贫困户有车 有房 有事业

从王俊家回来后不久,我接到了王俊的电话,他说他不想搬迁进城了,虽然老家的条件差,但是也比去城里无事可做的好。这个电话我们聊了很晚,交谈中我得知他曾经给人做过窗帘,手艺还不错,邻居都经常找他帮忙缝缝补补。

下午下班后,我骑上车就往王俊家赶去,王俊杵着拐杖正在烧火做饭,其他人都在田里干活没有回来,我一边帮他摘菜,一边和他商量着搬迁后的打算。

“要不你就去安置区做窗帘吧,安置区的住户都是新房子,需要装窗帘的人家多,就在家里面做,然后王作波去安装,这样在新房子,有事做,有钱挣,搬到新房子,老人家看病到城里也方便。”我把我昨天晚上的想法一股脑说了出来。王俊很是认同,连连点头。当晚,王俊执意留我在家中吃饭,说是让我和他一起跟家里人商量搬迁到城里去的事。饭桌上,一家人也认真的分析和商量着,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大山,到城里安家。

【我的扶贫故事】韦文锦:我的贫困户有车 有房 有事业

2018年5月,王俊拿到凤凰城安置区新房的钥匙简单地添置家具和电器后,一家人就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随后,王俊买来两台缝纫机,便开始忙碌着制作窗帘,他家做的窗帘物美价廉,很快成了安置区住户的首选,因此来家里找王俊做窗帘的人络绎不绝。

2018年10月,王俊邀我到家中坐坐,他把想扩大窗帘制作规模的想法告诉了我,说是想出去开个店面,在家里做窗帘,实在不方便,却又不知道该开在何处。从他家回来我就一直琢磨着这件事,在得知安置区有门面招租后,我立即联系王俊,并告诉他社区的电话,让他跟社区的人联系。经联系后,就把门面租赁的事情确定了下来,就在社区门口,不仅方便安置区的住户定制窗帘,还可以照顾家庭。2018年底,王俊的“雅居窗帘布艺经营部”正式开张,开业当天,我拿了一沓“雅居窗帘布艺经营部”的名片,分发到安置区的住户手中,并告知他们帮帮我的帮扶对象,同舟共济,一同走上致富路。

【我的扶贫故事】韦文锦:我的贫困户有车 有房 有事业

2019年初,王俊和曾荣芬结婚,他俩同病相怜,也是肢体残疾。结婚后,王俊更加希望家庭条件好起来,于是王俊买了车,起早贪黑的跑业务,还把业务做到安置区外。同时,我还联系到了兴仁市残联,为他申请了贫困残疾人创业帮扶资金。

现在,他的窗帘店渐渐步入正轨,不仅在经济上增收很大,而且家庭环境改变也很大,家里面收拾得整整齐齐。每次我去他们家时,他们总会拿出好吃的东西招待我,把我当作亲人一样对待。我发现,扶贫工作虽然有一些艰辛,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我可以有信心地对着别人说:“我的贫困户有车、有房、有事业,比我还厉害咧”。

(讲述人 韦文锦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常辉 罗天杞 潘飞 整理)

编辑:丁梅 责编:潘飞 编审:王明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