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某老師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豬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風大肯定是因為風急,風急代表風短,風過去,豬會摔死。

豬想飛沒錯,但要“借風”,而不是“靠風”。

——文 沐凡老爸

三天前,種穀子的老張給我打電話。

“你要實在放不下工作,就幫我找幾個網紅,直播賣小米,看人家很多人家的小米都賣瘋了!”

我竟無言以對。

之前微頭條中介紹過老張,沒什麼文化,但敢闖敢幹。

2008年到今天,10年時間,硬是把一個無人問津的貧困村打造成山西省響噹噹的有機雜糧種植基地。

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2018年4月,為老張拍攝專題片

我喜歡和老張多交流。

因為他說的一句話:“做農業要踏踏實實,最忌諱天天夾個保溫杯找領導要錢!”

合作社遍地開花的今天,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老張的小米品質沒的說。

他嘴笨,不願意和別人爭辯,到處跑著找專家鑑定。

“今年的想法就是田間地頭都安裝上監控,讓人能直接看到穀子生長情況”

我當時沒有表態。

幾天後我問他:“看到的就是真的嗎?”

“你不是說過直播電商嗎?”

將近100畝地,需要多少攝像頭呢?我不支持他的想法。

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老張的拖拉機

我堅信,2019年會是“三農電商”大爆發的一年

雖然2018年已經很火爆了。

但直播電商進入三農,真的就是一部手機那麼簡單嗎?

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我們看到的,都是火爆的,火爆的背後呢?

不得不承認“直播變現”的短期效應,

因為農民已經貧困很久。

但我們又不得不思考,這種“短熱”效應過後呢?

網友購買一個東西,有的是圖個新鮮,有的是做個慈善。

而農業的核心,是精耕細作,把控質量。

大浪淘沙之後,存活下來的,還是真正懂技術,重品質的人。

無論短視頻還是直播,內容創作,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

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直播電商考驗“網紅”帶貨能力

我的觀點是:捧紅一個村子,和打造一個網紅一個道理。

同樣離不開形象塑造、內容運營、有效互動

而且,相對於打造一個個體,打造一個群體需要投入更多。

我們的視角、我們的觀點、我們的互動情況

都會影響後期的效果。

【“小紅心”、“666”的時代不會太長久了,至少對於農業是這樣。

“吃的放心”、“人挺好”、“乾淨衛生”才應該是農產品的形容詞。】

“三農合夥人”從2018年下半年成為熱詞,無論是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信息起家的字節跳動還是劉永好的傳統企業。

資本的嗅覺自然是靈敏的。

這對於山區小縣,特別是貧困縣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三農直播電商,站在風口上的豬?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某老師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豬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風大肯定是因為風急,風急代表風短,風過去,豬會摔死。

豬想飛沒錯,但要“借風”,而不是“靠風”。

寫到這裡,感覺自己想通點啥。

先不急著聯繫老張,琢磨下一篇文章。

以上內容,是一個準備離職創業的年輕人的一點思考,請大家賜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