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曾经有个网友说,中国和印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中国人出国留学,总是想着有一天要回来报效祖国的,而印度人则不会再回印度,这也是印度人在美国企业总能坐到高管,而中国人却很少能达到这个地位的原因。

这种情怀总让人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国家能够走过千年岁月、走过百年困苦,所依靠的便是这种无论何时,只要国家有需要、排除千难万险也要回国的家国情怀。比如钱学森,大家都知道他是如何排除万难、乃至于要国家“换人”才终于回国,功成“两弹一星”。

在那个年代,千方百计回国的人有很多,为了“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了生命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科学奖章的,那个人就是郭永怀。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美国不想放走的尖端人才

郭永怀,1909年4月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普通但殷实的农家,他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也许对于每一个天才来说,他们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郭永怀从小就展露除了过人的天资,从10岁到学堂里读书之后,便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南开大学物理学专业,师从顾静徽教授。

两年后,郭永怀又被推荐到北大教授饶毓泰教授门下。几年的学习,让郭永怀有了过硬的物理学知识。1938年的夏天,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组织了一次招考,力学专业有1个留学名额。郭永怀参加了这次考试,并在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只是这次招考,有3名考生分数相同,他们是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于是原定的1个力学名额变成了3个,他们三人一同启程,前往海外留学。那时正值日本军侵华时期,当郭永怀发现自己的护照上有日本的签证时,便毅然撕毁了自己的护照、放弃了这次留学的机会。

不过这一次的放弃,并没有埋没郭永怀的才华,最终郭永怀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书,并在那里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郭永怀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在加州理工学院,郭永怀成为了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钱学森的师弟。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1941年,钱学森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学院,他对这个“书呆子”师弟十分欣赏,时常带他出门去兜风,而1945年,在郭永怀完成了“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钱学森又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在那里,郭永怀享受着自由的学术氛围,夜以继日地搞科研,探索开创了奇异摄动理论,驰名世界。

所谓树大招风,因为郭永怀做的是高精尖研究,常常会接触到涉密资料,美国政府很快注意到了这个优秀的中国青年,便要求郭永怀签署一份协议,保证当发生战争时,他愿意为美国服兵役,并无条件服从美国政府的指挥。

郭永怀果断拒绝了。尽管美方一再强调中国贫穷落后,但郭永怀只是说:“家贫国穷,是做儿子的不争气,我永远不会放弃我的国家!”

这时候,美国政府知道,不能放郭永怀回国。美国人害怕郭永怀带走科研成果,用以帮助中国的发展、构建尖端国防系统,便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想方设法阻挠郭永怀和其他中国学者出境。

直到被美国政府监视了五年钱学森终于获准回国,郭永怀终于等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谁劝也不听。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窗外有一排松柏,希望你喜欢

钱学森回国后,给郭永怀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道:“来中国科学院,我已帮你找好办公室。快回来!”正是这封催他回家的信,促使郭永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郭永怀在希尔斯院长为他举办的欢送晚宴上,将自己数年积累的研究数据手稿,全部扔进了炭火堆。

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眼看着郭永怀多年心血就这样付之一炬,他的夫人李佩转过头去哭了,郭永怀则安慰夫人说,一切都记在他的脑子里呢。

就这样,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带着小女儿启程回国。临行前,他们在居住的三层小洋楼前合影留念,然后他们挥别了千般好的美国、挥别了这个科学家的天堂,回到了那个百废待兴的中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当郭永怀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迎接他的是基建落后、民生艰难的景象,而当他推开钱学森为他准备的办公室,才意识到一切会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因为这时候,我们要勒紧裤腰带才能挤出微薄的科研经费,而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也不齐全。

此时,钱学森的信送到了郭永怀手中,钱学森在信中对自己的这位师弟说:“你的办公室窗外有一排松柏,希望你喜欢,国家现在很需要我们。”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迎风而立的松柏,正是这一代归国科学家的精神象征,郭永怀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而后,总理专门接见了郭永怀,对他说:“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提。”而郭永怀却说,他已经回来晚了,只想尽快投入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新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一起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新中国的尖端领域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1959年6月,苏联突然提出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60年7月,苏联又撤走了在华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这种单方面撕毁合同的行为,无疑给中国核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随后,郭永怀临危受命,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他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两大支柱,同样很出名,那就是是王淦昌和彭桓武。

1963年,郭永怀随队伍出发去往科研基地,此行绝密,哪怕对自己的妻子也不能透露。青海高原昼夜温差巨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郭永怀带领着科研人员熬白了头发,终于让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

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带着傲人的成果,郭永怀在北京受到了不能公开的热烈欢迎。家国有核武可依,都是儿子们争气。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我们不在了,但文件还在

我们是一个大国,有原子弹很重要,但是有原子弹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氢弹。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回到青海高原,参加我国第一颗氢弹的发射和实验前准备工作。

2个多月后,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事情紧急,郭永怀决定立刻将数据文件带回北京。

那时候,同事们都劝道,晚上不安全,不如明天再回去。郭永怀却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坚持连夜赶回北京。

航程一切顺利,却在准备降落的时候出现了意外。12月5日凌晨,飞机在离地400多米的时候,突然失去了平衡,很快坠毁在了离首都机场约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从400米高空坠落的时间,大概不到10秒,短到来不及让人做出反应。

但郭永怀做出了反应,他的反应是保住文件。他做到了。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惊讶地发现他与自己的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当两具已经被烧焦的遗体终于被分开时,现场人员在遗体中间找到了一个完好无损的、装着郭永怀想要带到北京的数据的公文包。

我们无法想象,郭永怀和他年轻的警卫员到底是如何在短短10秒内做出这样惊人决定的,我们只知道,郭永怀留下的最后两句话,可能就是那位唯一的生还者,在失去意识之前听到那两声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郭永怀牺牲的那一年,才59岁。噩耗传到国务院,总理失声痛哭,哀恸不已,而李佩得知这个噩耗时,却表现地十分镇定,她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李佩被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在郭永怀牺牲后,她保留了家中陈设、坚持留在中科院教书,她说郭永怀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一生奉献给国家,“我要接替他完成愿望”。

李佩说到做到,她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又将全部积蓄和郭永怀的遗物都捐赠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年,李佩逝世,即使是唯物主义者也愿意相信,她终于可以和先生郭永怀在天上相聚。18年,他们真的在天上相聚了。因为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天上有两颗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了,一颗叫做“郭永怀星”,而另一颗则叫做“李佩星”。

郭永怀:拒绝了美国的邀请,曾说:家穷国贫,只能说当儿子的无能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无法查清此事的真相,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阴谋论,即使我们心中有怀疑的对象,也无法还给国家一个科研栋梁、还给李佩一个活生生的丈夫,郭永怀的牺牲,无疑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巨大的损失。

而我们需要记得的是,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授予烈士称号,这一天,也是我国首颗氢弹爆炸的日子,是我们终于拥有了和世界强国叫板底气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