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曾經有個網友說,中國和印度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中國人出國留學,總是想著有一天要回來報效祖國的,而印度人則不會再回印度,這也是印度人在美國企業總能坐到高管,而中國人卻很少能達到這個地位的原因。

這種情懷總讓人感慨萬千,我們這個國家能夠走過千年歲月、走過百年困苦,所依靠的便是這種無論何時,只要國家有需要、排除千難萬險也要回國的家國情懷。比如錢學森,大家都知道他是如何排除萬難、乃至於要國家“換人”才終於回國,功成“兩彈一星”。

在那個年代,千方百計回國的人有很多,為了“兩彈一星”事業奉獻了生命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他們之中,只有一個人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科學獎章的,那個人就是郭永懷。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美國不想放走的尖端人才

郭永懷,1909年4月生於山東榮成的一個普通但殷實的農家,他是郭文吉夫婦的第四個兒子。也許對於每一個天才來說,他們的童年都是差不多的:郭永懷從小就展露除了過人的天資,從10歲到學堂裡讀書之後,便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南開大學物理學專業,師從顧靜徽教授。

兩年後,郭永懷又被推薦到北大教授饒毓泰教授門下。幾年的學習,讓郭永懷有了過硬的物理學知識。1938年的夏天,中英庚子賠款基金會組織了一次招考,力學專業有1個留學名額。郭永懷參加了這次考試,並在3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

只是這次招考,有3名考生分數相同,他們是郭永懷、錢偉長、林家翹。於是原定的1個力學名額變成了3個,他們三人一同啟程,前往海外留學。那時正值日本軍侵華時期,當郭永懷發現自己的護照上有日本的簽證時,便毅然撕毀了自己的護照、放棄了這次留學的機會。

不過這一次的放棄,並沒有埋沒郭永懷的才華,最終郭永懷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讀書,並在那裡取得了碩士學位。隨後,郭永懷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在加州理工學院,郭永懷成為了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弟子、錢學森的師弟。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1941年,錢學森接郭永懷到加州理工學院,他對這個“書呆子”師弟十分欣賞,時常帶他出門去兜風,而1945年,在郭永懷完成了“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出色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錢學森又把郭永懷送到了康奈爾大學。

在那裡,郭永懷享受著自由的學術氛圍,夜以繼日地搞科研,探索開創了奇異攝動理論,馳名世界。

所謂樹大招風,因為郭永懷做的是高精尖研究,常常會接觸到涉密資料,美國政府很快注意到了這個優秀的中國青年,便要求郭永懷簽署一份協議,保證當發生戰爭時,他願意為美國服兵役,並無條件服從美國政府的指揮。

郭永懷果斷拒絕了。儘管美方一再強調中國貧窮落後,但郭永懷只是說:“家貧國窮,是做兒子的不爭氣,我永遠不會放棄我的國家!”

這時候,美國政府知道,不能放郭永懷回國。美國人害怕郭永懷帶走科研成果,用以幫助中國的發展、構建尖端國防系統,便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想方設法阻撓郭永懷和其他中國學者出境。

直到被美國政府監視了五年錢學森終於獲准回國,郭永懷終於等不住了,整天盤算著回國的事,誰勸也不聽。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窗外有一排松柏,希望你喜歡

錢學森回國後,給郭永懷寫了一封信。信上說道:“來中國科學院,我已幫你找好辦公室。快回來!”正是這封催他回家的信,促使郭永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為避免美國政府的阻撓,郭永懷在希爾斯院長為他舉辦的歡送晚宴上,將自己數年積累的研究數據手稿,全部扔進了炭火堆。

那一刻,在場所有人都沉默了。眼看著郭永懷多年心血就這樣付之一炬,他的夫人李佩轉過頭去哭了,郭永懷則安慰夫人說,一切都記在他的腦子裡呢。

就這樣,郭永懷和夫人李佩帶著小女兒啟程回國。臨行前,他們在居住的三層小洋樓前合影留念,然後他們揮別了千般好的美國、揮別了這個科學家的天堂,回到了那個百廢待興的中國,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當郭永懷回到闊別16年的祖國,迎接他的是基建落後、民生艱難的景象,而當他推開錢學森為他準備的辦公室,才意識到一切會比想象中更加艱難。因為這時候,我們要勒緊褲腰帶才能擠出微薄的科研經費,而科研所需的儀器設備也不齊全。

此時,錢學森的信送到了郭永懷手中,錢學森在信中對自己的這位師弟說:“你的辦公室窗外有一排松柏,希望你喜歡,國家現在很需要我們。”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迎風而立的松柏,正是這一代歸國科學家的精神象徵,郭永懷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而後,總理專門接見了郭永懷,對他說:“有什麼要求和想法儘管提。”而郭永懷卻說,他已經回來晚了,只想儘快投入工作。上世紀五十年代,正是新中國建設的黃金時期,錢學森、郭永懷和錢偉長一起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為新中國的尖端領域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1959年6月,蘇聯突然提出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技術資料;1960年7月,蘇聯又撤走了在華核工業系統的全部專家、停止供應一切技術設備和資料,這種單方面撕毀合同的行為,無疑給中國核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隨後,郭永懷臨危受命,負責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製工作,他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另外兩大支柱,同樣很出名,那就是是王淦昌和彭桓武。

1963年,郭永懷隨隊伍出發去往科研基地,此行絕密,哪怕對自己的妻子也不能透露。青海高原晝夜溫差巨大、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郭永懷帶領著科研人員熬白了頭髮,終於讓蘑菇雲在羅布泊升起。

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帶著傲人的成果,郭永懷在北京受到了不能公開的熱烈歡迎。家國有核武可依,都是兒子們爭氣。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我們不在了,但文件還在

我們是一個大國,有原子彈很重要,但是有原子彈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氫彈。1968年10月,郭永懷再次回到青海高原,參加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發射和實驗前準備工作。

2個多月後,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事情緊急,郭永懷決定立刻將數據文件帶回北京。

那時候,同事們都勸道,晚上不安全,不如明天再回去。郭永懷卻說“晚上好,睡一覺就到了”,堅持連夜趕回北京。

航程一切順利,卻在準備降落的時候出現了意外。12月5日凌晨,飛機在離地400多米的時候,突然失去了平衡,很快墜毀在了離首都機場約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裡。從400米高空墜落的時間,大概不到10秒,短到來不及讓人做出反應。

但郭永懷做出了反應,他的反應是保住文件。他做到了。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找到郭永懷的遺體時,驚訝地發現他與自己的警衛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當兩具已經被燒焦的遺體終於被分開時,現場人員在遺體中間找到了一個完好無損的、裝著郭永懷想要帶到北京的數據的公文包。

我們無法想象,郭永懷和他年輕的警衛員到底是如何在短短10秒內做出這樣驚人決定的,我們只知道,郭永懷留下的最後兩句話,可能就是那位唯一的生還者,在失去意識之前聽到那兩聲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郭永懷犧牲的那一年,才59歲。噩耗傳到國務院,總理失聲痛哭,哀慟不已,而李佩得知這個噩耗時,卻表現地十分鎮定,她輕輕的嘆息,剋制到令人心痛。

李佩被稱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在郭永懷犧牲後,她保留了家中陳設、堅持留在中科院教書,她說郭永懷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一生奉獻給國家,“我要接替他完成願望”。

李佩說到做到,她將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又將全部積蓄和郭永懷的遺物都捐贈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7年,李佩逝世,即使是唯物主義者也願意相信,她終於可以和先生郭永懷在天上相聚。18年,他們真的在天上相聚了。因為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佈公告,天上有兩顆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了,一顆叫做“郭永懷星”,而另一顆則叫做“李佩星”。

郭永懷: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曾說:家窮國貧,只能說當兒子的無能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已經無法查清此事的真相,即使我們有再多的陰謀論,即使我們心中有懷疑的對象,也無法還給國家一個科研棟樑、還給李佩一個活生生的丈夫,郭永懷的犧牲,無疑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巨大的損失。

而我們需要記得的是,1968年12月25日,郭永懷被授予烈士稱號,這一天,也是我國首顆氫彈爆炸的日子,是我們終於擁有了和世界強國叫板底氣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