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古代茶文化

明代社会中,科举制度的盛行使百姓热衷于科考。想要通过科考,就要熟背四书五经,以求取功名。在功名道路的影响下,百姓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再加上官府广设学府,对儒士进行优待,使明代文人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明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所以文人在生活与政治中有着较好的形势。在社会生活中,以及政治交流中,文人都可以得到独享的特权。在这些儒士文人的影响下,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善。在与人会面中,茶书成为了一种习俗与美谈。

茶的高雅与书的深奥,成为了文人交流中的关键。在这种清流中,明代社会中的百姓争先效仿,逐渐成为明代民俗中的一项活动。所以茶书的文化交流,是明代社会思潮的一种进步。不过在这种进步之中,还有一种病态的产生。茶书本是茶文化的一种,那么茶书究竟代表着怎样的社会文化,便需要对明代的茶和书,分别进行了解。

茶叶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

在明朝之前,唐宋对茶叶的需求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过茶叶在明初的治理下以及文人的推崇中,地位有所改变。虽然在很多地方,依然可以看到唐宋时期茶文化的影子。但是想要茶叶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就要理解明代社会选择茶叶的过程。

1、皇室用茶的精选之道

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始,明廷就下令全国产茶的地区,每年都要向皇室贡茶。所以对于皇家而言,茶叶也是一项热销品。不过在茶叶选择的过程中,明朝一改了宋朝的风俗。"罢造龙团,只用芽茶"。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团茶

在宋朝,皇家贡茶都要制成小片龙凤团,类似于茶饼。可是到了明朝,皇家贡茶的形式由团茶变为了散茶。将散茶与团茶相比,就会发现团茶工艺比散茶要复杂。而重视清廉的朱元璋,很有可能认为团茶容易滋生腐败,所以决定去除团茶。

在去除团茶后,其他方面的选择,明代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如宋代就以茶叶著称的福建建宁,依然是明代皇家的贡茶。还有贡茶的命名方式,明代也沿用了宋代以"春"字命名的传统,明代的福建建宁茶就有"探春"、"先春"、"次春"等等。由此可知,明代皇家的茶叶,基本沿袭了宋朝时期的制度。在皇家眼中,茶叶不仅要多,而且还要精。

2、官员与百姓对茶叶的选择

在明代,"茶米油盐酱醋茶"就已经成为了饮食中的基本需要。在官员与民间的生活中,茶酒几乎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饮品。

只是官员群体与民间群体对茶叶的选择,有所偏颇,这主要与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有关。

明代的官员,凭借着自己所掌握的地方特权,贪污受贿基本成为了必选项。因为明代官员的俸禄极低,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何况还要保证家人的生活。在明代小说中,清官基本与没落等同。所以官员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对于茶叶,其便有更多的选择。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茶叶

在普通的家庭中,茶叶基本是必备的饮品。虽然其质量不如官员的好,但是在与人会面的过程中,都要拿茶叶来款待客人。在明代的社会中,还有专门提供茶水的茶馆,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设施。不过,也有过于贫困的百姓,买不起茶叶,或者用苦灯树、杨柳叶等"托叶"代替,或者就直接放弃饮茶的习惯。

3、茶叶成为生活中的一项

在陆羽著名的《茶经》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蝴、甘露抗衡也。"其对茶叶的保健功效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描写。在明代皇家与官员的影响下,以及茶叶的实际保健功效中,茶叶成为了明代世人生活中的一项。

明代文集编写的风潮

除了茶叶文化以外,书籍文化在明代也成为了影响广泛的文化产物。从《永乐大典》开始,以及之后的科举制热潮,明代文人的数量获得了大的突破。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编写文集也成为了文化生活中的一项。

1、明代文人的盛产

将明代科举制度与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相比,就会发现明代的科举在经验与制度上,都比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要发达。在科举制度中,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科举制最大的影响便是鼓励世人读书。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明代官员

明代科举的规范与发达,使许多人热衷于科举取士。甚至于科举出身,成为了明代世人最好的归宿。因此,文教在科举的影响下,开始大力发展。明代文学小说的盛产,便与科举制度的文化热潮,以及文人的盛产,有着直接联系。

2、编书以明志

有了文化基础后,明代文人便有了更多的发展路线。入仕当官、教书育人、行医治病等,文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光芒。可是许多文人在科举之后,都会选择编写文集,来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

明代文人对于文集编写的热潮,是难以匹敌的。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明代诗文别集1120种,远超前朝的760种。因为在阅读诗文之后,明代文人对诗文的魅力都心向往之。而且,在明代文人眼中,都有一个共识,便是编书以明志。通过自己编写的文集,以求流芳百世,供后人拜读。

3、儒家思想对文人的启发

在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后,就会发现,文集的编写与儒家思想的导向有直接关系。在《周易》的视角下,儒家与"致道"有着直接关系。与道家的"守道"相比,儒家非常鼓励文人去追求人生中的理想。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明代文人

在儒家思想中,《大学》中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明代文人的理想圭皋。积极入世救世,是许多儒士的使命,而编书育人,正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如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就是最好的表现与解读。

茶书中的民俗文化

在了解了明代的茶文化与书文化之后,就会发现茶书文化的融合对明代社会的影响趋于民俗化。茶文化的高雅融入到了书文化的长远之中,理想与高雅的碰撞,使其在民俗中的价值更明显。如果按照常理,将茶书文化归结于茶文化,那么茶文化将失去更深远的内涵。

1、茶的高雅内涵

为何茶叶会与高雅相关联,这与茶叶的保健功效及味道有关。在著名的《茶经》中,对于茶叶的保健功效,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因为茶叶味淡,且广利于人,所以其功效与味道与善于治人的君子相似。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古代茶文化

君子作为儒家中的最高形象,其与高雅有着直接联系。品茗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承托出自己的高雅。与饮酒之徒相比,茶的清香与淡远,更能衬托饮茶者的形象。与皇家和百姓不同的是,喝茶在文人眼里成为了文化的交流与体现。

2、书的价值与理想

明代的文学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成章体的小说文集出版,使文化获得了广泛的宣传与影响。而文人对于文集编写的热爱,不仅成就了文人的功名,也使文化有了高度的提升。所以文集题材的广泛,成为了必然趋势。

而与茶文化有关的文集,在明代获得了井喷式的热潮。从唐宋单一的茶书开始,到元朝茶书的落寞,再到明代茶书的热潮,这与明代文集编写的众多,有着直接联系。茶文化被总结于文集之中,不仅可以完成功名的使命,也可以体现作者自己对茶文化的独特研究。

3、对现实的高尚追求

将茶文化与书文化融合后,茶书文化成为了一大热潮。与同样火热的世俗小说相比,茶文化的清新高远,不仅是茶文化的体现,也是书文化的承载。编写茶书,是作者对高尚情怀的一种追求与索取。

世俗与高尚的杂糅

如据考证,明代茶书有79种之多,远超唐、宋、清三朝,这是数字上的一大突破。不过如此多的数量,导致茶书中的质量有所下降。很多文人,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编写出像样的茶书,所以其茶书大部分摘抄于前代的作品。

茶高雅、书深奥,明代文人以茶入书,为附庸风雅还是流芳百世?

明代茶书

除了质量上的问题以外,在茶书与世俗结合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问题。如世人对于茶文化的无知,导致茶叶成为了一种炫富的手段。用高价的茶具与茶叶,与他人进行文化交流,自己实则对茶文化一无所知,这便是用茶文化遮掩自己的迂腐。

总而言之,茶文化的热潮使茶与世俗生活相融合。在明代,茶书文化并不是全面积极性的,但是确实改善了人们对茶文化与书文化的认知。在世俗生活的过程中,追求自己高尚的理想,施行儒家所言的道,成为了文人的普遍追求。在文人的文化影响下,茶文化的地位也有显著提升。虽然皇家与官家对茶文化没有太正确的理解,可是在明人眼中,茶叶成为了生活必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