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柴榮的背面:攻陷南唐楚州,殺城中軍民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

顯德四年(957年)五月,南唐濠州觀察使郭廷謂率水軍溯淮河而上,直奔渦口。當時,後周軍隊正在渦口修造浮橋,正值夏季久雨,“淮流泛溢”,郭廷謂“即輕棹銜枚抵其橋”,而後放火將周軍所修浮橋全部焚燬。後周軍隊在此遭遇慘敗,“死者不可計”,南唐軍又“焚其資糧而還”。

後周軍隊遇挫之後,遂退保定遠。郭廷謂派出間諜偽裝成商販,潛入定遠城,“偵軍多寡及守將之名”。根據情報分析,郭廷謂覺得定遠可圖,於是又集結鄉兵萬餘及士卒五千,“日夕訓練”,攻入定遠城,周軍大敗,守將武行德隻身逃走。

明君柴榮的背面:攻陷南唐楚州,殺城中軍民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

柴榮

濠州一帶戰事的變化引起了柴榮的關注,是年十月,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宣佈第三次南征,十一月五日抵達濠州城西。在柴榮的指揮下,後周軍隊向濠州發動猛烈進攻。濠州城內的守將郭廷謂一直是“繕戈甲,治溝壘”,甚至還有過“夜出敢死士千餘襲周營”的戰績。但是,畢竟是困守孤城,濠州城耗不起。

久而久之,南唐援兵不至,濠州戰船七十餘艘又被周軍焚燬,士卒戰死者兩千餘人。二十日,柴榮追至濠州以東九十里的浮山洞口,殲滅南唐軍七千餘人。十二月,南唐泗州(今江蘇盱眙)守將範再遇投降周軍。孤立無援的濠州除了魚死網破,也只能遞上降表了。陷入絕境的郭廷謂召集諸軍於壘門之外,“南望大慟而降於周”。

明君柴榮的背面:攻陷南唐楚州,殺城中軍民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

後周大軍

顯德五年(958年)正月,柴榮親率大軍進攻楚州(今江蘇淮安)。南唐楚州防禦使張彥卿據城死守,後周大軍“齊雲戰艦數百,自淮入江,勢如震霆烈焰”,大將趙匡胤“晝夜不解甲冑,親冒矢石”,經過四十餘日的激戰,楚州城破。

張彥卿“猶結陣城內,誓死奮擊, 謂之巷鬥”,最後張彥卿“及兵馬都監鄭昭業 等千餘人皆死之,無一人生降者”。楚州惡戰曠日持久,南唐守軍慷慨悲壯,後周軍隊也是傷亡慘重,柴榮雷霆震怒,下令屠城,“城內軍民死者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

楚州之戰結束之後,南唐淮南領土,除了除舒、廬、蘄、黃四州外,其他諸州都為後周所奪。三月十日,柴榮抵達揚州東邊的迎鑾江口,命右武衛大將軍李繼勳率數十艘戰船在長江遊弋,進攻南唐水軍。南唐君臣深恐周軍進攻金陵,遂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陳情”,表示願意稱臣納貢。

明君柴榮的背面:攻陷南唐楚州,殺城中軍民萬餘人,廬舍焚之殆盡

後周南唐之戰

此時的後周儼然已是天下共主,荊南高保融、吳越錢俶也準備派出水師隨後周征討南唐。面對如此強敵,李璟只能認輸,“遣其臣劉承遇奉表以廬、舒、蘄、黃等四州來獻,且請以江為界”。南唐江北十四州盡歸後周所有,四月,柴榮自揚州返回大梁。五月,李璟自削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奉後周正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