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记忆中大约十来岁的时候,我偷偷地拿过父母一次钱。是一些五分的硬币,全部装在一个布袋里。记不得是怎样摸到那些钱的,只觉得布袋沉沉的,很勾引人。严格地说来那并不算偷,只是感到那袋里的钱很好奇、很诱人,便抑制不住地从里面抓了两三把据为己有。十来岁的孩子手掌并不大,总共也不过几毛钱,但那时的几毛钱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可称的上是一笔巨款了,我用那笔钱买了四个32开的笔记本,5支铅笔和一大包糖果。笔和本子自己记日记用,糖果则分给邻居的小朋友们共享,分发糖果时的感觉很美妙,仿佛自己是个大人,想给谁几颗就给谁几颗,获得数量较多的小朋友用一双崇拜的目光看着我,生怕我一会会变卦似的,只到把那些糖统统装进了自己的衣袋里又一颗颗剥进嘴里才安定,以后那些接受过我糖果的小朋友让他干啥他就干啥,让他朝东他绝不会朝西。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十多天过去后,当我再一次去父母放钱袋的地方发现布袋不在了,我估摸着父母发现袋里的钱少了而转移了地方。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其实第二次并非是为了再次拿钱,而是觉得那钱袋沉沉的拿着很舒服,如果再让我碰上第二次我绝对不再拿里面的一分钱,因为那毕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仅一次心里就砰砰跳了很久很久。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或许是父母发现钱袋里钱少了之后一时难以判断我们兄妹中是谁拿了那些钱,十几天中我一直没受到父母的质问与呵斥,只是在十几天之后母亲和我协商了一件事情,从此改变了我对钱的看法。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母亲是做裁缝的手艺人,由于她缝制的衣服做工精细,方圆数十里很有名气,尤其是每逢村里甚至更远的乡邻有婚嫁庆典或是过年过节,来找母亲做衣服的人接应不暇,案板上会垒起高高的一堆各色衣料,母亲便不分昼夜的加班赶制。于是母亲便教我锁扣眼和缭衣边,并且还给我一定的报酬。比如缭一条裤边给我五分钱,锁一件衬衫扣眼一毛钱,锁一件中山装的扣眼一毛五分钱,锁一件棉袄扣眼两毛钱。在母亲手把手的耐心教导下,我不久就掌握了锁、缭等一应工艺,到最后甚至能在缝纫机上帮母亲缝制短裤、裤片、棉袄拉线等一些线脚简单的衣物。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锁扣眼是件精细的活儿,先由母亲把衣服上的扣眼按照特定的位置剪成一道长短规范的口子,然后由我负责将那口子用针线沿边接扣打结锁成扣眼。锁扣眼的难度又取决于衣料的质地,像涤确凉、涤卡等布料剪出的扣眼,由于质地属化纤类,扣眼怎么弄都不会起毛,用单线沿剪口按规则的结扣缝缭,纹理清晰,经纬分明,锁出来的扣眼整齐而光洁,即便是以后衣服穿破了扣眼也不会起毛松散。而棉质的布料稍微一动剪好的扣眼就会起毛,当时有种叫劳动布的布料,纱粗且颜色不一,外表以蓝色为主,而内里则呈现出蓝白相混的色彩,一剪下去便经纬混杂,一针下去看不清明显的针脚,因此就无法锁出清晰的线结,稍不留神锁出的扣眼就显得毛毛糙糙的仿佛胸前布着一排补丁,相当难看。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缭边也是一项级精细的活计。当年的个体裁缝家中是不可能缝纫机和锁边机兼备的,所有衣料裁剪出来后也并非都是经过锁边后才缝制的,只有少数毛料、尼龙等布料的剪片才到专门的门店方能锁边。经过锁边的衣边比较好缭,但无论何种衣料缭边时下针十分讲究。先将针穿上单线,下针时既不能太深亦不能太浅,针扎的太深就穿透了布料,这样衣服的下面势必会留下针脚的痕迹,影响美观。而下针太浅只能将针脚落在布料的一根纱上,如此又会影响缭边的质量,必须深浅适中,线缭的松弛适度方能不至影响面料的平展。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每当一件衣服的扣眼和缭边各道工序完工后母亲都会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即时指出存的问题的与不足,对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环节还要亲手修复甚至返工重做,直至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母亲验收合格后便会当即按照事先说好的标准发给我工资,从不拖欠,即便是经过母亲修复甚至返工的也仍然按我的劳动计算工资。不久我熟练了锁扣眼、缭边等各种工序之后,自己也做了一个布袋以保存自己的劳动所得,一分二分的硬币会很快会花去,而袋里留下的竟都是清一色的五分硬币,装在袋里沉甸甸的,心理很是受用。

[碎嘴家乡]•孩提时的一些事

记得一次兄长从县中学回家度完暑假回学校,临行时我将自己平时攒下的十多元五分的硬币递到已经上了车的兄长手上,他握着装钱的布袋嗓子有些哽咽,而我的心里却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与自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