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大家或许都知道在欧洲历史上有过一段现代文明的耻辱,就是将人放在动物园里供人展览,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种“人类动物园”遍布欧洲,这样的形式又被称作为“种族博览会”,其中绝大多数被当成稀有生物对待的是非洲的黑人。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将这种丑陋的形式变本加厉演变成裸体展示。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同样都是人就因为自己国家落后,成为了那些富人们开心的对象,可见这些所谓的富人人性是多么的丑陋。

如果有人庆幸在那个年代幸好我们不是黑人,不用遭受这样的对待,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几乎在相同的时期,大清朝的一位两广总督被英国人掳回了英国殖民地印度,同样被关在笼子里,卖门票供人观赏。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清朝末年,因为清朝内部的腐败不堪和闭关锁国,清朝经常被列强欺凌,而列强的重点就是在广州,所以清末的两广总督这官职十分难当,和列强发生摩擦,就会被皇帝责骂轻启战端,打败了更是要被重罚。

叶名琛,于1807年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十分聪慧,以诗文鸣一时,不到18岁就考取了贡生,26岁考取进士,在38岁时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官至两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在咸丰帝年间,叶名琛是唯一长期担任督抚而不断被加封的地方大吏,他深谙为官之道,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官运亨通,是因为建立在作乱者的鲜血上,即使在1856年10月以来英法联军屡屡攻击广州,叶名琛向咸丰帝奏报的还是一份份战报。

叶名琛选择六不政策,也就是“不战,不和,不死,不降,不走,也不守”。私底下巧妙运用间谍战、贸易战以及袭扰战等并没有让英国人占到优势。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他还向所有广东百姓悬赏英国人的头颅,甚至还用暗杀,下毒的方式消灭英国人。英国的罗素勋爵在议会中公开表示:我们不满意大清皇帝任命的这位总督,他应该被换掉,让另一个人取代他。英国人这样其实说明了他们害怕这位总督大人。

不过朝廷得知叶名琛是与英国人交战后,就让叶名琛去与英国人谈判,结果导致叶名琛陷入了无兵可用、没钱可花的处境,并且遭到了汉奸的出卖。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1858年1月,叶名琛被英国俘虏,而待在英国军舰“无畏号”的48天里,叶名琛并没有受到虐待,叶名琛当时以为英军会抓他到英国,还做足了准备要与英国女王当面辩论。但没想到的是,英军抓叶名琛去了印度。

等到了印度之后,让叶名琛没有想到的是,英国人要求他穿上清朝的官服,然后竟将他关在四面透明的玻璃笼子中。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对外大肆宣传在世界的东方抓到了不知名的物体,长相奇特无比。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清朝人,于是纷纷卖票前来观看。此时两广总督叶名琛这次明白,自己根本不是要见英国女王,而是被人当成了奇珍异兽。

身为普通民众尚有自尊,叶名琛乃清朝的封疆大吏,怎么说也是一位有知识的读书人,被人当成动物关起来,还被人围着观看观赏,这对他来说气愤坏了,简直是一个奇耻大辱。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其实英国人更是在侮辱清朝,当时的英国船坚炮利,是海上的霸主,印度已经变成它的殖民地了,还会把一个破败不堪的大清放在眼里吗?

总督备受欺凌之后,也不是个孬种,身在异国也不向英国人屈服,从自己被关在笼子中的那一天,就不再吃饭了,这一点不少人都十分佩服,颇有男子汉的气概。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在失去所有归国的可能性后,在人生剩下的日子里,叶名琛每天让别人给他读报,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几日不进食的叶名琛只留下了一句“辜负皇恩,死不瞑目”就撒手人寰,他最终还是没有回到祖国。

但是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心中充满家国情怀的封建士大夫,在一个国力衰弱的时代,面对不可能击败的外国列强,他能做的只能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自己认为有用的人去完成抵御外辱的任务。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作为一位身后站着数万人的两广总督,他需要给自己加油打气,给自己身边普遍麻木的人信心,因为在那个时代,这种信心太缺乏了。

他是清朝两广总督,却被英国人带到印度,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