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招秒杀关于威士忌的任何问题?

一般来说,威士忌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剖析与解读,即法规,历史与经济

第一是法规威士忌产业,尤其是苏格兰威士忌产业,其法规早已严格规定了关于一瓶威士忌的各种细节,从采用何种原料、采用何种工艺、如何陈年、一直到最后如何标识,都有了非常具体的法律规范。若是被问到“为什么”酒厂会如何如何之时,首先就可以先回顾下是不是有相关的法律让大家必须这般操作。再稍作扩展,因为各个国家或地区关于威士忌所设立的法规、或是“国标”不尽相同,所以要理解为什么日本或是印度能做出一些苏格兰威士忌所没有做的突破,从法规角度去解读,总能有些结论。


但要总抠着法律条文似乎会显得自己有些死板,所以我们该祭出的就是“历史”这杆满富人文关怀的大旗。按照英美法系的习惯,绝大部分的法规都是各种案例的归纳,威士忌法案所指向的也都是经历了历史反复考验的“最佳实践”。另一个角度来说,法规,也是对于历史传承的一种守护。所以,要是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谈上两句一些法规的成因甚至演变,指点一番条条框框背后的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其深度可能连你自己都会吓上一跳。

若是还有兴趣向更高的高度进行挑战,不妨再加入些经济方面的思考,揭开威士忌各种华美的面纱,看一看最为本质的核心,毕竟“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威士忌作为一种酒精饮料,做为一种不论是中端抑或高端的消费品,都是生意的一部分。若是没有经济价值,威士忌这个产业估计还未成型就早已经被淘汰,苏格兰甚至是整个威士忌的发展史,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是经济利益的自然选择。而前面提及的法规,其最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要维护苏格兰威士忌血统的纯正性与唯一性,从而保障其经济价值能够源远流长。谈一谈“生命之水”背后金钱的暗流涌动,也许会有些众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呢。

看似简单的一杯威士忌,却有如此丰富内涵。法规/历史/经济三者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同时进行剖析,将这三种招式融会贯通之时,即是神功大成之际。


接下来就让我们拿几个疑难问题来练习练习。

例如有粉丝问麦芽先生:


大麦种类到底有什么区别?威士忌的风味是否会被大麦品种影响?我们又是不是能尝出这样的差异?


首先从法规上说,威士忌的原料是发芽大麦(malt)而不是大麦(barley),不同的大麦会有不同的发芽能力,因而糖化效率糖化产物组成也会有些许不同,在发酵中也会出现进一步的差异,因而会将风味引向不同的方向。

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由于在之前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一直都是调和威士忌独占鳌头,因此对于苏格兰的每一家酒厂而言,提供风味一致且质量稳定的调和基酒才是第一要务。于是,哪怕是经历了数次大麦品种的升级换代,所有酒厂还是会努力通过工艺的调整让不一样的大麦最后变成风味一样的原酒。


这是历史事实,同时也是经济的选择,当年的一切,包括用酒精转化率越来越高的大麦品种,都是为了保证调和威士忌市场的利润最大化。不过有趣的是,因为现今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异军突起,追求个性与变化成了更为有经济利益的“选择”,如何利用不一样的麦芽品种,做出风格迥异而有特色的威士忌,成为了新的行业目标,各种相关酿酒工艺的选择,也都以如何放大这些差别为宗旨。

大家可能也会觉得这样一步一步练来,没有积累难有精进。所以这一套招式,还有一种横练的法门。即是再加上些哲学的元素,比如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套路,遇上别人问及任何问题,先来一句“你觉得这个问题从法规/历史/经济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来思考一下?”,抑或是学学黑格尔,“无论从法规/历史/经济的角度,存在即合理,不是吗?”,大部分情况下,迎接你的将会是一堆星星眼。


要是实在遇上不识相想要刨根问底的硬茬子,那就直接一招我干杯你随意,四两拨千斤外加“欲练神功”一般的醉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来日再做计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